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

wuming 坐标: 167629 目录:/duhougan/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竞选州长》读后感 篇一、 寒假里我看了《马克·吐温文集》,其中令我最触动的是一篇题为《竞选州长》的短篇小说。 《竞选州长》主要写了马克·吐温与斯图尔特·L·伍德福特先生以及约翰·T·霍夫曼先生竞选纽约州的州长。伍德福特和霍夫曼为了让自己成功入选,在一家报纸上污蔑马克·吐温,称呼他为欺世盗名的伪证犯吐温、蒙大那小偷吐温、盗尸犯吐温、酒鬼吐温先生、卑鄙的贿赂犯吐温与臭不可闻的讹诈犯吐温,还在马克·吐温演讲时,指使九个肤色各异、刚刚学会走路、身穿破烂衣服的小孩冲上群众集会讲台,抱着马克·吐温的双腿不放,一个劲的叫“爸爸”!

最终,忍无可忍的马克·吐温退出竞选。在放弃竞选的声明书上签上了“你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体面的人,可现在成了欺世盗名的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鬼、卑鄙的贿赂犯和臭不可闻的讹诈犯马克·吐温”的名字。 读了这篇文章,我非常气愤。伍德福特与霍夫曼为了一己私利在大众面前口吐狂言,用极端的手段给马克·吐温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迫使其退出竞选。在现实社会上,这种污蔑别人,成全自己的人也很多,他们真好比一只只可怕的贪婪之虫!


一、
《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

《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
这篇小说揭露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一个正派、清白、体面的老实人在竞选中却被侮辱成了最不正派、最不清白的“罪人”,这就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的所谓“自由竞选”、“民主政治”,不过是资产阶级政客争权夺利、残酷倾轧的遮羞布而已。

小说也暴露了资本主义“言论自由”的虚伪。资产阶级的所谓“言论自由”实质就是用谎言来诬蔑、攻击、陷害对方,来蒙蔽欺骗人民群众。 小说还撕开了资本主义国家“两制”的画皮。资产阶级政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不能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 读罢全文,我深受教育:想要一个平等、正义的社会,必须铲除那些贪官污吏,还人民一片光明。

篇二、 虽然以前听语文老师讲过这篇小说的大意,但是我总希望能够亲自看一看。在这个暑假中,我终于如愿以偿,读了《竞选州长》。它同样是马克·吐温的一篇“讽刺之作”。 马克·吐温是一个名声不错的独立的纽约州州长的候选人,与斯图阿特·伍德福“先生”和约翰·霍夫曼“先生”竞选。称他们为“先生”已经是够瞧得起他们了,因为他们近几年来已经犯下了各种可耻的罪行!从这点上看,马克·吐温对于这次竞选可是胜券在握了,因为他拥有实实在在的清清白白的名誉。可是,一天早餐,马克·吐温在报纸上发现了一段使他从来都没有那么吃惊过的消息:1863年,在交趾支那的瓦卡瓦克,有34名证人证明马克·吐温先生犯有伪证罪,企图侵占一小块香蕉种植地,那是当地一位穷寡妇和她那群孤儿靠着活命的唯一资源!他顿时被弄得“神经错乱,不知所措地过了一天”!结果这家报纸一提到他,唯一的称呼就是“无耻的伪证造假者吐温”。

想当初中国古代君王制的社会里,后宫之争更是数不胜数,可是,没有一个能够真真正正地笑到最后。当今的社会也是一片乱象,为了一个“权”字团团转,送礼贿赂更是成了一种“风尚”。即使改朝换代没有了战争,即使有一系列不变的法律,有完善的机制,在权力的争夺中仍是不择手段。这就是民主?这根本就是人类的自私。


二、
《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

《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
幽默令人笑,但未必是开怀大笑。有时总觉得非一笑而过。马克·吐温的作品表面幽默轻松,但字字句句都是尖针般的讽刺,实在耐人寻味。 篇
三、 在寒假中我读了一本叫《年轻人要读的五十篇小说》的书,其中记忆最深的是马克·吐温写的《竞选州长》。

《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在1870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与另外两个人竞选州长,却不断在报纸与邮件上被扣了种种罪名,成为了伪证犯、蒙大那小偷、盗尸犯、酗酒狂、肮脏的贿赂犯和恶心的讹诈犯。最后,“我”在这种压迫下只好主动放弃了竞选州长的资格。 在看之前我以为这是一篇幽默的文章,看完后发现这是一篇充满讽刺的小说,而它讽刺的正是当时美国所谓的民主主义中的黑暗。

