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

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

Madyson 坐标: 441181 目录:/haocihaoju/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卷五百一十五卷515_1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朱庆馀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卷515_2 「送崔拾遗赴阙」朱庆馀清貌凌寒玉,朝来拜拾遗。行承天子诏,去感主人知。

剑佩分班日,风霜独立时。名高住不得,非与九霄期。卷515_3 「酬李处士见赠」朱庆馀干上非无援,才多却累身。云霄未得路,江海作闲人。久别唯谋道,相逢不话贫。行藏一如此,可便老风尘。卷515_4 「送僧游温州」朱庆馀夏满随所适,江湖非系缘。卷经离峤寺,隔苇上秋船。水落无风夜,猿啼欲雨天。石门期独往,谢守有遗篇。卷515_5 「梦谢亭」朱庆馀

梦后何人见,孤亭似旧时。褰开诚得地,冥感竟因诗。不往过应少,悲来下独迟。顾惭非谢客,灵贶杳难追。卷515_6 「河亭」朱庆馀孤亭临绝岸,猿鸟识幽蹊。花落曾谁到,诗成独未题。潮痕经雨在,石笋与杉齐。谢守便登陟,秋来屐齿低。卷515_7 「送吴秀才之山西」朱庆馀泽潞西边路,兰桡北去人。出门谁恨别,投分不缘贫。杯酒从年少,知音在日新。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

卷515_8 「和处州严郎中游南溪」朱庆馀四望非人境,从前洞穴深。潭清蒲远岸,岚积树无阴。看草初移屐,扪萝忽并簪。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卷515_9 「秋宵宴别卢侍御」朱庆馀风亭弦管绝,玉漏一声新。绿茗香醒酒,寒灯静照人。清班无意恋,素业本来贫。明发青山道,谁逢去马尘。卷515_10 「酬于訢校书见贻」朱庆馀能□得从军,清嬴□□□。绮罗徒满目,山水不离心。

暂别愁花老,相思倚竹阴。家贫无以养,未可话抽簪。卷515_11 「送石协律归吴兴别业」朱庆馀识来无定居,此去复何如。一与耕者遇,转将朝客疏。资身唯草,教子但诗书。曾许黄庭本,斯言岂合虚。卷515_12 「同卢校书游新兴寺」朱庆馀山深云景别,有寺亦堪过。才子将迎远,林僧气性和。潭清蒲影定,松老鹤声多。岂不思公府,其如野兴何。

卷515_13 「送马秀才」朱庆馀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卷515_14 「赠律师院」朱庆馀粉壁通莲径,扁舟到不迷。苇声过枕上,湖色满窗西。但见修行苦,谁论夏腊低。闲看种来树,已觉与身齐。卷515_15 「送僧往台岳」朱庆馀五城初罢讲,海上忆闲行。触雪麻衣静,登山竹锡轻。

天寒岳寺出,日晚岛泉清。坐与幽期遇,何人识此情。卷515_16 「送惠雅上人西游」朱庆馀五湖僧独往,此去与谁期。兴远常怜鹤,禅馀肯废诗。望云回寺晚,为讲到城迟。还想安居日,应当后夏时。卷515_17 「将之上京留别淮南李侍御」朱庆馀半似无名位,门当静处开。人心皆向德,物色不供才。酒兴春边过,军谋意外来。取名荣相府,却虑诏书催。

卷515_18 「送祝秀才归衢州」朱庆馀旧隐縠溪上,忆归年已深。学徒花下别,乡路雪边寻。骑吏陪春赏,江僧伴晚吟。高科如在意,当自惜光阴。卷515_19 「过孟浩然旧居」朱庆馀命合终山水,才非不称时。冢边空有树,身后独无儿。散尽诗篇本,长存道德碑。平生谁见重,应只是王维。卷515_20 「送虚上人游天台」朱庆馀

青冥通去路,谁见独随缘。此地春前别,何山夜后禅。石桥隐深树,朱阙见晴天。好是修行处,师当住几年。卷515_21 「孔尚书致仕因而有寄赠」朱庆馀高人心易足,三表乞身闲。与世长疏索,唯僧得往还。直声留阙下,生事在林间。时复逢清景,乘车看远山。卷515_22 「和处州韦使君新开南溪」朱庆馀地里光图谶,樵人共说深。悠然想高躅,坐使变荒岑。

疏凿因殊旧,亭台亦自今。静容猿暂下,闲与鹤同寻。转旆驯禽起,褰帷瀑溜侵。石稀潭见底,岚暗树无阴。跻险难通屐,攀栖称抱琴。云风开物意,潭水识人心。携榼巡花遍,移舟惜景沈。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卷515_23 「送罗先辈归后却还闽中留别」朱庆馀同是越人从小别,忽归乡里见皆惊。湖边访旧知谁在,幕下留欢但觉荣。望岭又生红槿思,登车岂倦白云程。

况当季父承恩日,廉问南州政已成。卷515_24 「送浙东陆中丞」朱庆馀坐将文教镇藩维,花满东南圣主知。公务肯容私暂入,丰年长与德相随。无贤不是朱门客,有子皆如玉树枝。自爱此身居乐土,咏歌林下日忘疲。卷515_25 「送元处士游天台」朱庆馀青冥路口绝人行,独与僧期上赤城。树列烟岚春更好,溪藏冰雪夜偏明。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馆风来竹气清。

