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huilang 坐标: 224229 目录:/juzi/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1、使命就是当狂沙漫过胡杨,有一种精神仍然驻守在茫茫边疆;使命就是当风雨掠过身旁,有一种坚毅依然停留在军人脸庞; 使命就是当安危难以衡量,有一种拼搏会在冲锋线的最前方。
2、如果我是一名军人,我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如果我是一名军人,我将无条件的为人民服务;如果我是一名军人,我将用双手给人民带来追满意的服务,我将用性命给祖国带来安宁,我将给世界带来和平。


3、奉献,意味着军人担负极为艰苦而辛勤的工作,而只领取较少的报酬;奉献,意味着军人戎守在荒凉艰苦的边防,远离都市繁华的生活;奉献,意味着军人与家庭妻儿长期分居两地,难以享受现代青年花前月下、情意绵绵的浪漫情调;奉献,意味着军人正苦练、精通地方所不需要的作战技能,而在二次就业时面对新的考验……


4、军人是什么样的?军人是驰骋沙场的英勇战士,军人是肩负使命的勇猛斗士。军人是天,于广阔中擎盖着世间万物;军人是地,于坚实中探心灵的印迹。军人是钢铸的,铁打的。
5、军人是什么?军人是钢铁,是人民的保护神!军人是什么?军人是那顶天立地的巨人!军人是什么?军人是钢铁的纪律!军人是什么?军人是什么?军人是人民的儿子!


6、军人,是天生的战士,是天生的勇者,是热血与基情的结合。
7、军人是祖国的骄傲,是人民的子弟兵,是群众的先锋队,穿的军装代表着自己的职责,留下的英姿是何等的荣耀。
8、军人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军人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军人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最新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利比里亚维和:我市退伍军人刘伟讲述在利比里亚维和的难忘经历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利比里亚维和:我市退伍军人刘伟讲述在利比里亚维和的难忘经历 2006年12月28日,时年22岁的刘伟走出国门,和战友们踏上了西非国家利比里亚的土地。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员,刘伟在利比里亚驻扎了9个月。这短短9个月成了他终生难忘的经历。 8月3日,浚县小河镇西王渡村已经退伍的刘伟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的喜怒哀乐。

追随父亲足迹报名参军 说起从军,刘伟觉得受父亲的影响最大。刘伟的父亲刘作振是一名老兵,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父亲在战争中受了伤,右眼失明、右臂残疾。”一身戎装的父亲给刘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退伍的时候带回来了军装、水壶等物品,我从小就对这些东西特别感兴趣,还经常听父亲讲他当兵时候的故事。”

2002年,18岁的刘伟决定追随父亲的脚步,报名参军。服完两年义务兵役后,刘伟选择了继续留在军营。 2006年,刘伟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抉择:部队内部选拔,挑选前往利比里亚的维和部队队员。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的大西洋沿岸,经济很不发达,全国以农业为主但粮食难以自给。1989年开始,利比里亚陷入内战。此后的数年间,内战共造成十几万人死亡、近百万人成为难民。

2003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利比里亚,其中就有中国士兵的身影。2006年,刘伟所在的部队承担了选拔第五批前往利比里亚维和部队队员的任务。得知消息后刘伟立即决定报名。报名前夕,刘伟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妈妈一听我要出国就哭了。”刘伟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还有些难过,“我是家里的独子,妈妈特别担心我出国以后会遇到危险。” 刘伟的父亲坚定地支持了他的决定。“父亲说了,国家需要我的时候不能退缩。如果我为国捐躯,他‘也不后悔今天的决定’。”

2006年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入驻利比里亚的第四个年头儿,利比里亚国内政局仍旧动荡,偏远地区不时有零星冲突发生。相比国内的和平环境,利比里亚的环境非常危险。打了18种疫苗还留下一封遗书 “当时我们驻利比里亚的维和部队主要执行的是恢复道路等基建任务。”刘伟告诉记者,而他所在的部队正是一支工兵部队。

当时要从全团选拔出180名身体素质优秀、军事技术过硬的战士。最终刘伟凭借优异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军事技术入选。 选拔结束后,刘伟和其他兄弟部队挑选出来的战士组成了维和部队。“出国前我们集中培训了一段时间。利比里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我们还简单培训了英语。”刘伟介绍。 “利比里亚是一个热带季风气候的国家,没有四季,只有雨季和旱季。气温常年在20℃以上,最高能有40℃。”刘伟说,由于地处热带,当地的一些疾病需要格外注意,“黄热病、登革热、霍乱,好多病以前从来都没听说过,出国前我们光疫苗就打了18种”。

短暂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出发的日期越来越近。临行前几天,刘伟他们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 “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留一封信给家人,如果不幸牺牲了,这封信会由国家寄给家里人。”刘伟记得,写信时,宿舍里的气氛异常沉重,“虽然从头到尾领导都没有提,但谁都知道,这是遗书”。 2006年12月28日,刘伟和战友们踏上了飞往异国他乡的飞机,开始了他们为期9个月的维和之旅。

当地人“吃饭靠上树,穿衣一块布”

