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哀王孙_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呖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作品赏析【注释】:隆准:高鼻。“今何愚”:指哥舒翰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所败。“已传位”:指唐玄宗传位给肃宗。“请雪耻”:肃宗即位后,与回讫修好。回讫又称花门。依匈奴风欲,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示诚意。南单于在后汉光武帝时曾遣使称臣,此处借指回讫。五陵:指唐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睿宗桥陵。
【简析】:本诗作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犯长安后几个月。自七月安的部将孙孝哲占领长安后,杀戮了唐宗室霍国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里所哀的王孙是侥幸逃出来的。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生的哀伤,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诗人当时还没有从长安逃出,因而其景其情能写得这样逼真。

哀王孙_王孙
--------------------------------------------按:明皇西狩,在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二日。肃宗即位,改元至德,在七月甲子。是月丁卯,禄山使人杀霍国长公主及王妃驸马等。己巳,又杀王孙及郡县主二十余人。诗云“已经百日窜荆棘”,盖在九月间也。诗必此时所作。《史记·淮阴侯传》:漂母曰:“吾哀王孙而进食。”《旧唐书》:十五载六月九日,潼关不守。十二日凌晨,上自延秋门出。亲王妃主王孙以下,多从之不及。《唐鉴》:杨国忠首倡幸蜀之策,帝然之。甲午既夕,命陈玄礼整比六军,选厩马九百余,外人皆莫知也。乙未黎明,帝独与贵妃姊妹、王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王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通鉴》:是日百官犹有入朝者,至宫门犹闻漏声,三卫立仗俨然。门既启,则宫人乱出,中外扰攘,王公士民,四出逃窜。长安城头头白乌①,夜飞延秋门上呼②。又向人家啄大屋③,屋底达官走避胡④。 (此见王孙颠沛而作也。首段忆祸乱之征。赵曰:头白乌,不祥之物,初号门上,故明皇出延秋门。又啄大屋,故朝官一时逃散。)①班固诗:“就逮长安城。”《汉·五行志》:成帝时,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通。”《通俗文》:白头乌,谓之鶷■。杨慎曰:《三国典略》:侯景篡位,令饰朱雀门,其日有白头乌万计,集于门楼。童谣曰:“白头乌,拂朱雀,还与吴。”此盖用其事,以侯景比禄山也。②《雍录》:玄宗幸蜀,自苑西门出。在唐为苑之延秋门,在汉为都城直门也。既出,即由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西。③《汉·高帝纪》:道路人家。《史记·孟轲传》:高门大屋,尊宠之。④《记》:“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注:受命于君者,名达于上,谓之达官。
金鞭折断九马死①,骨肉不得同驰驱②。腰下宝玦青珊瑚③,可怜王孙泣路隅④。问之不肯道姓名⑤,但道困苦乞为奴⑥。已经百日窜荆棘⑦,身上无有完肌肤⑧。高帝子孙尽隆準⑨,龙种自与常人殊⑩。豺狼在邑龙在野
(11),王孙善保千金躯
(12)。(次段叙事,记当时避乱匿身之迹。金鞭四句,言上皇急于出奔,致委王孙而去。问之四句,备写痛苦之词,并狼狈之状。高帝四句,恐其相貌特殊,而为贼所得,曰慎保躯,危之也。)
①沈炯诗:“陈王装瑙勒,晋后铸金鞭。”又诗:“来道跃金鞭。”《西京杂记》:文帝自代来,有良马九匹,曰浮云、曰赤电、曰绝群、曰逸骠、曰紫燕骝、曰绿螭骢、曰龙子、曰驎驹、曰绝尘,号为九逸。②《伍子胥传》:“疏骨肉之亲。”《诗》:“载驰载驱。”③《汉书·陈平传》:船人疑其亡将,腰下当有宝器金玉。《西京杂记》:飞燕女弟昭仪,遗飞燕珊瑚玦、玛瑙..。④阮籍诗:“杨朱泣路歧。”张衡《西京赋》:“尸僵路隅。”⑤《东观汉记》:第五伦变易姓名。⑥《史记·李斯传》:困苦之地。于令升《晋纪论》:刘渊、王弥之乱,将相侯王,交头受戮,乞为奴仆而犹不获。《南史》:宜城王遣典签柯令孙杀建安王子真,子真走入床下,叩头乞为奴,不许而死。⑦《左传》:“被苫盖,蒙荆棘。”⑧司马迁书:“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⑨《汉·高祖记》:“帝隆準龙颜。”李斐曰:“準,鼻也。”文颖曰:“高帝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颜,长颈高鼻。”《后汉书》:光武皇帝,高祖九世之孙也,隆準日角。⑩《汉书·外戚传》:高帝召幸,薄姬曰:“昨梦苍龙据吾胸。”帝曰:“贵征也,遂为汝成之。”生文帝。《隋书》:房陵王勇生子俨,云走兴女昭训所生也。文帝闻之曰:“此乃皇太孙,何乃生不得地。”定兴奏曰:“天上龙种,所以因云而出。”《史记·扁鹊传》: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11)《后汉·张纲传》:“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易》:“龙战于野。”《光武纪》:“四七之际龙斗野。”又谶曰:“四炎云集龙斗野。”豺狼指禄山,龙指玄宗。
(12)陶潜诗:“客养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①,且为王孙立斯须②。昨夜东风吹血腥③,东来橐驼满旧都④。朔方健儿好身手⑤,昔何勇锐今何愚⑥。闻天子已传位⑦,圣德北服南单于⑧。花门剺面请雪耻⑨,慎勿出口他人狙⑩。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11)。(末段叙言,陈国家乱极将治之机。且立斯须,欲屏迹而密语也。昨夜四句,禄山猖獗,而恨哥舒之失计。闻四句,太子龙兴,而喜回纥之助。末二,又反覆以致其丁宁,曰慎勿疏,戒之也。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十二句,一头两脚,局法整严。)