若过石桥看瀑布,不妨高处便题名。卷515_26 「吴兴新堤」朱庆馀春堤一望思无涯,树势还同水势斜。深映菰蒲三十里,晴分功利几千家。谋成既不劳人力,境远偏宜隔浪花。若与青山长作固,汀洲肯恨柳丝遮。卷515_27 「酬萧员外见寄」朱庆馀麦风吹雨正徘徊,忽报书从郡阁来。道薄谬应宗伯选,诗成徒费谢公才。九霄示路空知感,十上惊魂尚未回。

胜寄幸容溪馆宿,龙钟惭见妓筵开。倘期霁后陪新兴,一滴还须当一杯。卷515_28 「台州郑员外郡斋双鹤」朱庆馀丹顶分明音响别,况闻来处隔云涛。情悬碧落飞何晚,立近清池意自高。向夜双栖惊玉漏,临轩对舞拂朱袍。仙郎为尔开笼早,莫虑回翔损羽毛。卷515_29 「送窦秀才」朱庆馀江南才子日纷纷,少有篇章得似君。清话未同山寺宿,

离歌已向客亭闻。梅天马上愁黄鸟,泽国帆前见白云。通籍名高年又少,回头应笑晚从军。卷515_30 「送邵州林使君」朱庆馀轩车此去也逢时,地近湘南颇入诗。一月计程那是远,中年出守未为迟。水边花气熏章服,岭上岚光照画旗。想得化行风土变,州人应为立生祠。卷515_31 「送饶州张使君」朱庆馀白头为郡清秋别,山水南行岂觉赊。楚老只应思入境,

吴儿从此去移家。馆依高岭分樟叶,路出重江见苇花。务退唯当吟咏苦,留心曾不在生涯。卷515_32 「题开元寺」朱庆馀西入山门十里程,粉墙书字甚分明。萧帝坏陵深虎迹,广师遗院闭松声。长廊画剥僧形影,石壁尘昏客姓名。何必更将空色遣,眼前人事是浮生。卷515_33 「与庞复言携酒望洞庭」朱庆馀南湖春色通平远,贪记诗情忘酒杯。帆自巴陵山下过,

雨从神女峡边来。青蒲映水疏还密,白鸟翻空去复回。尽日与君同看望,了然胜见画屏开。卷515_34 「送浙东周判官」朱庆馀久闻从事沧江外,谁谓无官已白头。来备戎装嘶数骑,去持丹诏入孤舟。蝉鸣远驿残阳树,鹭起湖田片雨秋。到日重陪丞相宴,镜湖新月在城楼。卷515_35 「塞下曲」朱庆馀万里去长征,连年惯野营。入群来择马,抛伴去擒生。

箭撚雕翎阔,弓盘鹊角轻。问看行近远,西过受降城。卷515_36 「送僧」朱庆馀客行皆有为,师去是闲游。野望携金策,禅栖寄石楼。山深松翠冷,潭静菊花秋。几处题青壁,袈裟溅瀑流。卷515_37 「望早日」朱庆馀窗下闻鸡后,苍茫映远林。才分天地色,便禁虎狼心。是处程涂远,何山洞府深。此时堪伫望,万象豁尘襟。卷515_38 「旅中秋月有怀」朱庆馀

久客未还乡,中秋倍可伤。暮天飞旅雁,故国在衡阳。岛外归云迥,林间坠叶黄。数宵千里梦,时见旧书堂。卷515_39 「十六夜月」朱庆馀昨夜忽已过,冰轮始觉亏。孤光犹不定,浮世更堪疑。影落澄江海,寒生静路岐。皎然银汉外,长有众星随。卷515_40 「行路难」朱庆馀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

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堪悲山下路,非只客中行。卷515_41 「闲居冬末寄友人」朱庆馀短亭分袂后,倚槛思偏孤。雨雪落残腊,轮蹄在远涂。

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

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
人情难故旧,草色易凋枯。共有男儿事,何年入帝都。卷515_42 「望九疑」朱庆馀浮生犹役役,未得便寻真。白日如无路,青山岂有人。烟收遥岫小,雨过晚川新。倚杖何凝望,中宵梦往频。卷515_43 「赠陈逸人」朱庆馀乐道辞荣禄,安居桂水东。得闲多事外,知足少年中。圃无凡草,松庭有素风。朝昏吟步处,琴酒与谁同。

卷515_44 「湖中闲夜遣兴」朱庆馀钓艇同琴酒,良宵背水滨。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浦迥湘烟卷,林香岳气春。谁知此中兴,宁羡五湖人。卷515_45 「题娥皇庙」朱庆馀娥皇挥涕处,东望九疑天。往事难重问,孤峰尚惨然。夜深寒峒响,秋近碧萝鲜。未省明君意,遗踪万古传。卷515_46 「送友人赴举」朱庆馀世路□□久,嗟君进取身。十年虽苦志,万里托何人。

处困非乖道,求名本为亲。惟应□□意,先与化龙鳞。卷515_47 「中秋月」朱庆馀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卷515_48 「宿山居」朱庆馀山店灯前客,酬身未有媒。乡关贫后别,风雨夜深来。上国求丹桂,衡门长绿苔。堪惊双鬓雪,不待岁寒催。卷515_49 「夏末留别洞庭知己」朱庆馀

