工作资料

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

zhouyingjie 坐标: 339958 目录:/gongzuoziliao/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本单位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本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编制与内部审批、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年度决算与绩效评价等四个方面。第一章 预算编制与内部审批本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部门预算通俗地讲,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


一、预算编制的原则:1、依法编制的原则。预算编制要符合《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一方面收入要合法合规。组织收入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按价格管理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测算等。另一方面支出预算要结合本部门的事业发展计划、职责和任务。不合法的收入和支出,不能纳入预算编制的范围。2、综合预算的原则。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将所有的资金来源,包括当年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结余资金、政府非税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单位经营收入等,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3、真实准确的原则。部门预算基础信息是科学合理编制部门单位预算的基础,要确保真实、准确、完整。4、零基预算的原则。预算编制不受往年基数影响,在各项资金统筹安排的基础上,人员支出预算按照工资福利标准和编制定员逐人核定;日常公用支出预算按照财政局制定的综合定额和单项定额标准编制;项目支出在财力允许范围内,结合本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编制。


二、预算编制的内容:1、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2、编制收入预算,要按照不同收入来源分别编制,体现部门收入预算的完整性。要考虑单位维持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根据本年的收入增减因素测算编制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合理预算本单位收入规模。3、编制支出预算,要充分考虑经济、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变化,结合本单位发展的各项指标和履行职能需要,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优先保障基本支出预算,合理安排项目支出预算。


三、预算编审的程序1、财务部门根据财政部门预算要求,部署本单位各个业务部门的预算编报工作;2、各业务部门按照预算编报要求,根据下一年度的实际情况,提出预算建议数,并提交申报基础数据等材料,报送财务部门;3、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数及申报材料进行预审,汇总形成本单位预算建议数。4、财务负责人对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确保无误后上报单位领导审议;

5、单位领导审定预算建议数;6、财政部门审核提交的预算建议数,依据财政资金安排,及时下达预算控制数。

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

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
第二章 预算批复预算批复是单位按照财政部门预算批复的结果,在单位内部根据部门业务职能和工作分工,在本单位年度预算总额控制内,统筹考虑自有资金和结余资金,及时细化分解本年度内部预算指标,以预算指标的方式进行逐级分解,批复下达。
一、预算批复内容:


1、财政部门下达经人大批复本单位部门年度预算后,由单位财务部门将年度预算批复分单位报分管财务的单位领导审批后,转批下达至各单位。
2、财务部门按财政规范的公开文本格式和时间,拟定本单位部门预算公开方案,经分管财务领导审核后报单位领导审批,在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开。
二、预算批复的要求:
1、单位要根据经批复的年度预算,围绕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对单位各业务部门提出管理目标、要求和责任,分解预算指标,落实管理责任,保证年度预算完成。


2、财务部门要将内部预算批复至具体的指标名称和具体内容,并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用途,在允许开支范围内明确具体经济科目。
3、单位预算内部批复时,财务部门按收支管理办法明确各事项的预算执行方式和支出类型。
三、预算批复的程序:
1、单位收到财政部门下达的年度预算后,由财务部门根据单位内部管理需要进行内部预算分解,并提交单位预算决策机构审定。


2、财务部门根据单位预算决策机构审定的内部预算分解方案,将预算批复至各业务部门,同时明确内部预算的收入指标任务、支出指标的开支范围和执行方式。第三章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将预算批复环节中设置的执行规则和程序在实际支出过程中具体落实和应用。预算执行规则是预算批复与预算执行的连接点,既作为预算批复的环节的批复结果,也作为预算执行环节的执行规则。


一、预算执行要求:
1、业务部门按月向财务部门报送收入情况表,财务部门按照业务部门的基础数据编制完整的收入计划,按照要求进行收入的登记和确认。
2、财务部门应按照年度收入计划和进度,根据业务进展情况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按规定的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金,做到以收定支,确保资金收支平衡。
3、单位要严格在批复的预算额度和范围内开支。所有开支必须明确所属预算指标,并真实、合法、有效的票据,按采购、收支、资产、项目等管理规定履行先关审核、审批程序。


