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南怀瑾名言名句

ouyangzhu 坐标: 223066 目录:/mingrenmingyan/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南怀瑾名言名句南怀瑾名言名句


1、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不一定这个形式就叫佛教,那个形式也是佛教。所以你们青年们要弘法,能够一句佛话也不讲,一个佛字也不提,就能将这个道理教导别人,就是佛法!何必要加一个「佛」字呢?那只是外衣呀!这个外衣是可以脱掉的。
2、父母有几百亿家财,能够帮子女买到个聪明的头脑吗?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3、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4、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5、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


6、以我个人的经验,执着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着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类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着相。所以金刚经翻译成「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成就,不着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7、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8、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不是学佛的大福报。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识。
9、还有一种学佛的,我看了就怕,他眼睛里、心里有一把佛的尺子,看到人就比一下,唉哟!这个不是菩萨啊……他们都是着了「以见心庄严佛土」,以此心理成就众生,嘴里讲空、无相、无作,实际一点也不空。劝人家不要着相,自己什么相都着。讲一切无作法,自己又作又要解脱,我要回去拜佛了。这就是无方便慧的束缚,学佛而被佛法困住了。


10、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
11、大家打坐修道搞气脉,求健康长寿,都是在信赖这个身体。以为是在修道,已经错了,非正见也。「真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怜惜护这个身体。失掉父亲叫无怙,失掉母亲叫无恃。这不是叫你自虐身体,而是不要姑息它。我们对身体愈不姑息,它愈健康,听起来很奇怪,但确实是如此。


12、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资格学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说般若境界,一切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间上的福报喔!一个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报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报的,不是世间的福报所能成的。
13、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14、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15、这个道理与心的道理是同样的,你们学佛法就不要沈迷在宗教中钻牛角尖,要了解科学才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佛学,佛学是大科学。
16、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没有这个认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


17、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18、佛法在那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金刚经下面会告诉你。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本来无所谓出世,也无所谓入世。记得当年有老前辈问我:依你这个程度,为什么不出家呢?我说,你要搞清楚,我从来也没有入过家。世界上那有个出?那有个入啊?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19、什么是真头陀行,真出家才是头陀行,心出家才是真出家。各位在座的不论在家出家的,要心能出家,才是真比丘比丘尼。
20、所以,开始我们已说过,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说,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密;智慧到了极点啊,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平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伟大。


21、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22、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23、真正佛法是不能用见闻觉知去求的。大家反省一下,不论你学哪一宗,都是在用见闻觉知求佛法。常有人告诉我他做了个什么梦,我一开口就骂他,又来痴人说梦,本来是梦幻空花,还没有睡醒。见闻觉知就是在梦中,你求个境界,看见什么了,听见菩萨给你说法,都是在做梦。


24、所以佛说世界上一切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不实在。但是有为法,体是无为,用是有为。所以我们想在有为法中,求无为之道,是背道而驰;因此一切修持都是无用。并不是把有为法切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本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中观察,观察清楚才能见道。
25、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26、大乘道是不限于出家在家的。大乘的菩萨道简单的说有八个字,永远都做不到的:「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能做到了就是决定大乘,决不退转的。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人。当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这样的基督徒同样害怕。


27、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但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
28、你理解了,也见到了这个道理,「如是信解」,理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的。学佛修道是理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的如是信解。


29、真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出离什么地方?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
30、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好人要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31、有人来说昨天他夜里看到佛,我说当然真的嘛!因为他还在说梦话嘛!所以我们清醒人答覆他,是对付他那个说梦话的样子。这个是什么呢?要研究唯识才知道这是意识境界的影像。世上人做梦,随便你做什么梦,都是你一辈子做过、听过、想过、看过的经验,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的梦,另当别论,那个道理就很深了;有时是你前生阿赖耶识那个影像,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是偶然带过来的。


32、有很多人学佛却还抱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33、涅盘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34、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世界都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重曲解了缘起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可不是空噢!没有是断见!
35、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样,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开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个是自误,聪明反被聪明误。


36、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37、大家学佛那么久,我慢的心理可能还检查不出来。连一个白痴都有我慢,但是知识低的人,我慢心还差一点,学识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己就算错了,也还是对的。所以学菩萨道的人要先去慢心。慢不是骄傲,慢在内心你看不出来,人的慢心挡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38、根据我的经验,学佛修道的人,废物多,懒的多。佛叫你进,你做不到,叫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作不到。姑且不论诸恶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为他懒嘛!这是我们要自我检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39、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说,拚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看。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