转眼看现代社会,与当时又有什么不同呢?人们为了钱与权,便越过道德的底线,不择手段的追求财权。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如此在意财权呢?因为在他们眼中,有了权便可一手遮天,有了钱便可买通一些的官员为自己保驾护航。 人性本善,但在有些人的圈子中,社会很黑暗,致使他们被黑暗侵噬。所以,我认为,要么改变社会的本质,要么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最新《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可以看看这篇名叫2014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精选)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 【导读】:杨善洲(19


27.01—20
1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围巾;是云南省委第
二、
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
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退休,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第一篇: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1) 8月1日下午,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杨善州》,带着尊敬的心情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明白了许多,使我想到了大山上耐寒、耐干旱,再差的环境也能适应的雪松。 杨善洲同志原来是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他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
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围巾员的形象,老一辈革命先烈、许世友、焦裕禄和雷锋等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敬的人。在影片开始时,杨善洲老爷爷说了一句话:“有些干部只是吃群众的饭,不给群众办实事,那不是白吃群众的饭吗?
”在云南缺水的时候,他带领着群众和干旱作斗争,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斗、和地斗、和那人见人怕的灾难斗,然而,他们奋斗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旱灾严重时,夜里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告诉大家说:“群众们啊,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们!以后咱们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龙王。”经过努力,他们不但战胜了灾难,而且创造了粮食丰收。这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啊!在救灾的时候,杨善洲把政府办公楼工程停建了,为的就是给群众留出宝贵的救灾资金。在我眼里,他比雷锋还伟大。杨善洲老爷爷退休后,在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一个荒山改天换地改造成了一座树木成荫的绿山。一干就是22年,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和耐力啊!在山上,他的女儿来找到他,想让他找关系安排一个好工作,被他拒绝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就是他的大公无私、指导儿女靠自己奋斗的人格魅力。

《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

《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我学过的一首赞美雪松的诗句,观看过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我认为他就是那挺拔的青松,坚强勇敢,无私奉献。 第二篇: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2)
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只是在微博上粗略看过,总觉得他不过是每年涌现出一大批感动中国的人物的平常一个,最近在电影频道观看了《杨善洲》看后,我心灵震撼了,被他的的事迹感动得泪眼模糊,我怀着感动和崇敬的心,写了如下文字。

杨善洲,原云南保山市地委,退休之后,放弃了到昆明安度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植树造林,承包大亮山,临死之时,他把自己经营20多年,林木成材后价值


3.7亿多元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种奉献精神,是一个围巾员的高贵品质的真实体现。从杨老苍老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围巾员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最基本原动力,从杨老、从牛副省长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围巾员的品质和国家的希望。

杨老他一生坚守信念,公而忘私,有着“先国后有家”理念,公道正派,从不以权谋私,胸怀天下,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坚持数十年放弃功名利禄,默默上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杨老一生淡泊名利,他一生光明磊落,不为权、利、私情为困,活得堂堂正正。心底无私天地宽,杨老虽然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可以值钱的东西,但留给儿女们那种坚持原则、清正廉洁、艰苦创业,甘于清贫的人格精神胜似黄金白银,比房子位子值钱千万倍,因为你给了他们比物质财富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会从中受益一生。

我们要学习杨老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有高远的境界,才能有天下为公的气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着眼当下,做好本职,职业无高贱,做到极致就是事业,只有普通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 我们要学习杨老那种坚韧不拨的品质,人生有不同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旦选定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坚定自己的意志,顽强拚搏,心态不能浮躁,勤恳耕耘,终能收获,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热爱自己现在的本职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坚持不渝,艰苦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朝秦暮楚的人永远达不到人生与事业的成功。

当然,杨老身上的优良品质远不止如此,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从他先进事迹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第三篇: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3) 今天,看了《杨善洲》这部影片,被老的事迹再一次感动,泪水湿润了双眼。回到家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又到网上看了电影的主角李雪健对角色的感悟,他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对老的人物印象,我觉得,我也被老再一次深深的震撼和感动着。

李雪健是老牌明星,对角色的阐释入木三分,他扮演的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李雪健说“我就是杨善洲”,就是在充分揣摩角色的背景和内心后,怀着对老的尊重和爱,想要把老演活,而做出的庄严承诺。 影片中,杨的女儿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单位不同,两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儿是一名老师,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儿对他说,你帮这里的代课老师转正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
这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杨心平气和地说。嚎啕大哭的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

老在家里对三个女儿交代自己的后事时,说要把自己的骨灰分为三份,一份撒在清平洞,那是他开始革命的地方;一份要撒在大亮山的雪松下,那是他工作结束的地方;还有一份要交给女儿们保管。在交代这些事的时候,他的神情平静而安详,似乎只是要出远门一趟,而不是永久的诀别。

《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
《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
《竞选州长》读后感(共3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