清秋时节近,分袂独凄然。此地折高柳,何门听暮蝉。浪摇湖外日,山背楚南天。空感迢迢事,荣归在几年。卷515_50 「过洞庭」朱庆馀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旅雁投孤岛,长天下四维。前程有平处,谁敢与心期。卷515_51 「旅中过重阳」朱庆馀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卷515_52 「送人下第归」朱庆馀独立身难达,新春与志违。异乡青草长,故国白头归。岸阔湖波溢,程遥楚岫微。高秋期再会,此去莫忘机。卷515_53 「叙吟」朱庆馀雅道辛勤久,潜疑鬓雪侵。未能酬片善,难更免孤吟。有景皆牵思,无愁不到心。遥天一轮月,几夜见西沈。卷515_54 「塞下感怀」朱庆馀塞下闲为客,乡心岂易安。程涂过万里,身事尚孤寒。

竟日风沙急,临秋草木残。何年方致主,时拂剑尘看。卷515_55 「宿江馆」朱庆馀江馆迢遥处,知音信渐赊。夜深乡梦觉,窗下月明斜。起雁看荒草,惊波尚白沙。那堪动乡思,故国在天涯。卷515_56 「早梅」朱庆馀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卷515_57 「夏日访贞上人院」朱庆馀

炎夏寻灵境,高僧澹荡中。命棋隈绿竹,尽日有清风。流水离经阁,闲云入梵宫。此时袪万虑,直似出尘笼。卷515_58 「春日旅次」朱庆馀林中莺又啭,为客恨因循。故里遥千里,青春过数春。弟兄来渐少,岁月去何频。早晚荣归计,中堂会所亲。卷515_59 「赠至寂禅师」朱庆馀处世唯据衲,禅门几岁寒。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

卷515_60 「闲居即事」朱庆馀深嶂多幽景,闲居野兴清。满庭秋雨过,连夜绿苔生。石面横琴坐,松阴采行。超然尘事外,不似绊浮名。卷515_61 「废宅花」朱庆馀数树荒庭上,芬芳映绿苔。自缘逢暖发,不是为人开。色艳莺犹在,香消蝶已回。相从无胜事,谁向此倾杯。卷515_62 「寄友人」朱庆馀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

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卷515_63 「途中感怀」朱庆馀世上名利牵,途中意惨然。到家能几日,为客便经年。迹似萍随水,情同鹤在田。何当功业遂,归路下遥天。卷515_64 「赠道者」朱庆馀独住神仙境,门当瀑布开。地多临水石,行不惹尘埃。风起松花散,琴鸣鹤翅回。还归九天上,时有故人来。卷515_65 「长安春日野中」朱庆馀

青春思楚地,闲步出秦城。满眼是岐路,何年见弟兄。烟霞装媚景,霄汉指前程。尽日徘徊处,归鸿过玉京。卷515_66 「长城」朱庆馀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卷515_67 「酬李躔侍御」朱庆馀此去非关兴,君行不当游。无因两处马,共饮一溪流。卷515_68 「别李侍御后亭夜坐却寄」朱庆馀

已作亭下别,未忘灯下情。吟多欲就枕,更漏转分明。卷515_69 「题钱宇别墅」朱庆馀林居向晚饶清景,惜去非关恋酒杯。石净每因杉露滴,地幽渐觉水禽来。蔬秋后供僧尽,竹杖吟中望月回。红叶闲飘篱落迥,行人远见草堂开。卷515_70 「近试上张籍水部(一作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卷515_71 「留别卢玄休归荆门」朱庆馀江边离别心,言罢各沾襟。以我去帆远,知君离恨深。云开孤鸟出,浪起白鸥沈。更作来年约,阳台许伴寻。卷515_72 「采莲」朱庆馀隔烟花草远濛濛,恨个来时路不同。正是停桡相遇处,鸳鸯飞去急流中。卷515_73 「都门晚望」朱庆馀绿槐花堕御沟边,步出都门雨后天。

日暮野人耕种罢,烽楼原上一条烟。卷515_74 「舜井」朱庆馀碧甃磷磷不记年,青萝锁在小山颠。向来下视千山水,疑是苍梧万里天。卷515_75 「商州王中丞留吃枳壳」朱庆馀方物就中名最远,只应愈疾味偏佳。若交尽乞人人与,采尽商山枳壳花。卷515_76 「登玄都阁」朱庆馀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卷515_77 「赠凤翔柳司录」朱庆馀杏园北寺题名日,数到如今四十年。点检生涯与官职,一茎野竹在身边。卷515_78 「啄木儿」朱庆馀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终日与君除蠹害,莫嫌无事不频飞。卷515_79 「榜曲」朱庆馀荷花明灭水烟空,惆怅来时径不同。欲到前洲堪入处,鸳鸯飞出碧流中。卷515_80 「逢山人」朱庆馀星月相逢现此身,自然无迹又无尘。

秋来若向金天会,便是青莲叶上人。卷515_81 「过耶溪」朱庆馀春溪缭绕出无穷,两岸桃花正好风。恰是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卷515_82 「贺张水部员外拜命」朱庆馀省中官最美,无似水曹郎。前代佳名逊,当时重姓张。白须吟丽句,红叶吐朝阳。徒有归山意,君恩未可忘。卷515_83 「送璧州刘使君」朱庆馀王府登朝后,巴乡典郡新。江分入峡路,山见采鞭人。

