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并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3、体会莲的高贵品质,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莲的高贵品质,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你能用一句诗来概括屏幕上的画面吗?生:(回答可能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清水出芙蓉, 天 然去雕饰”师:你们回答的好棒,看来同学们知道很多关于莲花的诗句,今天老师带你们学习一篇写莲的千古名篇——《爱莲说》,一起去探讨一下作者周敦颐喜爱莲花的原因!
二、解题并了解文体
首先屏幕出示题目,先有解题,然后教师归纳:题目就是“说说(论说)喜爱莲花。”然后出示关于说的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既可以发表议论 , 也可以记事 , 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师读并补充:这种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过渡:同学们,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知,朗读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好。
三、听读课文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会朗读,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专家的朗诵视频。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这三个问题(屏显:
1. 听准字音。
2. 注意节奏。
3. 初步感受文意。)(播放视频朗读)过渡:同学们听得很投入,有的已经陶醉其中了。下面我检查一下听读的情况。
请读准屏幕上的字音,(强调“颐”字的写法,“颐”在屏幕上字号大一些)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些字的读音和写法。然后齐读,每个字读两遍。过渡:同学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听不读,我们永远也体会不出作者的深意的。所以,我们就模仿刚才的视频自由朗读课文。
四、再次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后,点名读,教师进行评价后,根据读的实际情况结合以下方法进行朗读指导:
1、文言文的停顿:。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两不停:偏正短语不能停;介宾短语不能停。
过渡:今天你们的表现真的让老师骄傲,来我们齐读课文,把我们708班在学习上的霸气展现出来,好不好?师起头读。
五、译一译过渡:真棒!老师都忍不住要为你们鼓掌了。其实,读好文章,仅仅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要学好一篇文言文重要的是:要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这样才能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注释,默读课文,先自译全文,不会的划出来,一会儿小队解决,都不会的我们一起解决。(自译后,把握时间提醒小组合作讨论。)
过渡:下面我们把你们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出来交流解决。(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先由解答,都不会的,由教师解答。)(师生解答疑难)预设生可能不会的问题:
.jpg)
《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翻译方法举例:(翻译完句子后,先由说方法,然后教师点拨方法)1、水陆草木之花(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 点拨:水,翻译成“水上”,陆,翻译成“陆上”这是一个字变两个字,也就是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
2、可爱者甚蕃(可爱的很多)点拨:甚,翻译成“很”。蕃,翻译成“多”这是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陶渊明不用翻译,点拨: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年号、国号、人名、帝号、地名、官名等在译文中可以保留下来。
4、中通外直;翻译时前面要补充(茎),这样上下文意思通顺。重点字词句解释:(当翻译到相关的句子时加以强调)
1、 染:沾染(污秽)
2、 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 中通外直;(茎)内空外直。
4、 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5、 益,更。现代汉语四字词语“精益求精”中的“益”也是“更”的意思,我们期中考试前学过同样用法的一个成语:生答“精益求精”。
6、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7、 亵,亲近而不庄重。
8、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特殊句式,(……,……也)翻译模式:……是……。并引导翻译另外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9、鲜,少。现代汉语四字词语“鲜为人知”中的“鲜”也是“少”的意思,期中考试前,我们学过了同样用法的成语“鲜为人知”。
10、可爱者甚蕃中的“者”:的花过渡:刚刚我们集体解决了疑难,扫除了字词障碍,那么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翻译古文的能力。翻译的时候,我们一起看大屏幕,遇到分号和句号为一个人翻译的内容,如果句子较长,就以两个逗号为一个人翻译。 (在翻译课文时,老师强调下面的重点字词句意思和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六、品一品过渡:文章说的意思我们探讨清楚了,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周敦颐是怎样写莲花的?(此环节较简单,生能找到原文的句子)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刚才的同学给咱们找的这段话。(起头生齐读。)过渡:同学们,在你们读得时候,老师想起来刚上课时,XX 同学就说出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么鲜明地色彩,作者周敦颐有没有写进去啊?生——没有。师继续:他是故意的不写,还是无意间忘了呢?请同学们回答。
预设生的回答:
1、可能一下子切中要害,答出是为了赞美莲花的精神品质。
2、可能偏离轨道,答出可能是白莲没有色彩等,老师要引导。如果偏离了,老师可以做如下引导:同学们,结合上下文你自己把这些句子再读一下。(自由朗读。)师:现在回答老师的问题——为什么这么鲜明地色彩,周敦颐却一字未提?(可能没有回答的,教师根据情况决定要不要小组讨论)
过渡:想想看,周敦颐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莲花的?老师先抛砖引玉,比如说“香远益清”,应该是写莲花的香气的,那还有哪些方面呢?谁能告诉老师?边回答,老师边引导。最新《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背影朱自清目标定向:
.jpg)
《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
2.明确文章的线索;
3.体会父子情深;
4.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教学重点:
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3.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教学难点:
1.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
2.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入境生趣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
二、自疑。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齐读课文。
三、学习释疑指导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
1.文有几次写到“背影”?
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
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穿全文始终。
2.有感情地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
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地“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3.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段,熟读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jpg)
《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四、点难拨疑
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2.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1)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2)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3)第三次流泪:“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岁:他?
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可救。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他实在应该知道,“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30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35岁:也许我们该问问老爸怎么想?
毕竟他经验丰富。除非我和老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40岁:我怀疑爸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0岁:如果爸还能在这让我跟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不过的事,我本来可以向他学到很多的东西。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活,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二、主问题设计:
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背影在文章出现了几次?
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
3.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
4.还通过什么描写表现父爱?
5.这份浓浓的父爱,儿子感受到了么?
6.主题归纳: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怀念。
.jpg)
《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