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

石壕吏

qianzhuo 坐标: 443106 目录:/haocihaoju/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作品赏析【注释】:

石壕吏

石壕吏
[1]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人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本子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可见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试想昨日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是何心情?诗人作何感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诗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全诗一百二十个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霍松林)----------------------------------------------王应麟曰:石壕,盖陕州陕县之石壕镇也。地志云:石壕镇,本崤县,后魂置。贞观十四年改名硖石县。《一统志》:石壕,在今陕州城东七十里。【钱笺】卞圜曰:石壕,陕东戍,其地在新安西。石壕,即石崤也。按:崤在弘农渑池西北,贞观八年,移崤县于安阳城,在砍城西四十里。谓石壕即石崤,误矣。梦弼云:石壕,在邠州宜禄县。尤为无稽,且非自东都往来道也。


一、
石壕吏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①,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②,老妇出看门③。(苏润公本作出看门,叶音民。一作门看。海盐刘氏本作门首。首叙征役驱迫之苦。)①此诗各四句转韵。村人与门叶,古人真韵。白乐天《北村》诗:“晨游紫峰阁,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予喜,为予开一樽。”村叶七伦切,樽叶踪伦切。《国风》:“出自北门,忧心殷殷。”荀卿《赋篇》:“往来惛惫,通于大神。出入其极,莫知其门。”门俱叶眉贫切。刘氏作出门首,是村与人叶,走与首叶也。以下文例之,不宜两句换韵。旧本作出门看,与人字相叶,人读如延切,本刘向《列女颂》。看读丘虔切,本吴迈远《长相思》诗。依此,则人看可叶,而村字未合,与下文亦不相符。谢灵运诗:“暝投剡中宿。”②陶潜诗:“区区诸老翁。”《战国策》:曾子之母,投杼逾墙而走。③又:“老妇必唾其面。”王羲之帖:“但思今妇必门首有出。”乐府《东门行》:“投剑出门去。”看门,守门也。

吏呼一何怒①,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②,三男邺城戍③。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④。存者且偷生⑤,死者长已矣⑥。(二段,备述老妇诉吏之词,公盖宿于其家也。三男以下,言行者之惨。)①梁昭明太子疏:“吏一呼门,动为民蠹。”《孙子》:“吏怒者,倦也。”②《陌上桑》:“罗敷前致词。”③《旧书》:武德元年,以魏郡置相州。天宝元年,改为邺郡。乾元元年,复为相州。二年,又为邺城。④新战死,指邺城之败。《史记·平原君传》:李同战死。⑤李陵书:“陵岂偷生之士?”⑥蔡琰曲:“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①,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②。老妪力虽衰③,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①,犹得备晨炊⑤。(室中以下,言居者之苦。新安吏,驱民守东都。石壕吏,驱民守河阳也。)①贾充诗:“室中是阿谁。”《易》:“阒其无人。”②《吏记》:李同曰:“邯郸之民,褐衣不完。”③又《高帝纪》:“有一老妪夜哭。”《说文》:“妪,母也。”④《唐书》:河阳县,属孟州,今改为孟县。按《春秋》“天王狩于河阳”,即此地。周武王会诸侯于孟津,亦即其地。子仪兵既溃,用都虞侯张用济策,守河阳。七月,李光弼代。⑤《史记》:亭长妻晨炊葫食。

夜久语声绝①,如闻泣幽咽②。天明登前途③,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石壕吏
(末结老翁潜归之状。妇随吏诉官,故其媳泣声。吏驱妇夜去、故其夫晓回。前途别,乃公与之别,非妇与翁别电。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①梁简文《烛赋》:“夜久唯烦铗。”②古歌:“呜声幽咽。”③《史记·李广传》:“至天明自便。”陶潜诗,“归子念前途。”陆时雍曰: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吏呼二语,便当数十言。文章家所云要会,以去形而得情,去情而得神故也。

王嗣奭曰:夜促夜去,何其急也。此妇仓卒之际,既脱其夫,仍免其身,具此智谋胆略,真可谓女中丈夫。而公诗详述之,已洞知其意中曲折矣。又云:前后六诗,一韵到底,俱用沈韵。惟此章换韵,且用古韵。按: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在,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发发乎哉。

-----------仇兆鳌 《杜诗详注》-----------最新石壕吏可以看看这篇名叫石壕吏剧本:《石壕吏》创写及课本剧编写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石壕吏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石壕吏剧本:《石壕吏》创写及课本剧编写 《石壕吏》创写及课本剧编写东营市实验中学2014级9班 赵一霏傍晚,杜甫来到一个名叫石壕村的地方,在一户善良热情的人家家住宿。这时,门不知被哪个没礼貌的人,狠狠地捶打着,“开门!快开门!”还时不时地吐出一两句脏话,把家里人都吓了一跳。老妇人冲老爷子使了个眼色,老头子犹豫了,儿媳妇推了他一下,他终于决定逃走,从窗户里出去从后院的矮墙上溜了出去,老妇人一边快走到大门旁一边喊着:“来了来了!”