旧业孤城梦,生祠几处身。知君素清俭,料得却来贫。卷515_84 「赠江夏卢使君」朱庆馀诗人中最屈,无与使君俦。白发虽求退,明时合见收。登山犹自健,纵酒可多愁。好是能骑马,相逢见鄂州。卷515_85 「送崔秀才游江陵」朱庆馀樽前荆楚客,云外思萦回。秦野春已尽,商山花正开。鸥惊帆乍起,虹见雨初来。自有归期在,蝉声处处催。

卷515_86 「观涛」朱庆馀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卷515_87 「南湖」朱庆馀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入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露雨,浪花无际似潇湘。飘然蓬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卷515_88 「镜湖西岛言事」朱庆馀

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

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
慵拙幸便荒僻地,纵闻猿鸟亦何愁。偶因酒欺梅雨,却著寒衣过麦秋。岁计有馀添橡实,生涯一半在渔舟。世人若便无知己,应向此溪成白头。卷515_89 「送刘思复南河从军」朱庆馀七千里别宁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不驻节旄先候发,偶逢山寺亦难过。蛮人独放畬田火,海兽群游落日波。

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最新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卷五百一十四卷514_1 「泛溪」朱庆馀曲渚回花舫,生衣卧向风。鸟飞溪色里,人语棹声中。馀卉才分影,新蒲自作丛。前湾更幽绝,虽浅去犹通。

卷514_2 「宿陈处士书斋」朱庆馀结茅当此地,下马见高情。菰叶寒塘晚,杉阴白石明。向炉新茗色,隔雪远钟声。闲得相逢少,吟多寐不成。卷514_3 「上宣州沈大夫」朱庆馀科名继世古来稀,高步何年下紫微。帝命几曾移重镇,时清犹望领春闱。登朝旧友常思见,开幕贤人并望归。今日得游风化地,却回沧海有光辉。卷514_4 「杭州送萧宝校书」朱庆馀

马识青山路,人随白浪船。别君犹有泪,学道谩经年。卷514_5 「送盛长史(盛随军)」朱庆馀莫辞东路远,此别岂闲行。职处中军要,官兼上佐荣。野亭枫叶暗,秋水藕花明。拜省期将近,孤舟促去程。卷514_6 「宿道士观」朱庆馀堂闭仙人影,空坛月露初。闲听道家子,盥漱读灵书。卷514_7 「湖州韩使君置宴(一作陪韩中丞宴不饮酒)」朱庆馀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卷514_8 「题仙游寺」朱庆馀石抱龙堂藓石干,山遮白日寺门寒。长松瀑布饶奇状,曾有仙人驻鹤看。卷514_9 「宫词」朱庆馀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卷514_10 「公子行」朱庆馀闲从结客冶游时,忘却红楼薄暮期。醉上黄金堤上去,马鞭捎断绿杨丝。

卷514_11 「送陈摽」朱庆馀满酌劝童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卷514_12 「寻古观」朱庆馀仙观曾过知不远,花藏石室杳难寻。泉边白鹿闻人语,看过天坛渐入深。卷514_13 「南岭路」朱庆馀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卷514_14 「陪江州李使君重阳宴百花亭」朱庆馀闲携九日酒,共到百花亭。醉里求诗境,回看岛屿青。

卷514_15 「上张水部」朱庆馀出入门阑久,儿童亦有情。不忘将姓字,常说向公卿。每许连床坐,仍容并马行。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卷514_16 「凤翔西池与贾岛纳凉」朱庆馀四面无炎气,清池阔复深。蝶飞逢草住,鱼戏见人沈。拂石安茶器,移床选树阴。几回同到此,尽日得闲吟。卷514_17 「上汴州令狐相公」朱庆馀

罢相恩犹在,那容处静司。政严初领节,名重更因诗。公事巡营外,戎装拜敕时。恭闻长与善,应念出身迟。卷514_18 「送于中丞入蕃册立」朱庆馀上马生边思,戎装别众僚。双旌衔命重,空碛去程遥。迥没沙中树,孤飞雪外雕。蕃庭过册礼,几日却回朝。卷514_19 「送淮阴丁明府」朱庆馀之官未入境,已有爱人心。遣吏回中路,停舟对远林。

岛声淮浪静,雨色稻苗深。暇日公门掩,唯应伴客吟。卷514_20 「送韦校书佐灵州幕」朱庆馀共知行处乐,犹惜此时分。职已为,官曾校典坟。寒城初落叶,高戍远生云。边事何须问,深谋只在君。卷514_21 「上江州李史君」朱庆馀起家声望重,自古更谁过。得在朝廷少,还因谏诤多。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入境无馀事,唯闻父老歌。

卷514_22 「发凤翔后涂中怀田少府」朱庆馀识君春未半,意欲住经秋。见酒连诗句,逢花跋马头。别来唯独宿,梦里尚同游。所在求飧过,无因离得愁。卷514_23 「雪夜与真上人宿韩协律宅」朱庆馀斜雪微沾砌,空堂夜语清。逆风听漏短,回烛向楼明。盥漱随禅伴,讴吟得野情。此欢那敢忘,世贵丈夫名。卷514_24 「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朱庆馀

莫厌通宵坐,贫中会聚难。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役思因生病,当禅岂觉寒。开门各有事,非不惜馀欢。卷514_25 「震为苍筤竹」朱庆馀为擢东方秀,修然异众筠。青苍才映粉,蒙密正含春。嫩箨沾微雨,幽根绝细尘。乍怜分径小,偏觉带烟新。结实皆留凤,垂阴似庇人。顾唯竿在手,深水挂赪鳞。卷514_26 「题青龙寺」朱庆馀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