40、「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他说,你们说得没错,但是我要你们出家,不是要你们剃光头披上僧衣,你们的心真出家了,发了大乘心了,立了大愿,这一生一定要求得菩提,大彻大悟,发了这样的无上真心真愿,就是出家,就是得了具足戒。反过来说,你们即使形式上出家了,如果没有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是真出家,也不是得具足戒。这就是大乘菩萨道,大比丘的道理。


41、佛法与其它的宗教不同,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认为有第一因。其他宗教认为,只有「他」可以,我们只有等到「他」来帮忙,然后还都是听「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对的。佛法既认为一切众生个个是佛,平等平等,但是,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呢?因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如果自己觉悟了,不再迷失,个个自成佛。


42、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绝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43、大乘菩萨要有「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盘」的智悲双运,但是许多学佛的朋友,始终搞不清楚这个观念。而时下的年轻人,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小气,自我观念极重,真没办法,也就是业力越来越重了。大乘菩萨是不入涅盘的,没得休息的。
44、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争入空王眼睫,大家争先恐后的想成佛。


45、从大乘佛法来看,宗教与哲学思想,是落在小乘的苦集灭道范围里。所以,真正佛法是「无见苦求」,见是观点。像【华严经】看这世界,是没有苦集灭道的,永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
46、佛说法四十九年,但在金刚经上却说没有说一个字。这个法不可说,说的都不是,因为说的都会住于法相,开口就不对。所以佛说的,他那个真正的佛法,他说他没有说,不可说,说的就不是,一开口就不是它了。


47、所有的佛法不论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脱的。你被自己的感情观念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脱。我告诉过你们,学佛要学解脱,学道就要学逍遥。结果你们学得苦死了,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何苦呢?
48、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


49、假使一个人,心里的观念着相来学佛;譬如今天非来烧香,非来拜拜不可,就是着相。我说拜佛为什么要放炮?好像菩萨耳朵聋要把他吵醒才知道有人拜他。这个就是说着相,一切众生心理上的信佛都是大着相,就是着于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着相就不是佛法。有些宗教骂其它的宗教拜偶像,迷信,那么他的正信又是什么?他说不拜偶像,事实上还是要拜的,这就是着相了,就是取卡相,还是一样落在一个不是正信的观念上。


50、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长的。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是道。


51、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www.sbkk
8.com)
52、我常跟年轻同学讲,佛教的这个教,不跟着时代变是绝对维持不住的,世界的趋势太厉害。像我每天不断地接触到国内外新的消息数据,所以天天有新的观念和想法,看见人类社会的转变太快了。所以我说,宗教的形式不变的话,是没有办法的。


53、佛经处处教我们自谦,不要傲慢,贪嗔痴慢疑,这个慢字会挡住我们一切成就,非常重要。众生本来就有我慢,不要学了佛法,加了佛法的观念,变得我慢更重,成了增上慢,那就太可怕了,永远上不了这个座。这是要点,千万不要有增上慢心。
54、我认为今天的文化,主要在四个东西上面转。一个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个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一个凯恩斯的消费刺激生产,第四个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思想。这四样转了一百多年了,空前未有。现在的整个人类世界,思想文化困惑很多,这一点你们要注意。其实,消费刺激生产,是最坏的经济思想观点。


55、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56、什么叫做定法?佛说法等于一个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谓因材施教,有时候骂人是教育,有时候奖励人也是教育,恭维你是教育,给你难堪也是教育。反正教育法的道理,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门打开就对了,所以说无有定法。他说:据我所想,开悟,大彻大悟,没有一个定法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说有一个一定的方法成佛,有个「悟」字的话,那佛法就是在骗人了。应无所住绝生其心,那里有定法呢?


