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上下五千年》小读后感【3篇】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片宽广的土地上,有太多的故事,翻开厚重的书籍,可以见其中的一点烽火。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上下五千年》小读后感【3篇】,太多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哪些呢?
1.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历史是源远流长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在广袤的土地上,有其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描述中国历史的书籍,讲述了中国自五千年来发生的大事件。书本的历史故事我们很多都耳熟能详。例如:大禹治水、陈胜吴广起义、赤壁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等。 我觉得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不仅是想让读者了解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而且还想让我们从中体会古人的智慧和勤劳。如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大禹为了完成治水的任务,舍弃了结婚四天的妻子,吃苦耐劳,殚精竭虑从事治水,用准绳测量,登高山立标志,跑九州测地形,不顾严寒酷暑、雨雪泥泞,日夜奔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
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对后人有其深远的意义。还有一些历史典故让我们赞叹不已,引以为鉴,在现在还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个个事例在激励着我们,一位位英雄人物值得我们去学习。虽然历史是我们的过去,但是也正因为有了历史的借鉴,我们才能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社会。 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历史的沧桑;是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华历史的悠久;更是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民族那强大的生命力呀!
我喜欢这本书——《上下五千年》。
2.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读完《上下五千年》,我终于知道历史的演变了。 我知道了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进程中,发生了震撼人心、惊天动地的故事,而这些历史也蕴含了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上下五午年》让我了解国家历史,还帮助我开拓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读史知今。
《上下五千年》一书中最让我感到新奇的是——姜太公钓鱼。姜太公钓鱼,钓钩是直的,不挂上鱼饵,也不放入水中,并且离水面三尺高,这让我想起一名谚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名谚语表面意思是鱼儿自己上钩,而在本书中的真正意思是让一些人注意到自己,让自己有机会展示才华,一些人指的是明君(伯乐)。只有明君才会发现自己的不一样。这一幕刚好被和儿子一起去打猎的姬昌给看见了,他认为姜子牙一定不简单,经过几次闲谈,姬昌认定姜太公就是自己要找的人才,立即邀请姜子牙一起回宫了。在姜子牙的帮助下,周部落(姬昌)成功占领了大部分地区。
另外一个最为有趣的就是黄帝大战蚩尤了。蚩尤是个妖怪,有八十一个兄弟,他是九黎族首领,他们吃的是沙石,还会制造兵器,炎黄(神农氏)经常被蚩尤侵占土地,炎帝只好找黄帝帮忙,黄帝答应了,并且联络其它部落一起消灭蚩尤。一开始,蚩尤连连获胜,黄帝请来龙和其它奇怪的猛兽助战,突然,蚩尤耍起一招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千钧一发之际,黄帝造了一辆“指南车”,蚩尤又请来风神和雨神,黄帝不甘示弱,也请来旱神,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八十一个兄弟,取得胜利。黄帝担心蚩尤死后作怪,就把头和身体放在两个相距遥远的地方。后来人们把自己当成黄帝和炎帝的子孙,这就是“炎黄子孙”的由来。
正因为中国经历了五千年的演变,才有了今天,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美好的和平年代。
3.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心得 读完《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以后,我受益匪浅。 从盘古开天地到五四运动,经历了五千年,这其中有着数不胜数的悲欢离合。这里面有许多故事是我让我难以忘怀的。 赤壁之战-平定北方后,曹操带领大军下征吴。由于北方战士不擅水战,曹操下令将战船用铁链锁住。于是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军,他先让黄盖写信诈降,使得曹军毫无防备。以为胜券在握的曹军不知有诈,黄盖的火船趁着东方飞快的冲进曹军水寨,曹军大败。曹操带领的曹军之所以大败,并不是因为兵力不够,而是他太轻敌了,看着对方处于弱势便掉以轻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大脑。
火烧圆明园--为了在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英法两国不断地向中国挑衅,他们终于找到了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在里面疯狂的掠夺,最后还一把火烧了这座巨大的宫苑。从这个故事里我知道了只有国家建设强大,我们才能不受外敌所欺。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新《上下五千年》小读后感【3篇】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上下五千年》好词好句摘抄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上下五千年》小读后感【3篇】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上下五千年》好词好句摘抄 好句摘抄:
1、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2、猿人的力气比不上这些凶猛的野兽,但是他们和任何动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种工具十分简单,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头。木棒,树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经过人砍削的;石头呢,是经过人工砸打过的,虽然很粗糙,但毕竟是人制造的工具。
3、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还发现大量的青铜器皿、兵器,种类很多,制作很精巧。有一个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这样大的青铜器,说明在殷商时期,冶铜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这样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渗透着多少奴隶的血汗哩!