“你们家的男人呢?”一个凶神恶煞的差役见没有见到男人,便愤怒地吼起来。“没了……都没了……”老妇人抽泣道,向前走了一步“我那三个儿子都被抓去邺城防守了,前几天我的一个儿子来信说,他说,说他的两个哥哥都战死在战场了!!死的人长眠地下,活的人,也是苟且偷生啊!”弯下腰用衣服擦了擦眼泪。那个凶神恶煞的差役眼圈红了,但他一旁的满脸横肉的差役却依然凶巴巴的:“老不死的,这种鬼才信的话我听得多了!开让你家男人出来!”

“大人,我真的没有撒谎啊!家里只有我、我那刚结婚就成了寡妇的儿媳妇和我那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他的出生,他的妈妈没有离开……甚至连件儿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我管你家死了多少人呢!反正我得带走一个人,要不然,我就抓走你的小孙子!”“大人!求求你了,带我走吧!!带我去服役!!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我还能为明早打仗的士兵们准备早饭!!”

“好吧,看你这么诚恳的份儿上就带你走吧!”满脸横肉的那个差役装出一副宽容大量的样子。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那座无比亲切的小房子,又哭了,消失在了夜色中……这时,老大爷哭着回来了,孩子大哭了起来,连杜甫也忍不住落泪了。明天一早,告别了一夜之间老了很多的老大爷,心情复杂地离开了石壕村。石壕差役改编(剧本精编)

东营市实验中学 2014级9班 武雅涵人物:XXX饰演 杜甫 XXX饰演 老妇 XXX饰演 老翁XXX饰演 少妇 XXX饰演 孙子 XXX友情助演 旁白XXX和XXX分别饰演 差役甲 差役乙本剧共三幕第一幕旁白 :这是一个寒风萧瑟的夜晚,尽管现在是春天,却丝毫没有生机勃勃的绿色,遍地的白骨在夕阳的照耀下散发出令人不寒而栗的森光,这就是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朽,朝廷腐朽,官员腐朽,因为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了叛乱,百姓痛苦不堪,家中男子均被捉去服役,诗人杜甫路过石壕镇时,天色已晚,他决定借宿一宿,正好就遇到了差役抽壮丁的一幕。

(油灯下,一位老妇人拿着一封信看着,不时咳嗽几声,眼泪顺着腮边缓缓落下,少妇妇听到一些动静,走出来)少妇:妈,这么晚了,您快休息吧。老妇:(迅速擦干眼泪,态度温和)妈不累,快去看着孩子。少妇:(怀疑的语气)妈,我丈夫是不是来信了?(有了许些焦急)别瞒着我,是不是啊?老妇:(强装淡定)没,怎么会呢?他打仗忙着呢,肯定不会来信啊。等他们回来了,妈就再也不让你干重活了,给你缝两件好衣服。(温柔的抚了抚少妇的头)

少妇:(语气坚定)妈!是不是他出什么事了?(焦急紧张)妈你快给我看看啊!老夫:(沉着)媳儿,不要胡闹,(将少妇往里屋推去)他什么事也没有,你快回屋去看着孩子。少妇:(捡起一张纸,语气悲怆)那,妈,这是什么?老妇:(一把抢过,神色慌张,语气严厉)这……你就不要管了,赶快回屋去!(小孙子歪歪扭扭的跑了出来,有些哭腔)

孙子:奶奶爷爷我饿了我要吃饭(老人翻遍了家里所有角落,找到了半块儿饼,将饼递给小孙子是被少妇一把抢去)少妇:(温柔亲切但是语气严厉)爷爷奶奶已经两天两也没吃饭了,(无可奈何)还剩一块饼子我真的不能给你吃呀。孙子:(眼泪落下,哀求着)妈妈妈妈,我真的好饿啊少妇:(狠了狠心)那也不可以!(少妇哄着孩子下场,老夫拿过信,细细看)

