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liuyuru 坐标: 449800 目录:/haocihaoju/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④,冲气以为和⑤。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⑥,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⑦。[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注释]


1、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
2、二:指阴气、阳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道”。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一”中。
3、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4、负阴而抱阳:背阴而向阳。
5、冲气以为和:冲,冲突、交融。此句意为阴阳二气互相冲突交和而成为均匀和谐状态,从而形成新的统一体。


6、孤、寡、不谷:这些都是古时候君主用以自称的谦词。
7、教父:父,有的学者解释为“始”,有的解释为“本”,有的解释为“规矩”。有根本和指导思想的意思。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引语]这一章的前半部分讲的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这是继四十章之后,又一段关于“道”的基本原理的重要论述。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道”,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道”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段话是警诫王公要以贱为本、以下为基的。对后一段内容,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段文字与上一段讲的原理关联不上,疑为三十九章文字错移本章。另一种说法是两段前后虽然不相密切关联,但意义仍相近。这是讲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事物相反相成,双方并非不变,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这一章再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评析]本章第一段话,说到


一、
二、三这几个数字,这并不是把
一、
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冲气以为和”。这里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从多元论的宇宙观发展为一元论的宇宙观,这是值得称道的。冯友兰说:“老子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这里说的有三种气:冲气、阴气、阳气。我认为所谓冲气就是一,阴阳是二,三在先秦是多数的意思。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很多的东西就生出来了。那么冲气究竟是哪一种气呢?
照后来《淮南子》所讲的宇宙发生的程序说,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有一种混沌未分的气,后来这种气起了分化,轻清的气上浮为天,重浊的气下沉为地,这就是天地之始。轻清的气就阳气,重浊的气就是阴气。在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中的气就叫做冲气。‘冲’是道的一种性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章)。这种尚未完全分化的气,与道相差不多,所以叫冲气。也叫做一。”(《老子哲学讨论集》第41页)冯先生的这一分析是很有见地的。在本章后半部分,老子讲了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谦受益,满招损,这也合乎辩证之道。

最新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四十二章经佛语经典语录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佛陀《四十二章经》 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陀《四十二章经》 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佛陀《四十二章经》 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陀《四十二章经》 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在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佛陀《四十二章经》 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 ——佛陀《四十二章经》 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 ——佛陀《四十二章经》 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 ——佛陀《四十二章经》

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佛陀《四十二章经》 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道而还. ——佛陀《四十二章经》 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苦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 ——佛陀《四十二章经》

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佛陀《四十二章经》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心若调适,道可得矣. ——佛陀《四十二章经》 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 ——佛陀《四十二章经》 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 ——佛陀《四十二章经》 性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匆与色会会,色会即祸生. ——佛陀《四十二章经》

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 ——佛陀《四十二章经》 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 《四十二章经》 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佛陀《四十二章经》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