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孟子语录赏析

yangguo 坐标: 251627 目录:/jingdianyulu/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孟子语录赏析''


1、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7、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8、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9、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1、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1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4、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6、养心莫善于寡欲。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8、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19、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2、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3、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4、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2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6、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7、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2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9、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0、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3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33、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4、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35、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7、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3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9、彼一时,此一时也。
4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1、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2、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4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5、居移气,养移体。
4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语录赏析

孟子语录赏析

4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9、仁者荣,不仁者辱。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1、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52、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5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4、王顾左右而言他。
55、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7、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58、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60、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61、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6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63、其进锐者,其退速。
64、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65、食色,性也。
6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68、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69、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70、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71、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7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7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7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75、志,气之帅也。
76、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7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8、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
7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80、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81、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8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83、登泰山而小天下。
84、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85、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8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90、诐辞知其所蔽,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91、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9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9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9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语录赏析

孟子语录赏析

95、人皆可以为尧舜。
9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9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8、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99、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10


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0
1、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10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10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0
4、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10
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0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0


7、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10
8、人告之以有过则喜。10
9、虽千万人,吾往矣。1
1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1
11、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


12、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1
13、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1
1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1
15、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1
16、仁人无敌于天下。1
17、天下殆哉,岌岌乎。1
18、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1
1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1
2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1
21、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1


22、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1
23、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1
2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1
2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1
2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1
27、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1
28、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


29、国人皆曰可杀。1
30、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1
31、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1
3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
33、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


34、以五十步笑百步。1
35、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1
36、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1
3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1
38、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1
39、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1
40、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1
4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


42、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孟子语录赏析

孟子语录赏析
1
4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1
4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1
45、瞰其亡也,而往拜之。1
46、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1


47、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1
48、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1
49、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
50、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最新孟子语录赏析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余秋雨经典语录赏析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孟子语录赏析 余秋雨


(一) ●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这样的故事称之为“收藏人生的游戏”。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连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会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险。

——《收藏昨天》 ●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 ——《收藏昨天》 ●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
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寒冷透骨,已经无所谓境界,世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实的山河间。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

——《收藏昨天》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互、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流浪的本义》 ●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 ——《乡关何处》

余秋雨经典语录


(二)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山居笔记·小引》 ●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关于友情》 ●以平常态,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 ——《灯下回信》 ●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灯下回信》 ●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

——《收藏昨天》 ●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 ——《仁者乐山》 余秋雨经典语录


(三)

●极权主义下的平均、中庸、共贫、互贬,养成了一般民众对杰出物象的超常关注和超常警惕。这种习惯在本世纪经历了长久的“大一统”、“大锅饭”之后更成为一种天然公理,因此也必然地延伸到了新时期。几乎每一个改革探索者都遇到过嫉妒的侵扰,更不要说其中的成功者了。人们很容易对高出自己视线的一切存在投去不信任,在别人快速成功的背后寻找投机取巧的秘密。

——《关于嫉妒》 ●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像的愉悦。

——《乡关何处》 ●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关于年龄》

●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关于年龄》 ●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 ——《关于年龄》

●老年是如诗的年岁…… 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基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关于年龄》

余秋雨经典语录


(四) ●一般情况下,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够没有功利而重新面对自然,总是漫步在回忆的原野,而这一切,都是诗和文学的特质所在。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 ——《关于年龄》

孟子语录赏析
孟子语录赏析
孟子语录赏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