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卷514_27 「送滕庶子致仕归江南」朱庆馀常怀独往意,此日去朝簪。丹诏荣归骑,清风满故林。诸侯新起敬,遗老重相寻。在处饶山水,堪行慰所心。卷514_28 「夏日题武功姚主簿」朱庆馀亭午无公事,垂帘树色间。僧来茶灶动,吏去印床闲。傍竹行寻巷,当门立看山。吟诗老不倦,未省话官班。

卷514_29 「送张景宣下第东归(归扬州觐省)」朱庆馀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高情怜道在,公论觉才遗。春雨连淮暗,私船过马迟。离心可惆怅,为有入城期。卷514_30 「送顾非熊下第归」朱庆馀但取诗名远,宁论下第频。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卷514_31 「送韦繇校书赴浙东幕」朱庆馀

丞相辟书新,秋关独去人。官离芸阁早,名占甲科频。水驿迎船火,山城候骑尘。湖边寄家久,到日喜荣亲。卷514_32 「寻贾岛所居」朱庆馀求闲身未得,此日到京东。独在钟声外,相逢树色中。谁言人渐老,所向意皆同。月上因留宿,移床对丛。卷514_33 「题毗陵上人院」朱庆馀院深终日静,落叶覆秋虫。盥漱新斋后,修行未老中。映松山色远,隔水磬声通。此处宜清夜,高吟永与同。

卷514_34 「送李侍御入蕃」朱庆馀远使随双节,新官属外台。戎装非好武,本多才。移帐依泉宿,迎人带雪来。心知玉关道,稀见一花开。卷514_35 「望萧关」朱庆馀渐见风沙暗,萧关欲到时。儿童能探火,妇女解缝旗。川绝衔鱼鹭,林多带箭麋。暂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卷514_36 「送韩校书赴江西幕」朱庆馀从军五湖外,终是称诗人。酒后愁将别,涂中过却春。

山桥槲叶暗,水馆燕巢新。驿舫迎应远,京书寄自频。野情随到处,公务日关身。久共趋名利,龙钟独滞秦。卷514_37 「题寄王秘书」朱庆馀唯求买价,此外更无机。扶病看红叶,辞官著白衣。断篱通野径,高树荫邻扉。时馥留僧宿,馀人得见稀。卷514_38 「山居」朱庆馀归来青壁下,又见满篱霜。转觉琴斋静,闲从菊地荒。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时复收新,随云过石梁。

卷514_39 「重过惟贞上人院」朱庆馀老去唯求静,都忘外学名。扫床秋叶满,对客远云生。香閤闲留宿,晴阶暖共行。窗西暮山色,依旧入诗情。卷514_40 「与石昼秀才过普照寺」朱庆馀问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经年为客倦,半日与僧闲。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卷514_41 「题任处士幽居」朱庆馀惜与幽人别,停舟对草堂。湖云侵卧位,杉露滴茶床。

山月吟时在,池花觉后香。生涯无一物,谁与读书粮。卷514_42 「送僧往太原谒李司空」朱庆馀已共邻房别,应无更住心。中时过野店,后夜宿寒林。寺去人烟远,城连塞雪深。禅馀得新句,堪对上公吟。卷514_43 「将之上京别淮南李侍御」朱庆馀心地偶相见,语多为别难。诗成公府晚,路入翠微寒。逢石自应坐,有花谁共看。身为当去雁,云尽到长安。

卷514_44 「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朱庆馀白鹤西山别,更看上去船。遥知寻寺路,应念宿江烟。到处无闲日,回期已隔年。何因陪夜坐,清论谏臣边。卷514_45 「过苏州晓上人院」朱庆馀

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

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
夏满律当清,无中景自生。移松不避远,取石亦亲行。经案离时少,绳床著处平。若将林下比,应只欠泉声。卷514_46 「送僧游缙云」朱庆馀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缘。寺幽堪讲律,月冷称当禅。水落无风夜,猿吟欲雨天。寻师若有路,终作缓归年。卷514_47 「赠道者」朱庆馀自识来清瘦,寻常语论真。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

独有年过鹤,曾无病到身。潜教问弟子,居处与谁邻。卷514_48 「杭州卢录事山亭」朱庆馀山色满公署,到来诗景饶。解衣临曲榭,隔竹见红蕉。清漏焚香夕,轻岚视事朝。静中看锁印,高处见迎潮。曳履庭芜近,当身树叶飘。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卷514_49 「送品上人入秦」朱庆馀独去何人见,林塘共寂寥。生缘闻磬早,觉路出尘遥。

江雪沾新草,秦园发故条。心知禅定处,石室对芭蕉。卷514_50 「题蔷薇花」朱庆馀四面垂条密,浮阴入夏清。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粉著蜂须腻,光凝蝶翅明。雨中看亦好,况复值初晴。卷514_51 「题胡氏溪亭」朱庆馀亭与溪相近,无时不有风。涧松生便黑,野藓看多红。雨足秋声后,山沈夜色中。主人能守静,略与客心同。卷514_52 「看涛」朱庆馀

