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国学经典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6、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0、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
1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1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14、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
1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20、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2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2、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子张》
23、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2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2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2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2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2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0、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33、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国学经典
35、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6、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3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9、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子张》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4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4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4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45、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尽心下》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4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5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5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5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5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5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下》
5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0、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6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6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6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6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6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
6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6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6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7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国学经典
71、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7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7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75、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经·说卦传》
76、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易经·说卦传》最新国学经典可以看看这篇名叫经典论语孟子名句默写国学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国学经典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经典论语孟子名句默写国学
1、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轲
2、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孟轲 《孟子》
3、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
4、 吾善养浩然之气。 ——孟子
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孟子
6、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7、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孟轲
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尽心上》
9、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孟子》
10、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11、 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孟子
12、 告子下 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5 月5日名言)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孟子》
13、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离娄上》
14、 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 ——孟子
15、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孟子
16、 志帅气,气帅体 ——孟子
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孟子 告天下》
18、 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 ——孟子
19、 诐辞知其所蔽,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孟轲
20、 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 《校人烹鱼》
21、 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设为庠序 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孟子 《孟子》
22、 人不可以无耻。 ——孟子
23、 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24、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
25、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孟子
26、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
27、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
28、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轲
29、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轲
30、 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 ——孟子
3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 《孟子》
32、 "偏颇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片面; 过度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缺陷; 邪僻的言辞,我能知道他的偏差; 闪躲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困境。 ——" 孟子 《孟 子》
33、 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孟子 《孟子》
34、 志,气之帅也 ——孟子
3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www.sIandIAN.com ——孟子
36、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者无敌。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 甚。 五亩 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孟子》
37、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轲
38、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轲
39、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40、 君主视臣子为手足,臣子就会视君王为腹心; 君主视臣子为狗马,臣子就会视君主为常人; 君主视臣子为泥土草芥,臣子就会视君主为仇敌。 所以说, 君主仁,则无人不仁;君主义,则无人不义。 ——孟子 《孟子》
4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孟子》
42、 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43、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孟子
44、 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 。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孟子》
45、 离娄下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 可立而待 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孟子》
4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47、 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孟子
48、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轲 《孟子》
49、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50、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轲
51、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 本心。 ——孟子 《孟子》
52、 夫志,气之帅也。 ——孟轲
53、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孟子
54、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 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孟子 《君子远庖厨》
55、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孟子 《孟子·离娄篇下 》
56、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
57、 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孟轲
58、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
59、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最新经典论语孟子名句默写国学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国学经典名句大全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经典论语孟子名句默写国学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举荐贤能对外不(因私人恩怨)摒弃仇人,对内不(因避嫌)而摒弃亲人。
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通俗的解释就是当身处困厄的境地是就得要学会变通,思维变通后自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12、有紧有松,不过分紧逼,也不过分放纵,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道理。
1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
1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君子应该不善于言行而敏于行动。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1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21、道路多么漫长,多么遥远啊,我将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
22、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学经典
2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
2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3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34、从事于学问,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事于道,知识一天比一天减少。
3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6、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37、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都是因为运动的缘故。
38、尽信书,不如无书。
39、在河边羡慕人家的鱼,还不如回家自己织网。
4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4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铎
43、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
44、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4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7、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4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4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0、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5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5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元行冲
53、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5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5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6、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57、只有自己摆正姿态,不用强制命令,别人也会,自己思想行为不端正,虽然命令了别人也不愿意服从。
5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0、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国学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