经过22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维和部队终于抵达利比里亚。尽管临行前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下飞机后刘伟还是震惊了,经过十几年的战乱,利比里亚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几乎没有一栋完好的建筑物,残存的建筑物墙上随处可见弹孔。整座城市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整个国家都没有什么工业。
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刘伟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利比里亚第三大城市绥德鲁。到了驻地他才发现,绥德鲁的贫穷超出了他的想象,“绥德鲁最大的商业一条街还没有咱们这里镇上的商业街繁华”。 战乱摧毁了利比里亚的工业,当地居民以务农为主。刘伟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总结起来就是‘吃饭靠上树,穿衣一块布’”。利比里亚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当地人的主食可以说就是水果,由于每年有长达半年的雨季,果树的长势非常好,几乎不需要人工照料,芒果、香蕉……一年四季都有水果,而且水果都是野生的,随便采摘。

“当地人出门干农活儿一般是人手一把砍刀、一支。”初到利比里亚,刘伟很难理解这种“生产方式”,“后来明白了,砍刀主要用来上树砍水果,则是防着遇到土匪或者野生动物。”活动板房就是营房至少3人同行才可外出 除了首都蒙罗维亚,在利比里亚很难找到一条像样的公路。“利比里亚连水泥都生产不了,维和部队修筑的营区围墙用的水泥还是从国内带过去的。”刘伟说,简易的活动板房就是战士们的营房。

条件艰苦还是次要的,暗藏威胁才是刘伟他们最担心的。“大部分当地人还是十分友善的,但多年内战下来,很多当地人有带和佩刀的习惯。”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营地禁止战士们独自外出,至少3人同行才可外出。 在利比里亚的9个月,刘伟所在的维和部队为当地居民修筑了一座广场并搭建了一座钢架构的桥梁。除此之外,医疗分队还给当地居民及维和部队医疗服务。“当地人都喜欢到中国的医院去治病。”刘伟和战友们对此都感到十分自豪,“因为咱的医疗条件好,人也热情。”

连年战乱过后,利比里亚已经几乎没有了医疗体系,所谓的“医生”,用刘伟自己的话来说,“还不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咱们乡下的赤脚医生”。在维和部队入驻之前,连当地人自己都知道,生病之后找当地“医生”是“治病基本靠命”。 在利比里亚驻扎的中国维和部队,平时没事会帮着周边居民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部队在营地外平整出一块土地建成了足球场,很多当地的孩子会到足球场上踢球。

“部队开饭前有唱歌的习惯。”刘伟说起这个开心地笑了,“驻扎的时间长了,周边很多小孩子跟着学会了不少汉语,还学会了唱《打靶归来》等军歌。”一棵树横在路上执行任务遇 除了医疗和基建,维和部队在当地还担负起了治安和少数外事任务。提起治安任务,刘伟感慨万千,“绥德鲁怎么说也是利比里亚的一座大城市,但整个城市只有两名警察。”于是联合国派遣各个国家驻利比里亚的维和部队抽调战士协同当地警察维护治安。

治安问题在居民聚集点并不算太严重,真正的危险来自武装分子。由于内战,利比里亚流散在民间的武器数目庞大,这也直接促成了三五成群的小股武装分子。
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绝大部分武装分子没有什么政治诉求,说白了,就是武装抢劫,跟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匪差不多。”刘伟介绍。 维和期间,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受当地政府邀请,参加一项外事活动,刘伟作为警卫员陪同外事人员从驻地出发,前往当地政府所在地参加活动。

“因为没有水泥、石子儿这些基建材料,当地的路几乎都是土路。”刘伟告诉记者,“路两边是橡胶种植园或者果树林。因为路不平,车开得并不快。”行至驻地外10多公里时,突然遭遇了危险。 “当时开路的装甲车发现路上横着一棵树,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刘伟说,维和部队的指挥员判断形势后,命令领头的装甲车乘员全副武装下车清理障碍。

刚走到障碍物前,危险就发生了。“因为天色已经很晚,当地又没有路灯,什么都看不见,只听见四面八方响起了声。”刘伟说,当时的情形非常危险,他和战友们立即就地隐蔽并开还击,“一位随行的外事人员手臂中弹负了伤”。 随后指挥员呼叫维和部队总部,总部立即派遣数辆装甲车支援,在支援到达前武装分子就离开了现场。

后来刘伟他们判断,这股武装分子并不是针对维和部队而来,他们只是拦路抢劫,遇到谁就抢谁。进入中国领空 所有人欢呼起来 2007年9月,刘伟和战友们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后踏上了归程。由于维和期间的优异表现,当年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的一位参赞转赠给了刘伟一本由时任外交部部长唐家璇签名的书——《外交官》。刘伟至今还保存着这本书,“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让刘伟难以忘怀的是,当回国的飞机飞入中国领空时,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心里热乎乎的,终于回国了”。 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刘伟还是对利比里亚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平时没事的时候会专门搜一下利比里亚,看看当地的局势如何、经济发展得怎么样”。 短短9个月的维和经历让刘伟终生难忘。“没有对比就不知道祖国有多好、和平有多珍贵。正是这段维和经历磨炼了我的意志,也让我懂得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工作,报效祖国。”刘伟说。

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军人排比句军人排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