老夫:(眼泪顺眼角滑落)……儿子啊,我的儿子啊……(响起敲门声,老妇人出去查看)杜甫:(看到老妇人微红的眼眶,愣了愣,礼貌地问)老妇人,我是一位普通路人,从东土大唐而来啊不是从河南洛阳而来,要到华州去,路过此地,天色已晚,可否借宿一宿,明早起程?老妇:(语气还是很悲伤,神情有些恍惚)没问题,只是吾这家中因战乱确实未有什么可以待客的物品,还请这位公子见谅。

杜甫:(极其谦逊)无妨无妨,只需一间茅屋即可。第二幕差役甲:(粗暴地说)屌!这世道是越来越乱了!年前安禄山、史思明反了,逼得皇上马嵬坡上斩贵妃。现在是到处征兵,闹的人心惶惶。(一脚踢到路旁的石头上,抱起脚吹)Fuck,一刻不得安生!差役乙:(深有同感的表示)可不是!这天子的事儿啊,(挠头)真是闹不懂。你说,这安将军不是贵妃的……那个,(手到处比划,脸憋得通红)那个…

差役甲:(鄙视的看了差役乙一眼)义子。差役乙:(恍然大悟)对对对,就是义子!那不也就是皇上的儿子么,(义愤填膺)你说说,这儿子怎么还打老子啊!差役甲:(摇头)难说,难说。咱们啊,还是做好分内的事吧,县太爷发话了,今天要是凑不够壮丁数,拿我们是问!就村尾这户没去了,赶紧些。(两人加快步伐)第三幕差役乙:(粗鲁的捶着门,还用脚踹了几下)有人没有啊?赶紧开门,差爷办事!

老妇:(很紧张)谁啊?老夫:(握紧老妇的手)听说今天县上抓壮丁,门外好像是衙门的差役老妇:(瞬间回头推开老夫)你不要管我,你快走,(咬了咬牙)这里留我来应付。老夫:(揽过老妇的肩)你我都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一手捶在桌子上)我就不信这些差役会对老人做出什么事情!老妇:(脸微红,一把推开老夫)你快走啊!昨日隔壁老王都被捉去服役了,(语气渐焦急)你留在这里没有活路啊!

老夫:(吃惊)老王?他都八十岁了啊!老妇:(点头)可不是,诶诶诶别废话了,你快走啊,我们两个人一定要保一个吧!(语气忽然低沉)三个儿子都已经没有了,(忽然几乎大吼)你这把老骨头还要撑着这个家啊!差役乙:(使劲踹着门)快点给你爷爷开门!!!(老夫快速逃跑,老妇上前开门,但是门被一脚踹开,老妇往后踉跄一下,勉强站稳身形)

老妇:(语气很是卑微,微微有些讽刺)二位差使大人,此番亲自登门造访,是有何事啊?差役甲:(一把推开老妇,大摇大摆进屋,掏出文书抖了抖)别废话!我们是奉李光弼大人之命前来征兵的,快把你家男丁都叫出来让你爷爷我带走!老妇:(忽然平静了下来)我家早已无男丁。差役甲:(毫不相信的揪住老妇的头发)放屁!我就不信你个老太婆没有丈夫,没有儿子!

老妇:(吃痛的闷哼一声)家中犬子刚刚致信,(眼泪出,回头不放心的看看门后,想是怕儿媳听见)其二人以战死沙场,可怜我那小儿还在苟且的活着,不知去向,(哽咽出声)我家四个男人,三个儿子全被捉去当了兵,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回来的,你现在还来向我要男丁。(身形剧烈颤抖,眼泪不断落下)差役乙:(语气稍微软了点)那你的丈夫呢?

老妇:(刚擦干的眼泪又流了出来)他,早些时候得知大儿的死讯,气血攻心,命早休矣。(这时屋内传来几声孩子的啼哭,差役甲冲进里屋把少妇和小孙子拽了出来,老妇挡在他们前面。)差役甲:(怒火冲天)别在这儿骗你爷爷我!(一脚踹向老妇)快点给我把所有事情说清楚!老妇:(膝一软,跪了下去)差使大人啊,正是因为我这还有一可怜的孙儿,(抱住差役甲的腿,差役甲一脸的嫌弃的踹开老妇,老妇跪坐在地下哭)我的儿媳才没有离去啊!你们饶了我们吧!我们家就剩这些人了啊!

