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佛性禅心

huangjidashi 坐标: 379247 目录:/jingdianyulu/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佛性禅心奥妙精深的佛家禅语作为一种起鞭策作用的警世箴言,对人生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佛性禅心 静心的语句】经典的佛性禅心句子,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本文来自语录大全网!


1、【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2、【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经典语录
3、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4、【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5、【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6、【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7、【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8、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9、【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0、【凡有追求,必定有烦恼。】
11、悟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他慈悲地教导众生,从不控制众生。


12、【轻信道听途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13、【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14、【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15、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6、【花开、花谢,生死、死生,人的真实生命在哪里?】


17、【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佛性禅心语录
18、【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1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20、【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语录大全网】
21、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22、【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23、【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24、【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25、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26、【谁把谁的明媚尽收眼底、谁把谁的难过感同身受。】

最新佛性禅心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佛性禅心语录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佛性禅心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佛性禅心语录""


1、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2、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3、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佛性禅心

佛性禅心

4、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5、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懵懵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以佛菩萨的精神造福人群。
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7、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8、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9、无量功德是在日积月累中,分毫累积聚集而成。
10、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11、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12、人出生时,是一身赤裸裸地来;在世间忙碌了几十年,到最后也是一物不带而赤裸裸地走!
13、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14、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15、不可说。
16、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希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捨,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17、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18、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产生人事上的烦恼;遭遇这些烦恼时必须忍让,千万不要起瞋恨心;除了护心,也要护口,不能口出恶言。
19、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20、面对业力不要埋怨,要用宽谅和乐的心来代替埋怨。
21、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22、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23、生命无常,慧命永存;爱心无涯,精神常在。
24、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啟八万四千,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25、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26、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
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
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
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
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27、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28、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沉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29、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30、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31、人心比武器还厉害!因为武器由人心所创造,不管将它用于好或坏的地方,都起源于一颗心。


32、能将山河大地、太虚裡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
33、人心与佛陀一样,都有同等的爱心;但因后天的习惯及习气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修心养生必须自己下功夫。
34、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的生活及爱欲而追求,这种生命轻如鸿毛!反之,若能发挥生命力,积极造福人群,这种生命价值则重如泰山。


35、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
36、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
37、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38、天下、国家、社会、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宁、和睦,皆因人人只知争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諦。


39、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包容万物的宽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脱;否则尽管信仰虔诚、礼敬拜佛,终究还是会堕入魔道。
40、一切皆为虚幻。
4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性禅心

佛性禅心

42、爱本来就无穷无尽,扩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长慧命;缩小则成自私自利,增长恶业。
43、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44、能善意掩盖他人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且不评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一定可爱又可敬。
45、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46、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累积。
47、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48、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49、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50、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永无止境。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有如汹涣的波涛,一波未平!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51、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52、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
53、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间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54、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5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6、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57、人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58、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态。
59、我们应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60、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61、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去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62、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63、烦恼就像一条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64、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65、时时以清净解脱的爱心,秉承过去生所播下的远因,成就现在的近缘,更扩展长情于未来。
66、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7、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8、一个人要先点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发别人的心光。人要真诚苦干才能领导别人,而非光靠能干。待人要以宽大的心胸去接纳、包容--发广。
69、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70、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
71、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72、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妄等种种罪业都会侵袭你的思想。
73、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是被种种外在的事相锁迷惑,总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以至于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74、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75、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76、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77、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


78、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79、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出,悟得即菩提。

佛性禅心

佛性禅心

80、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81、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82、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83、人生随缘便会活的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
84、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85、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啟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86、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身,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87、不谋期前,不虑其后,不念当今。

""""最新佛性禅心语录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林清玄禅心语录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佛性禅心语录


1. 在我们不可把捉的尘世的运命中,我们不要管无情的背弃,我们不要管苦痛的创痕,只有维持一瓣香,在长夜的孤灯下,可以从陋室里的胸中散发出来,也就够了。
2. 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它们自己吧!让湖光山色去清秀它们自己吧!让人群从远处走来或者自身边擦过吧!我只要用四个手掌,围成一个小小的谷,纯粹只有我们自己的风雨暗中,我们的世界里唱着一首暖暖的歌


3. 许久以来,我一直在找一个理由来说明我为什么爱你,可是我找不到,因为我不能把对你的爱只限定于一个理由。
4. 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许多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充满了快乐
5. 所有的束缚是自己造出来的,只有自求解脱才是惟一的道路。
6. 既生而为人,就要承担,安然接受人生可能发生的一切。


7. 所有的比较都是一种执着。
8. 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虽是至美,却不想拥有,只想心领神会。今生今世,情如白云过隙,物则是梦幻泡影。
9. 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许多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充满了快乐
10. 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
11. 我,宁与微笑的自己做搭档,也不与烦恼的自己同住。我,要不断地与太阳赛跑,不断地穿过泥的路,看着远处的光明。


12. 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13. 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总还是绑在线上。充满爱的脸是文字难以形容的。爱,只能体会,不能描绘。
14. 感悟:万事万物就看你的心怎么想,事情的好坏无所谓,心想的好坏才可以使一个人有喜怒哀乐!想要快乐人生,心就先快乐!


15. 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
16. 我们建造了璃与水银的围墙,心窗心镜反而失落了。
17. 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
18. 每个人都有伤心的地方,但是每个人的伤心都不一样。
19. 没有人能束缚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20. 你有想过到办公室的顶楼看一夜的星星吗?

21. 凡是心灵具足的人,都是善于沉默的。
22. 在浩淼的宇宙的宇宙里,无边的虚空中,最大最有力量,或者最小最卑下的,就是你自己的心,没人可以让你更庄严,也没有人可以使你更卑陋,除了你的心。
23. 关键是觉悟,人生的快乐痛苦都是觉悟。
24. 人生大势成久必败,败久必成,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25. 举世都在追求成功的时候,我们虽不必追求失败,对成功却要有最好的心理准备,就好像在为天的时节准备冬衣一样。
26. 对顺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让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27.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佛性禅心
佛性禅心
佛性禅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