不知来远近,但见白峨峨。风雨驱寒玉,鱼龙迸上波。声长势未尽,晓去夕还过。要路横天堑,其如造化何。卷514_53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朱庆馀闲园清气满,新兴日堪追。隔水蝉鸣后,当檐雁过时。雨馀槐穟重,霜近苗衰。不以朝簪贵,多将野客期。谁言高静意,不异在衡茅。竹冷人离洞,天晴鹤出巢。深篱藏白菌,荒蔓露青匏。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

逍遥人事外,杖屦入杉萝。草色寒犹在,虫声晚渐多。静逢山鸟下,幽称野僧过。几许新开菊,闲从落叶和。留情清景宴,朝罢有馀闲。蝶散红兰外,萤飞白露间。墙高微见寺,林静远分山。吟足期相访,残阳自掩关。深斋尝独处,讵肯厌秋声。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入夜听疏杵,遥知耿此情。苍翠经宵在,园庐景自深。风凄欲去燕,月思向来砧。

碧石当莎径,寒烟冒竹林。杯瓢闲寄咏,清绝是知音。门巷唯苔藓,谁言不称贫。台闲人下晚,果熟鸟来频。石脉潜通井,松枝静离尘。残蔬得晴后,又见一番新。卷帘天色静,近濑觉衣单。蕉叶犹停翠,桐阴已爽寒。云从高处望,琴爱静时弹。正去重阳近,吟秋意未阑。竹径通邻圃,清深称独游。虫丝交影细,藤子坠声幽。积润苔纹厚,迎寒荠叶稠。闲来寻古画,未废执茶瓯。

风物已萧飒,晚烟生霁容。斜分紫陌树,远隔翠微钟。宿客论文静,闲灯落烬重。无穷林下意,真得古人风。卷514_54 「上翰林蒋防舍人」朱庆馀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绝外庭人。看花在处多随驾,召宴无时不及旬。马自赐来骑觉稳,诗缘得后意长新。应怜独在文场久,十有馀年浪过春。卷514_55 「上翰林李舍人」朱庆馀

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免令汩没惭时辈,与作声名彻举场。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卷514_56 「题章正字道正新居(孝标)」朱庆馀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近来渐觉青莎巷,车马过从已有尘。卷514_57 「送李馀及第归蜀」朱庆馀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发时谁不开筵送,到处人争与马骑。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卷514_58 「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朱庆馀萍岸新淘见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遥。空馀孤屿来诗景,无复横槎碍柳条。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

卷514_59 「过旧宅(一作题王侯废宅)」朱庆馀古巷戟门谁旧宅,早曾闻说属官家。更无新燕来巢屋,唯有闲人去看花。空厩欲摧尘满枥,小池初涸草侵沙。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卷514_60 「鄂渚送白舍人赴杭州」朱庆馀岂知鹦鹉洲边路,得见凤凰池上人。从此不同诸客礼,故乡西与郡城邻。卷514_61 「题崔驸马林亭」朱庆馀

选居幽近御街东,易得诗人聚会同。白练鸟飞深竹里,朱弦琴在乱书中。亭开山色当高枕,楼静箫声落远风。何事宦涂犹寂寞,都缘清苦道难通。卷514_62 「赠韩协律」朱庆馀永日微吟在竹前,骨清唯爱漱寒泉。门闲多有投文客,身病长无买钱。岭寺听猿频独宿,湖亭避宴动经年。亲知尽怪疏荣禄,的是将心暗学禅。卷514_63 「自萧关望临洮」朱庆馀

玉关西路出临洮,风卷边沙入马毛。寺寺院中无竹树,家家壁上有弓刀。惟怜战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日暮独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楼高。卷514_64 「送崔约下第归淮南觐省」朱庆馀远忆拜亲留不住,出门行计与谁同。程涂半是依船上,请谒多愁值雨中。堰水静连堤树绿,村桥时映野花红。回期须及来春事,莫便江边逐钓翁。卷514_65 「羽林郎」朱庆馀

紫髯年少奉恩初,直阁将军尽不如。酒后引兵围百草,风前驻旆领边书。宅将公主同时赐,官与中郎共日除。大笑鲁儒年四十,腰间犹未识金鱼。卷514_66 「归故园」朱庆馀桑柘骈阗数亩间,门前五柳正堪攀。尊中美酒长须满,身外浮名总是闲。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卷514_67 「同友人看花」朱庆馀

寻花不问春深浅,纵是残红也入诗。每个树边行一匝,谁家园里最多时。卷514_68 「种花」朱庆馀忆昔两京官道上,可怜桃李昼阴垂。不知谁作巡花使,空记玄宗遣种时。卷514_69 「早发庐江涂中遇雪寄李侍御」朱庆馀芦苇声多雁满陂,湿云连野见山稀。遥知将吏相逢处,半是春城贺雪归。卷514_70 「登望云亭招友」朱庆馀日日恐无云可望,不辞逐静望来频。

共知亭下眠云远,解到上头能几人。卷514_71 「刘补阙西亭晚宴」朱庆馀虫声已尽菊花干,共立松阴向晚寒。对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栏干。卷514_72 「送长安罗少府」朱庆馀科名再得年犹少,今日休官更觉贤。去国已辞趋府伴,向家还入渡江船。雪晴新雁斜行出,潮落残云远色鲜。在处若逢山水住,到时应不及秋前。卷514_73 「林下招胡长官(一作寄招胡明府)」朱庆馀