二、预算执行相关部门职责:
1、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应按照本单位内部分解批复的收支计划严格执行,按单位内规定履行相关支出审批手续。
2、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按照财政管理规定程序申请资金,确保资金及时到账和及时拨付,并对本单位预算执行进度和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向领导班子汇报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3、单位领导班子。单位领导班子应遵循开源节流的预算执行理念,定期召开本单位预算执行进度分析会,审阅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加强管理,并对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负责。


三、预算执行的程序:
1、预算执行申请。业务部门只能在明确的预算指标下提出申请,执行申请时,必须将指标、支出事项和执行申请一一对应,必须符合指标批复时的业务范围及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申请提出后,交业务负责人批示,后报财务部门审核,审核的内容包括:是否已按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提交相应单据,如会议审批表、接待审批表、办公用品清单等,提交申请是否符合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及细则的规范性要求,对于不符合规范的,不能通过。


2、报销管理。单位报销费用时,经办人填报《单据封面》,将部门、用途、金额等要素填写齐全,由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后,交科室负责人审核,后交财务负责人会计复核,无误后按照经费支出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出纳按照审批结果办理支付手续。

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

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

3、资金支付。业务部门的报销申请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审批完成后,出纳依据支付审核阶段已明确的报销申请的资金来源和账户类型,办理具体的资金支付业务,完毕后进行后续的会计核算工作。第四章 年度决算与绩效考评
一、 部门决算部门决算报表是综合反映本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的书面文件,是单位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总结。是在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归类、汇总和加工处理,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用统一口径的计量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本单位全年各项资金运行情况及预算执行效果的报告文件。


1、部门决算编报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库司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保证决算报表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手续完备、口径相符、说明简练、报送及时。
2、部门决算编报程序。财务人员根据财政部门要求安装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软件,接收最新编制参数。财务人员按照软件要求填列各项决算数据,决算数据要依据登记完整、审核无误的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填列,切实做到帐表相符,有根有据,不得估计编报。决算报表编报完成后,财务部门将反映本单位全年各项资金运行情况及预算执行效果的决算资料报单位领导审阅。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上报财政局。本单位对部门决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


3、部门决算结果运用。决算要设置相应的岗位,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如实反映和总结,并对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形成“预算-决算-预算规范”的预算管理链条,建立、健全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机制。
4、部门决算公开。财务部门按财政规范的公开文本格式和时间,拟定本单位部门决算公开方案,经分管财务领导审核后报单位领导审批,在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开。


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是在单位决算之后,单位运用特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方法,依据决算结果对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对立项审核、批复、执行的信息进行综合评判,主要考评预算业务目标和实际执行过程及结果的一致性。单位要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要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1、绩效考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由财政或上级部门指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考评、单位内部组织评审小组进行考评或单位聘请外部专家或专业机构进行考评。
2、单位内部预算考核责任分工。业务部门负责对本业务部门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财务部门负责本单位年度收支预决算考核的组织协调工作,汇总本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并提交考评分析报告。单位领导负责审定本单位年度决算及本单位预算考核结果。


3、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单位对预算执行差异较大的预算事项及绩效较差的预算项目,应加强分析原因,追查单位责任,并将预决算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编审参考依据。跨期预算事项要进行阶段性与延续性追踪问效。最新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关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思考管理论文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关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思考管理论文医疗是现在很普遍的一项政策,为了让大家有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让大家有可吃,早日恢复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我们要加强,不要让那些非法分子获利,让自己失去很多。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思考管理论文。[摘要]该文就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体系框架建立、评价指标制定原则和评价内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从必要性、合理性、导向性和明朗性等方面来评价医学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主题,其中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核心,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需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保障。本文对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进行了分析和思考。1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安全的医疗环境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来制约,通过制度有效性评价,有助于发现并解决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1],持续改进制度,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质量。制定出的制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切实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必要对制定的制度有效性进行评价,也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2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体系框架
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