①嵇康诗:“杨氏叹交衢。”注:交衢谓路相交错,要冲之所。②李陵诗:“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③鲍照诗:“昨夜宿南陵。”《尔雅》:“东风曰谷风。”《山海经》: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④《史思明传》:禄山陷两京,以橐驼运御府珍宝于范阳,不知纪极。颜师古曰:橐,言能负囊橐而驮物也。《史记》:其奇畜则橐驼。长安时为禄山所陷,故曰旧都。班彪《北征赋》:“纷吾去此旧都。”⑤时哥舒翰将河陇朔方兵及蕃兵共二十万拒贼,败绩于潼关。《唐六典》:开元二十五年,敕天下诸军,置兵防健儿于诸色征行人内。《唐书》:天宝十四载,京师召募十万,号天武健儿。《颜氏家训》:“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徼幸成功。”⑥《六韬》:“将不勇,则三军不锐。”《陌上桑》:“使君一何愚。”⑦传位肃宗,即位灵武也。⑧【卢注】明皇临行,谕太子曰:“西北诸胡,我抚之素厚,汝必得其用。”所谓圣德北服单于也。《光武纪》: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建武二十五年,南单于遣使诣阙贡献,奉藩称臣。《后汉·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剧秦美新论》:“北怀单于,广德也。”⑨《唐书》:甘州有花门山堡,东北千里,至回鹘衙帐。剺面,谓披其面皮,示诚捆也。《后汉书》:耿秉卒,匈奴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流血。梨,即剺割也。《旧唐书》:肃宗即位九月,南幸彭原,遣使与回纥和亲。二载二月,其首领入朝。回纥姓叶罗葛氏。乐毅书:“先王报怨雪耻。”⑩《苏秦传》:“愿君慎勿出于口。”《史记·留侯传》:秦皇东游,良与客狙。《索隐》:“狙,伺伏也。狙之伺物,必伏而候之。”
(11)《西部赋》:“北眺五陵。”洙曰:汉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谓之五陵。【唐注】此借汉以比唐也。《唐纪》:高祖葬献陵,太宗葬昭陵,高宗葬乾陵,中宗葬定陵,睿宗葬桥陵,是为五陵。佳气,言有兴隆之象。《光武纪》: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钱谦益曰:至德元载九月,孙孝哲害霍国长公主、永王妃及驸马杨驲等八十人,害皇孙二十余人,并刳其心,以祭安庆宗。王侯将相扈从入蜀者,子孙兄弟,虽在婴孩之中,皆不免于刑戮。当时降逆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者,故曰“王孙善保千金躯”,又曰“哀哉皇孙慎勿疏”,危之,复戒之也。宋靖康之难,群臣为金人搜索赵氏,遂无遗种。此诗如出一辙。明皇平韦后之难,身致太平,开元之际,几于贞观盛时,及天宝末,不唯生民涂炭,而妻子亦且不免。读《江头》、《王孙》二诗,至今犹惨然在目,孟子云:“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不能充之,不足以保妻子。”即一人之身,而治乱兴亡之故昭然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最新哀王孙_王孙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哀王孙古诗词原文及译文赏析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哀王孙_王孙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哀王孙古诗词原文及译文赏析
哀王孙原文赏析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哀王孙_王孙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哀王孙译文赏析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

哀王孙_王孙
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最新哀王孙古诗词原文及译文赏析可以看看这篇名叫雨雪曲赏析:高考古诗词鉴赏· 江总的《雨雪曲》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哀王孙古诗词原文及译文赏析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雨雪曲赏析:高考古诗词鉴赏· 江总的《雨雪曲》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试题】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新课标<适用于宁夏、海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全国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译文】雨雪纷飞的塞外边防,从军的戍卒来到了陇西(在今甘肃东部)。围绕着军阵边上偶尔可以看见狐狸的踪迹,在山脚下也可以看见马匹走过的印迹。天冷得彩旗也似乎油缺乏了颜色,乌云压阵的大地上就连军鼓的声音也显 得低落了许多。弥漫着的愁绪渐渐浓厚,离别家乡时的路茫茫然已经迷失了。
【作者介绍】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陈大臣。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反,台城陷,辗转避难,流寓岭南。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还为中书侍郎。后主即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江总虽身为宰相,但不理政务,终日与陈暄、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吟作艳诗,荒唐无度,当时谓之狎客。入隋,为秦王文学,卒于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江总是宫体诗重要作家,今存诗近百首,浮艳靡丽,内容贫弱,多是一些为统治者乐助兴之作。
【鉴赏】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
诗人把“旗帜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雨雪曲》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该诗通过描写塞外阴沉的自然气氛,反映了戍卒远离故土身处边陲茫茫然失落的郁闷心结,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哀王孙_王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