57、「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法是这样的伟大!这是佛法的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只要你教人做好事,这一点终归是对的。所以一切贤圣,罗汉也好,菩萨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对于道的了解,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


58、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平,心里头很舒服,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59、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最新南怀瑾名言名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励志学习的格言名句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南怀瑾名言名句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励志学习的格言名句

励志学习的格言名句勤奋是我们一直推举的学习方法。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然而说到并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在我们工作繁忙时,就会放松了学习。所以我们要学会雷锋挤牙膏的精神,用零星时间来学习。例如我们用上班早到一点的时间,或是开会空余时间等等。关键是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时间长了,积少成多,汇流成河。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总结接受教训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杨万里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我们在夸奖孩子时,应该不拘一格,因时因事而宜,以充分展示出夸奖的真正魅力。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作者:张石平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唐)韩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拥有书籍就是教养的证据吗?果然如此,谁在教养上足与拥有满屋子书籍的书店主人抗衡。——路基亚诺斯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自己不会的题目,去看了别人的一会儿就会忘记,但如果是自己思考出来的,就会记得很牢。可得安眠;勤劳一生,勤劳一日。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总之,通过一年来的干部培训工作,广大卫生干部在三个方面都到提高: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提高。促进了干部的学习,形成了自觉学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新时尚。二是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培训,广大卫生干部增强了思想素质,增加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三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培训,使广大卫生干部的思想认识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技术,用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的各项工作,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经和办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从而推动了全卫生系统各项工作的开展。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读和写是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配合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能体会到成年人学习的有趣之处。“自掏腰包”式的自主型学习,是成年人学习的关键所在。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就会变得非常有意思。你会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毅力,你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多元化。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作者:斋藤孝出处:学会学习

总想把下一个做得更好~人生好比是在建造房子,无论你今天修的时候是多么认真,明天仍会发现遗憾。带着新的经验再建第二座,同样的问题防止了,可又会出现新的不足……我们是生命建筑师,我们的人生同样会有遗憾。其实遗憾是因为我们发现了昨天的不完美,这种不完美正是我们生命建造的过程。也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今天升级了,才会觉察到昨天的不完美。有的人甚至因为难以接受不完美而走向毁人或毁己的道路。而有一部份人,当发现不完美而遗憾时,他们总是去寻求正确的方法,去总结或学习他人的经验,总是想把下一座大楼建得更好。世上有不少生命建造师,一辈子都在研究建造下一个“更好”。(月亮小语)

正直是不畏强势,敢做敢为,能够坚持正途,勇于承认错误。但正直不等于善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诚信是立人之本,待人之道,创业之基础。但诚信不等于老实,人太老实就不能成事;勤奋是有选择有方法努力学习和工作。但勤奋不等于没有思考的勤劳。勤劳一日,可得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最新励志学习的格言名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30条值得学习的励志哲理句子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励志学习的格言名句


1.别丢掉野心和欲望 野心和欲望(这里指的是一种积极状态下的野心和欲望)可以使一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至,可以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去排除所有障碍,它们能使人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所以,我们应该保持着一种野心和欲望,不要把它们丢掉。
2.别把成功看的太复杂
实际上,成功并不像我们看上去的那么复杂,有时越简单越容易成功——尽管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有时我们应该让心态简单一些,把复杂的事用简单的方法去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 培根说:“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第一原则。”朋友,不管你身处何处,涉世未深还是历经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请你相信诚信,保持诚信,坚守诚信。你才能守住心灵的契约,赢得做人的尊严,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业。
4.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如果有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能指望别人相信吗?
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具有强烈自信心的人,能够承受各种考验、挫折和失败,这种自信心会使我们受用一生。


5.经受住苦难的考验 苦难是一笔财富,它会锤炼人的意志,使人获得生活的真谛。中国有句成语说,苦尽甘来。另一句又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都是鼓励人要经受住苦难的考验,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要忍耐,要有希望,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才会走向人生的辉煌。
6.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

我们自身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我们周围的资源是无限的,要想成功的人,就要有这种想法:从现在开始,运用自身的资源,运用周围的资源,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7.放下架子,从小事做起 在现在这个竞争的时代,想一下子功成名就已变得不现实。大事业往往都是由做成一件件小事而成就的,我们要放下架子,不要对小事不屑一顾,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在很多时候,恰恰是小事决定着我们的成败。


8.做一个正直的人 做人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正直。正直,就是有责任感,说真话,做实事,对于任何事物,既心态平和又坚持原则。正直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一种积极心态。做一个正直的人,才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才能无愧于“人”这个字。
9.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
在变化机率日益增多和变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因循守旧是不可能进步的。每个人都要有一种求新求变的心态,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不妨为自己树一个座佑铭——“不变不通,一变就通。”