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既要求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果,又要求目标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有效率,即医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医疗质量安全的目标。姜辛[1]研究提出,一个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评价体系框架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构建,即医疗安全文化提升指标、医疗安全业绩指标和医疗安全制度适用性指标。陈山等[2]将制度需求、制度本身、制度实施、实施结果、实施效果等五个方面作为制度有效性评价维度。

3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指标制定原则从制度总体评价角度来说,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考虑制度的科学性、全面性、适用性、目的性。所谓科学性就是以科学的理论、严谨的概念、合理的逻辑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全面性就是所选指标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能涵盖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内涵的主要方面;适用性就是指指标的设置应结合到目标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建设的实际情况,包含员工对于制度接受与知晓率问题[2-4];目的性就是评价指标应该重视加强对患者感受和患者体验的考评,改变目前仅仅将临床医疗作为管理对象、强调终末评价而忽视了过程评价的现状[3]。

4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内涵对制度内涵认识、流程可操作性方面欠缺是目前制度落实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从而导致制度难以有效实施[5]。对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价,有了评价框架、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就要思考评价的内涵是什么,也就是一个制度对于目标医院来说是否“合理”。


4.1制度制定的合理性

制度的制订与管应该由统一部门完成,制度的构想与规划设计应该满足于目标医院整体管理需求,制度内容应该结构合理,严谨统一,条文简洁精要,杜绝冗长模棱两可。制度的构思一定要考虑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关键要素以及关键点,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简单的东西流程化、细节化[6],这就要求在制定制度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基础数据调研做支撑,一方面内部调研,就是要了解本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制度关键环节与要素、不同人群的个性与共性,政策的制定才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外部调研,与外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了解其他单位在执行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引以为戒。


4.2制度包含内容的合理性一个制度所包含的内容是否合理,可以用WWHS来考量,即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what),制度制定的依据是什么(why)、制度制定后如何操作(how)、制度制定的附加条款(supplementary),这四方面是制度内容的灵魂[7],囊括了一项制度所包含的核心要点,其中在附加条款中需要强调的是如何管,谁来管,处罚措施的落实等。


4.3制度动态管理的合理化制度的完善与及时修订与否,是一个医院制度健全的具体表现,也是医院与时俱进,持续改进的必然。动态管理就需要应用管理工具,运用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持续改进制度。在持续改进中,经有效性评价确定为无效管理制度的应当及时删除或者取缔,在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不足也应该及时更新与完善。


4.4制度落实的导向性任何制度在落实上需要遵循一定导向性,要以患者为中心的同时,还要考虑职工的感受,充分调动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在患者方面,加强对患者就医感受和就医体验的考评,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在医务人员方面,加强基础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一项制度的出台,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是要通过制度的导向性,指导下一步工作开展。


4.5制度核心要点的明朗性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18项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进一步明朗化,这样有利于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各级医疗机构在编制本机构相关制度时具有同质性、规范性、指导性,把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真正有效落实。同样,一个医疗机构在要求每个科室制定自己科室工作制度时,就需要把制度的核心要点明朗化,有利于全院制度具有同质化、可操作性等。安全的医疗环境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来制约,医疗领域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便会产生一系列危害患者健康及安全的隐患,构建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课题,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1]姜辛.医疗安全规制建设及有效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大学,20


17.[2]陈山,郑洁沁,丁艳.制度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及影响[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7
(3):80-
81.[3]周可欣.医院制度建设之我见[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
(20):35-
37.[4]方鹏骞,闵锐,张凤帆,等.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
(1):1-
4.

[5]孙蓉蓉,陈连生,顾民,等.江苏省51所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核心制度及流程执行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2016,20


(7):27-
29.[6]祝振华.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管理观察,2017,19
(26):157-1
58.[7]方鹏骞,苏敏,闵锐,等.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
(11)

最新关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思考管理论文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关于安全的征文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关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思考管理论文

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
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
关于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预算管理制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