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古代立志格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
3、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
4、和风山川秀,佳气度吉祥,何处满城春,稚子见天真。——《朱熹》
5、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曾国藩》
6、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罗贯中》
7、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8、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罗贯中》
9、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曾国藩》
1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11、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增广贤文》
1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13、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于谦》
14、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增广贤文》
15、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白居易》
1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7、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苏轼》
18、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论语》
19、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此顺逆之计也。——《诸葛亮》
20、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
21、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纳兰容若》
22、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张岱》
2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
2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25、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增广贤文》
26、狗咬对头人,雷打三世冤。——《增广贤文》
27、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增广贤文》
28、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罗贯中》
2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30、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31、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史记》
32、君子大人之美,不大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3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道德经》
3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35、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36、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孙子兵法》
3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38、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曹雪芹》
39、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多在阵前亡。——《冯梦龙》

古代立志格言
40、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蒲松龄》
41、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曾国藩》
42、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
43、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天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洪应明》
44、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顾炎武》
45、利害之端,常伏于思虑之所不到;疑间之萌,每开于堤防之所不及。——《黄宗羲》
46、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增广贤文》
47、不要想有人保护你,不要乞求有人替你主持公道。只有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活下来!——《成吉思汗》
4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49、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曾国藩》
50、没有铁的纪律,战车就开的不远。——《成吉思汗》
5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曾国藩》
52、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53、千古圣贤豪杰,既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5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55、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曹操》
5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57、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next88)。——《施耐庵》
58、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洪应明》
59、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兵法》
60、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罗贯中》
6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62、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王实甫》
63、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回理路上来。一起便觉,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洪应明》
64、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曾国藩》
65、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6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67、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冯梦龙》
68、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
69、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愁顽金钝铁之不易稍落;我果为长江巨海,何患污渍横流之不能容纳。——《洪应明》
70、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
71、不能舍己,必将取人,取人必多怨,亡无日矣。——《冯梦龙》
72、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增广贤文》
73、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关汉卿》
74、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75、天意违可以人回,命早定可以心挽。——《增广贤文》
7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论语》最新古代立志格言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古代修身格言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古代立志格言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古代修身格言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古代立志格言
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5、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7、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1、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4、学不可以已。——《荀子》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7、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19、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20、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21、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5、知耻近乎勇。——《中庸》
26、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27、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0、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3、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3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3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3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3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39、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4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古代立志格言
43、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44、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4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4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4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49、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5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51、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5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53、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54、三思而后行。——《论语》
55、君子大人之美,不大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58、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5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6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6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6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64、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65、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66、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6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6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6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70、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71、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7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7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7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5、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7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7、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7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7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最新古代修身格言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古代修身格言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古代修身格言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5、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7、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1、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4、学不可以已。——《荀子》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7、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19、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20、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21、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5、知耻近乎勇。——《中庸》
26、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27、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0、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3、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3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3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3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3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39、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4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43、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44、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4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4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4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49、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5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51、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5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53、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54、三思而后行。——《论语》
55、君子大人之美,不大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58、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5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6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6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6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64、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65、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66、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6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6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6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70、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71、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7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7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7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5、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7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7、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7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7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古代立志格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