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汇报课作文立意教学设计教 学 设 计读懂材料 选准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目标:
1、读懂材料,准确审题,掌握材料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
2、选准角度,准确立意,掌握审题立意的角度及方法
3、在审题立意训练中提高的思维能力
4、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材料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审题立意的角度及方法课 时: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写作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写作是需要写作者心灵的创造,本节课旨在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给以心灵的启迪,让他们有一种良好的心理储备和思维习惯,教与练有机结合,掌握多角度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立意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
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
二、教授内容
(一)考点解读
1、依据高考作文命题“文中求变”的命题趋势,材料作文必然是2010年高考备考的重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基础等级”关于“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等方面的要求和“发展等级”关于“深刻”“有创新”等方面的要求,无不关系到作文的立意问题。新材料作文,又称供材料作文、范围作文、命意作文。其关于作文立意的要求通常是:自主确定立意或立意自定。其弦外之音即是材料本身是多义性的,立意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2、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3、立意要求三要:“切”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切合材料的观点和要求。“深”立意不仅要体现材料观点,还要高远、深刻。“新”立意必须不落窠臼,想他人所不想,有新意。三忌:忌“离”,忌“浅” ,忌“旧 ”。
要想做到“三要”“三忌”必须做到“准确立意”。
(二)读懂材料(明确材料作文“材料”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 要想立意准确,首先我们要读懂材料,学会审题(在读材料、分析材料时我们要记住运用过的方法以便总结审题立意的方法)A 读懂材料
1、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
(1)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a 批判角度:
(1)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
(2)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
(3)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b 反面立论:(人褒我贬,人批我赞……)c 卖马人角度:推销也要讲技巧。(酒香也怕巷子深)(方法:多向辐射法、反面立意法 、明确褒贬法)
2、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⑵:“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
于盲人摸象。(方法:句意阐释法、因果推溯法)
3、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 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例
(3)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清. 袁枚 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善吃——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
(方法: 同异析求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
4、反面列举型例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 (方法:分析关系法、因果推溯法)
5、寓言故事型的材料。例
(5)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最新汇报课作文立意教学设计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汇报课作文立意教学设计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临江乡中心学校张 会《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90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使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会读写、小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首先先向大家作个自我介绍。(课件出示资料,浏览。)提问:如果让你把我的自我介绍里面出现这些数字分分类的话,你想怎么分呢?根据回答,教师板书:36 10
1.65
66.5追问:为什么这么分?根据回答教师指出:像
1.65
66.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到数学王国里认识一位新的朋友——小数。(教师随机板书:认识小数)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活动一:认识小数。 老师也带来一些小数,大家跟着读一读吧!同学们在哪里见过小数呢?(板书:像
3.
45、
0.
85、
2.
60、
36.
6、
1.2和
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小数和我们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呢?回答(都有个小圆点)师介绍:小数点是小数王国里的重要标志,在读的时候就读作“点”。
小数点把小数分为两部分,小数点左边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为小数部分。活动二:试读小数同学们刚才咱们一起读了小数,你能说说在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部分与右边部分的读法有什么区别吗?(汇报)总结读法: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再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练习读小数。活动三:试写小数对于小数的读法我们已经学会了,那小数又该怎样写呢?孩子们,你们认识姚明吗?(课件出示,指名读)师小结写法:写小数时, 先写小数的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小数点要写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最后写小数部分。试写小数。师巡视,同学们书写的真认真!别看小数点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它的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数点的家了。
三、 巩固练习同学们看来你们对小数的读法、写法都掌握了,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 判断对错。
(1)5 . 25 读作:五点二十五。 ( )
(2)0 . 08 读作:零点八。 ( )
(3)十九点八零五 写作:
19. 805 ( )
2. 猜谜语游戏。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真不错。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
(1)谜语一: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有着长长的脖子。(教师出示课件,让读出长颈鹿的高度。)
(2)谜语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教师出示课件,让读出驼鸟的高度和驼鸟蛋重量。)
(3)谜语三: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教师出示课件,让读出大象的高度和大象的重量。)孩子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叫什么名字吗?(珠穆朗玛峰)读一读活动五:知识拓展你知道吗?(小数的历史)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希望你们应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好吗?
板书设计:认识小数像
3.
45、
0.
85、
2.
60、
36.
6、
1.2和
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3.45 读作:三点四五二点二六米 写作:
2.26米《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很荣幸参加双城区“魁星杯”复赛,我执教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反思:
一、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认识小数,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使每一个知识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教学过程中,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引出课题,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没有把当作容器,没有把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小数的认识是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的认知规律。
三、困惑: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读写小数这一块上,还没有思考出来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结果告诉他们,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经过充分思考得出来的。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给充分的思考空间,并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尽量把一些难点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指导主动学习并获得新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外,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主体”,而是“主导”。
诚然,随堂课也好,公开课也好,上课之后我们都会有一些收获,成功抑或失败。如果平时多积累一些这样的感悟,那么,对于提高自己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非常重要。最新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帮助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最新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口算乘法教学设计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口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41页例1教学目标:
1、使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
3、使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教法:创设情境、引导讨论;学法:合作讨论、尝试练习,理解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口诀;
2、口算练习,指名回答说说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情境图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A、看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B、指名回答;C、引导提出问题;
2、出示例题:3筐草莓,每筐15盒,一共有多少盒?
A、引导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B、根据回答板书:15×3=C、你会口算吗?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3、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
4、汇报反馈,教师对的口算方法给与总结并板书,同时要求说说为什么这样想,引导说出算理;
5、分析比较哪种算法最合理,相机出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阅读并理解;
6、尝试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口算习题,计算并说出算理
7、拓展延伸:口算150×3=A、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B、汇报计算方法,教师引导;
C、多媒体出示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
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
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
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 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课时作业
1.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每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2)正方体棱长的和是48厘米,每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答案:
(1)32分米、64平方分米
(2)16厘米、16平方厘米解析:通过对正方体面、棱特征的考察,加深理解,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打基础。【考查目标
1、2】
2.根据所的条件,回答问题:它的前面是()形,长()厘米,宽()厘米。
它的右面是()形,长()厘米,宽()厘米。它的上面是()形,面积是()平方厘米。答案:略。解析:通过“线”想“体”,再从“体”中找“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感受每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为表面积打基础。【考查目标
1、2】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最新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可以看看这篇名叫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河南省济源市黄河路小学刘双利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80页例题4。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9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乘法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的推理、概括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知道每一句口诀所表示的含义。教学难点:熟练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乘法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突破重点难点。教学准备:课前小研究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1——8的乘法口诀,共多少句?
下面我就来看看同学们这36句口诀掌握的怎么样?
二七()三八()七八()三六()四八()五七()六七()八八()七七()师生快速对口诀。
2、算一算,说一说你是运用的哪句口诀(出示课件)3×5= 7×6= 8×6= 6×2=4×7= 4×8= 8×7= 7×3=6×5=开火车形式完成。师: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口诀。(板书:9的乘法口诀)看谁学得又快又准。
二、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
1、说明交流要求。交流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从1号成员开始开火车交流。
(2)讲不明白的请其他同学补充;不正确的请注意更正。
(3)每一题每组挑一名代表交流。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交流内容。
(1)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比赛,每条龙舟上有9个人,2条龙舟上呢?
3条呢?
……9条龙舟上一共有几个人?
认真思考,把下表补充完整。
(2)你能根据上表很快列出算式并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
龙舟数量乘法算式乘法口诀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