语低清貌似休粮,称著朱衣入草堂。销暑近来无别物,桂阴当午满绳床。卷514_74 「与真上人一二禅师题玢寺主院」朱庆馀杖屦相随任处便,不唯空寄上方眠。归时亦取湖边路,晚映枫林共上船。卷514_75 「寻僧」朱庆馀吟背春城出草迟,天晴紫阁赴僧期。山边树下行人少,一派新泉日午时。卷514_76 「题王丘长史宅」朱庆馀

更无人吏在门前,不似居官似学仙。气暗侵朝服上,花阴晚到簿书边。玉琴闲把看山坐,筒簟长铺与客眠。时见街中骑瘦马,低头只是为诗篇。卷514_77 「寄刘少府」朱庆馀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更闻县去青山近,称与诗人作主人。卷514_78 「哭胡遇」朱庆馀寻僧昨日尚相随,忽见绯幡意可知。题处旧诗休更读,买来新马忆曾骑。不应随分空营奠,终拟求人与立碑。

每向宣阳里中过,遥闻哭临泪先垂。卷514_79 「自述」朱庆馀诗人甘寂寞,居处遍苍苔。后夜蟾光满,邻家树影来。岂知莲帐好,自爱草堂开。愿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最新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可以看看这篇名叫马琦:嘉定知府朱庆庸与乐山清代古城墙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马琦:嘉定知府朱庆庸与乐山清代古城墙

嘉定知府朱庆庸与乐山清代古城墙 马 琦 乐山古城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建筑清代古城墙,是乐山市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这一城墙连接明代城墙,并位于其东面和北面部分,故在地方志里被称作外城。由于明代修築城牆時,嘉州已經稱為“嘉定州”,清代又稱為“嘉定府”;清雍正十二年,龙游县已经改名“乐山县”。因此,现乐山城区遗存的古城墙,严格说来,称呼为“嘉州古城墙”是不妥当的,就像不能称为“南安古城墙”或“平羌古城墙”一样。明代所筑城墙,比较贴切的名称应该是“嘉定明代城墙”(或称“龙游县明代城墙”),清代所筑应该是“嘉定清代城墙”(或“乐山县清代城墙”)。关于清代城墙的建筑及相关情况,民国出版的《乐山县志》专门撰文《外之城缘起》记载。后世研究者撰述,有关文字论著,所依据的史料也都来自《[民国]乐山县志·建置》中《外之城缘起》一文。然而对文中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却未引起注意,从未论及。以下是笔者依据该文有关外城建筑史实思考的几点浅见,不揣浅陋,献于方家阅评:

外城自“得胜门起,至嘉乐门,过福泉门讫萧公嘴止,创修于滇匪蓝李乱后。”即于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宜宾农民起义军在领袖李永和、蓝朝鼎率领下,反抗官府,攻城略地。其中的一支队伍在首领“周𨃅子”、苏国栋率领下,从宜宾打到乐山,遭到嘉定府知府史致康领导军民顽强抵抗。在大军围城,激战一百零八天后,乐山军民成功击退“周𨃅子”、苏国栋队伍。因此,战乱平息,“围既解数月后,城绅乃议修外城(《[民国]乐山县志·卷一》:《前清滇匪围嘉概略》)。”因此,动议修筑外城,最早在辛酉年(公元1861年)底。《[民国]乐山县志·艺文志·物异》:“咸丰十一年辛酉四月初六彗星见于东井。光赤而焰,长四五丈,直射紫薇垣。越七日,越出越淡,又七日,越小越短。时正滇匪李永和、贼酋苏国栋率众围城。”所以,四月六日再加两个七日,共四个月二十天。再加上围城一百零八天,共计八个月零十八天。又“围既解数月后”,因此,动议筑外城,最早也是辛酉年(公元1861年)末。《[清·同治]嘉定府志》载朱庆镛志序曰:“余于十一年冬,来守斯郡,时仍未靖贼氛,四郊多垒。越同治建元九月,境内肃清……”也就是说,开始进行筑城的前期规划、筹款等工作,最早开始于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这一年刘大智任乐山县知县,才着手这一工作。据此,对《外之城缘起》中“外城……创修于滇匪蓝李乱后在清咸丰庚申辛酉间盖其先北门外民居栉比富室居多……”断句,不能是“外城……创修于滇匪蓝李乱后,在清咸丰庚申辛酉间。盖其先北门外民居栉比富室居多……”使文意变为外城是在“清咸丰庚申辛酉间”(即公元1860~公元1861年)建筑。结合历史,此两年是“难定”前,根本无条件动工筑城。因此,断句应该是“外城……创修于滇匪蓝李乱后。在清咸丰庚申辛酉间,盖其先北门外民居栉比富室居多……”这两年是指李兰农民军进入嘉定,战事进入围城的时间。“盖其先……”是指这两年之前北门外的社会与建筑状况的时间。但是,迄今古城研究,却错把战争时间当成修筑外城时间。