10.做事要敢于决断 一般说来,一个人在做事前先要决断,能否敢于决断将直接决定着胜败。在遇事时要冷静分析,敢于决断,千万不要犹豫不决,更重要的是,在决断后要踏踏实实地去做。
11.把失败当做成功的垫脚石
我们不要害怕失败,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把失败当成通往成功的垫脚石,当你遭受失败越多时,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当然,你必须要有足够的抵御失败的能力,并且不断地去努力进取。


12.凡事要留有余地 一个人要想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就要做到“狡兔三窟”,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当我们选择了一条路的时候,我们还应为自己准备第二条路、第三条路。


13.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一个人要学会放弃,放弃你不想做的事;一个人要学会选择,选择你喜欢并擅长做的事。只要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你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14.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始有终,坚持把它做完。不要轻易放弃,如果放弃了,你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出现挫折时,你要反复告诉自己: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15.给自己一点勇气 很多事表面上看起来很难完成,实际上却很简单,只要我们拿出一点勇气去尝试,往往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勇气,这是我们自身用不完的财富,要懂得合理利用,否则就等于浪费。
16.面对竞争要使自己强大起来
竞争是普遍现象,无可逃避,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竞争而存在。在挑战面前,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外,更要注重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才能战胜对手。

把缺憾变为前进的动力


17.依靠自己解决问题 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每个人也有许多事要做,他只可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我们,别人只可能帮一时却帮不了一世。所以,靠人不如靠己,最能依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18.该说“不”时要说“不”

做人做事要学会拒绝别人,该说“不”时要说“不”,这是为了正当地保护自己,也是做人做事的一条原则。不要不好意思和没有勇气说“不”,要巧妙地把“不”说出来,否则,受伤害的将是你自己。


19.乐于接受别人的反对意见 我们经常会遭遇别人的反对意见,但乐于接受反对意见的人并不多,这需要我们摆正心态。其实,别人的反对意见或多或少都有些道理,对于正确的反对意见,我们要欣然接受,对于错误的反对意见,我们也没有必要激烈地反驳。学会接受反对意见,才能使我们变得杰出。


20.不断激励和塑造自己 每个人不可能永远都充满基情和斗志,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激励自己来保持基情和斗志。不要企图活在别人的激励中,自励才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没有人能真正改变你,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21.把缺憾变为前进的动力
我们自身有缺憾甚至是生理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变得消极,甚至自暴自弃。在缺憾面前,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把缺憾变成我们奋斗的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22.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追求完美人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可只注重事业上的成功,为工作失去生活,则是一生的缺憾。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要为了工作而失去生活。我们应该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不要忽略了生活。
23.及早消除厌职情绪
你是否很厌倦你目前的工作?
我想大部分的回答是肯定的。厌职情绪使我们失去了工作的乐趣,还会严重地影响到我们工作和生活,我们应该及早消除它。要消除厌职情绪,就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学会爱自己的职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这样才能找回一个原本充满基情与活力的自己。


24.学会给工作减压 工作压力通常是每个人都会而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工作压力太大不仅会挤走快乐,还关系到个人事业的发展、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等等诸多人生要素。所以,我们要对工作压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给自己的工作减压,只有让自己摆脱工作压力,我们才会活得轻松。
25.在工作是保持快乐

想让工作枯燥乏味还是充满快乐?
恐怕没有人愿意选择前者。其实,工作就是工作,它永远不可能像休闲度假一样充满了新奇和喜悦,关键是你如何在其中寻找并创造快乐。只要你真的去寻找了,快乐就会降临。


26.打开自己的头脑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出奇才能制胜,这是一种上乘的做事心态。出奇就是想别人所没有想到的,做别人所没有做到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要出奇,就必须打开封闭的头脑,也许一个新的创见,就可能改进我们的工作业绩,改变我们的生活。


27.用耐心去等待成功 成功在很多时候取决于每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态度。正如那位老者所说: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也就是说,成功只垂青于有耐心的人。
28.勤奋好学才会有所成就
才华横溢、机智聪明、英勇果敢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但是,这些并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勤奋好学。勤奋好学要有不耻下问、活到老学到老和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才会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29.我们需要一种冒险的精神 有句话叫“富贵险中求”,这话很有道理。虽然我们不赞同盲目地冒险,但我们的的确确需要一种冒险精神。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永远不会前进的,因为成功的机遇往往最青睐敢于冒险的人。
30.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
你可以模仿别人,但不可一味地进行模仿。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你就是你,不是别人的翻版。大踏步地向前走,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才能够活出真正的你自己。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