差役甲、乙:(差役甲轻蔑,差役乙大吼)想得美!差役乙:(整了整衣服,一脸装出的凝重)大人有命,每家至少抽取一人,你们家怎么可能少得了!老妇:(一把擦干眼泪,一副豁出去了的姿态)既然如此,我也只好将自己这老命交给你们了,我虽不能打仗,但是可以洗衣做饭,端茶叠被,我跟你们走,放过我的儿媳和孙子!(差役甲,乙走到一旁私语一会儿,转身走过来)

差役甲:(不耐烦)行行行别那么多废话,就你随我们回去交差吧。(两人欲做拖人装)第四幕(两人架起老妇,少妇扑上前来)少妇:婆婆你不能随他们去啊!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老妇:媳儿,照顾好孩子,这个家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扭头不再看她,眼泪又一次滑落)少妇:(焦急带哭腔)婆婆,你这么一把年纪,在随他们去前线,怎么可以啊!

差役甲、乙:(差役甲一脚踹到老妇腿上,差役乙使劲拽了老妇一把)别这么多废话!快走!少妇:婆婆!婆婆!(上前,拽住老妇的衣角)(差役乙一脚踹开少妇)老妇:媳儿,照顾好孙儿啊!(声音减弱)少妇:(摔倒在地,撕心裂肺)婆婆!婆婆!(两差役将老妇人拖走至远处,少妇在追老妇时摔到在地,眼看追不上了,便在地上爬着追。孙儿抱着母亲嚎啕大哭。)

(老翁跌跌撞撞地从屋外冲进来,要去追老妇人。少妇和孙子去拦,一家人摔倒在地上,老夫手伸长,一脸绝望,少妇紧紧拉住老夫的衣服,孙子扑到少妇怀里,灯光渐暗)画面定格旁白:后来,著名诗人杜甫以这个真实的故事为题材写成了著名《石壕吏》。一千多年过去了,石壕村一家人的哭声依旧在天地之间回荡,控诉着战争的残酷,悲泣着分离的痛苦,表达着劳动人民向往和平幸福的愿望。

石壕吏剧本东营市实验中学2014级9班 刘长烁人物表:老妇、老翁、差役甲、差役乙、杜甫、媳妇、孙子、致辞者场景:秋天,晚上11点钟。一破旧房子。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门上的油漆已脱落了不少。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石碑。风吹打着这弱不禁风的房子,让人为它担心。唉,也许,又将有一场悲剧在这开场

[幕开,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旁白:又是一个深秋的晚上,诗人杜甫来到了石壕村这个房子里借宿,有些疲惫,早已睡下。而老夫妇在昏暗的亮光下,正在痛苦地说些什么。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就在此时,一个粗鲁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砰!砰!砰!]差役:开门!开门![老夫妇一家惊醒]老翁(小声地,有些紧张):他们又来了,看来我得出去躲躲。

老妇:你快走吧,剩下的事我来处理就行![老翁马上从后院越墙逃走]差役:开门!快点![差役等不及了,把破旧的大门擂得山响]老妇:来啦来啦!(打开门)原来是官爷阿,请问有什么事吗?差役甲:(怒吼)少啰嗦!叫你家的男丁出来!老妇:嗯启禀大人,我家已经没有男人了。差役乙:别想骗我,快叫出来,免得我动手!老妇:(拍着胸口,哭丧着脸)官爷阿~~~我三个孩儿已经抓去服役了,前些天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拭着泪),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沙场了。活着的尚且暂时活着,死了的就一去不复返了阿~~~[老妇人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一脸痛苦的表情。]

差役甲:(大怒)够了,少的死了还有老的,叫你当家的出来,少跟我啰嗦!老妇:(仍表现出痛苦的样子)你说他,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家里真的没人了。 [这时,从屋里又传来几声孩子的啼哭声。]差役乙:(凶神恶煞)死老太婆,你好大的胆子,你不是说家里没人了吗?(做出要冲进屋里的动作)老妇(胆怯,拉着差役):确实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还有她母亲,因为有了这个小孙子,我媳妇儿才没有离去。

差役甲:既然有媳妇,那,带走!老妇:大人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她自从嫁进我们家就没有过上好日子,连进出门都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您大人大量,就放过她吧~~~差役乙:去!少来这套,若每户都这样,那国家怎么办?我如何向上级交待阿?老妇(一愣,叹口气):要不,捉我好了,我虽然大把年纪,力气小,但我的厨艺不错,就让我去吧,至少还能为你们烧饭做菜。

差役甲乙(交头接耳一阵子):好吧!带走! [差役押走了老妇][夜更深了,一切归于寂静,听闻了这一切发生的事情的杜甫走出房间,看见刚回来的老翁和媳妇还坐在那里哭泣。]旁白:天亮了,落叶飘落,几只乌鸦在树枝上鸣叫。杜甫(背着行李,走出门):老伯,保重了。老翁:保重!(含泪目送杜甫)

石壕吏
石壕吏
石壕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