由于战争,经济、社会都受到严重影响,城市民众惊魂未定,特别是明代城墙以外的大量富裕人家,更是为生命和财产担忧。因此,修筑外城,成为稳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有利经济发展的大事。但是政府财政困难,民众刚受战争创伤,捐不出钱来筑城。于是商定采用“抽厘金法”,成立厘局,进行筹款。后来,在实行过程中产生经济矛盾,发生争执。于是,省府派出专人督征收,才有了一定提留。然而,虽然有省政府的专员负责,但征收工作的,实权操纵在乐山县本地士绅手里。同治三四年(公元1864~1865年),派来的外地知县刘大智在厘局中大量聘用外县人。这些人在征收工作中“抽取苛索”,借机敛财,产生了问题,使厘局和“抽厘金法”,“名渐受累。时知府为朱庆镛,县为刘大智。”正是知府朱庆镛,以及知县刘大智,是产生这些问题的责任人。朱庆镛是广西博白县人,于清咸丰辛酉(公元1861年)年底接替史致康为嘉定府知府(《[清·同治]嘉定府志·秩官志·文秩三》)。刘大智是云南临安府人,于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任乐山县知县。正是刘大智“在厘局中大量聘用外县人”,吃钱,贪腐,因而终酿大祸,摆了“摊子”(乐山方言:闯了祸事)。“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五月六日午后,突有苦力多人蜂拥,将东西北各门厘局捣毁。局绅越墙而免,全城罢市。事闻,省委陈祥栋来县办理,获郭姓一人抵案完结,其实原未在场者。而刘大智撤任,以陈祥栋署县事焉(《[民国]乐山县志·卷一》:《前清滇匪围嘉概略》)。”为什么会有许多苦力闹事?结合上下文,刘大智在厘局聘用的外县人“抽取苛索”,减少了用于筑城的“厘金”,使筑城者的报酬不能兑现,影响了民工的生计。“苦力”造反了,事情闹大了。事情报告到省府,立即委派陈祥栋来乐山处置。后以抓捕“一人抵案”,又将知县刘大智革职,可能也兑现了“苦力”的报酬,才将事件平息。在处理当中,只言及刘大智,未提朱庆镛。是否朱庆镛无事呢?不。朱庆镛身为知府,是知县刘大智的直接上司。当时的府署与县署同一个大院,即在原乐山市军分区内。乐山县筑城,是一项当时最重大的工程,从“动议”筑城,到规划,到制定“厘金法”,到组建“厘局”,到知县刘大智聘用大量“外县人”进入厘局,再到招工筑城……刘大智不可能不向朱庆镛禀报。在此事件中,朱庆镛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起码,他有失察、渎职劣行。厘局“外县人”“抽取苛索”之利益,他与刘大智有“均沾”之嫌疑。那么,为什么没有处理他呢?不,应该是受到处理了。由于外城是作为乐山县的工程,由刘大智在第一线负责,因此处理了他。尽管《乐山县志》没有明言,但是从文中还是透漏出了消息。第一,文中记载发生事件时,点了一笔:“厘局”和“厘金法”“名渐受累。时知府为朱庆镛,县为刘大智。”暗示二人皆有责任。平息事件,处理刘大智是由省府直接派人进行,把朱庆镛凉在一边,也很说明问题。本来,乐山县出了这等事故,嘉定府完全有权力,有力量,有责任处理,为什么要省府一杆子插到底解决呢?这就说明朱庆镛也有问题,只不过省府保了他,让刘大智担了全责。当然,省府也不是完全为“苦力”利益,而是出于维稳,摆平事态,各打一板子:“苦力”方抓了一个姓郭的人“抵案”(当时并不在场);官府方解除刘大智官职。至于朱庆镛么,以为:因为是高官,也许后台硬,上面罩着,在嘉定府任知府已经五年了(咸丰十一年冬至同治五年),是明清嘉定府地方官罕见长任期的了,事后可能以任期届满为由,进行了体面的处理。

乐山县这一轰动省内的全城罢市和“苦力”打砸“厘局”风潮平定以后,未见筑城记载。可能筑城工程逐渐停止了。外城实际上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这是第一次修筑外城的情况。 直到光绪中叶,省府整顿厘局,改为总局,“局官为总办”,后来进入总局者多为“道员”,乐山县本地人全被裁汰。“光绪戊戌(1898年),大足余栋臣滋事,时陈平既久,风鹤频惊。雷太守钟德莅任,集议培修外城,委唐祖荣、金玉蕃、杨世兴、王畏岩四人经理城工事。”在多次恳请力争省府蕃司(财政部门),在厘金项下拨款用于筑城。最后获得批准,由雷钟德主持建筑工程,最后使乐山县外城建筑成功。

所以,乐山外城历经四十年,经过前后两个阶段,即同治阶段和光绪阶段,外城墙修筑才得以完成。所以,一些文章认为乐山清代外城是朱庆镛建筑完成,更有一些“写起耍的文章”和“戏说”、宣传将朱庆镛塑造成为不辞辛苦,功劳卓著的外城建设者,缺乏根据,与史不符。 综上,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一、主持修筑外城的是乐山县知县刘大智,嘉定府知府朱庆镛并未主持筑城。并且,此二人是涉嫌贪腐的官员,是造成外城不能完工的主要责任人。

二、1863年(清同治二年)并未“修筑完工”,恰恰相反,这一年还未开始筑城。1863年知县刘大智到任,进行筑城前期准备工作和筹款(制定厘金法,成立厘局,开始收取厘金)。1864年(同治三年)、1865年初(同治四年)开始修筑外城。1865年中(同治五年)发生“罢市”、捣毁“厘局”风潮后,外城工程停止,直到三十余年后的“光绪戊戌”(公元1898年),在知县雷钟德极力争取下,获得四川省政府支持,才得以完成外城的建筑。

附,《[民国]乐山县志》中“外之城缘起”一文:


一、
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
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
朱庆馀的诗_朱庆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