《上下五千年》小读后感【3篇】
4、周部落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5、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氏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6、汤又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一些老弱的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小孩。
7、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帮助,反攻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8、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9、商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它留下的贵族和奴隶主在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势力。为了安抚这些人,武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殷侯,留在殷都,又派自己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帮助武庚。名义上是帮助,实际上是视,所以叫做“三”。
10、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他们不但能够把石头砸成石斧、石锤,而且还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别看这一枚小小的骨针,在那时候,人们能磨制骨针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了骨针,人们可以把兽皮缝成衣服,不像北京猿人时期那样赤身裸体。
11、可是,那七十万商军有一大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从东夷抓来的俘虏。他们平日受尽纣的压迫和虐待,早就对纣恨透了,谁也不想为纣卖命。在牧野战场上,当周军勇猛进攻的时候,他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大批奴隶配合周军一起攻打商军。七十万商军,一下子就土崩瓦解。太公望指挥周军,趁势追击,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12、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13、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沣水县)。是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14、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是公子小白衣带的钩子,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来是他的计策。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15、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提高耕种技术,又大规模拿海水煮盐,鼓励老百姓入海捕鱼。离海比较远的诸侯国不得不依靠齐国供应食盐和海产。别的东西可以不买,盐是非吃不可的。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16、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17、传说中的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的味儿,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的。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材。据说,医事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18、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一年,武王听到探子的报告,知道纣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发兵五万,请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帅,渡过黄河东进。到了盟津,八百诸侯又重新会师在一起。周武王在盟津举行一次誓师大会,宣布了纣残害人民的罪状,鼓励大家同心伐纣。
19、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20、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好词摘抄: 开天辟地、天昏地暗、狂风大作、得意洋洋、胸有成竹、百发百中、百战百胜、众叛亲离

《上下五千年》小读后感【3篇】
不约而同、按兵不动、镇静自若、恍然大悟、顶天立地、一败涂地、雷电交加、忍无可忍 野心勃勃、势如破竹、耀武扬威 文过饰非白驹过隙过犹不及八仙过海最新《上下五千年》好词好句摘抄可以看看这篇名叫老舍的名言名句摘抄大全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上下五千年》好词好句摘抄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老舍的名言名句摘抄大全老舍,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老舍的名言名句摘抄大全
母亲的心是儿女们感情的温度表。谦虚使人的心缩小,象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文艺决不是我的浮桥,而是我的生命。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趣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再明起来,则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最大的忍辱是牺牲,最大的牺牲是预备反抗。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最新老舍的名言名句摘抄大全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摘抄大全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老舍的名言名句摘抄大全
1、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培根
2、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
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 佚 名
4、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 阿卜·日·法拉兹
5、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 戴震
6、重复是之母。 —— 狄慈根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8、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9、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 歌德
1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
11、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李惺
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

《上下五千年》小读后感【3篇】
13、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 汤斌
1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孔子
15、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陆佃
16、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袁牧
17、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 蒙田
18、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郭沫若
19、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20、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李嘉图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2、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佚名
2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佚名
2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增广贤文》
25、刀要磨才锋利,人要学才聪明。—— 越南谚语
26、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7、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魏源
28、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
29、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1、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 张载
32、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
3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
34、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 乌申斯基
35、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 谚语
36、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佚名
37、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38、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蔡尚思
39、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
40、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佚名
4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 约·贝勒斯
42、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 加菲劳
4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 普列汉诺夫
44、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 巴甫洛夫
45、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 洛克
46、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郑板桥
47、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48、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 佚名
49、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
50、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孙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