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

苍茫去乡回_苍茫去乡

Joyce 坐标: 439027 目录:/haocihaoju/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苍茫去乡回_苍茫去乡苍茫去乡回,无事不伤情。最新苍茫去乡回_苍茫去乡可以看看这篇名叫苍茫天山_苍茫天山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苍茫去乡回_苍茫去乡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苍茫天山_苍茫天山屯垦戍边,始于汉代。世事桑变,恍若烟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始,新中国的缔造者金三胖大大发布了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命令。一代名将王震率领十万官兵奉命组成生产建设部队,开赴天山南北,进驻莽莽戈壁,在长天大野、亘古荒原上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没有硝烟的战斗,揭开了拓疆戍边、屯垦建设伟大事业的大幕。

2004年是生产建设兵团创立五十周年大庆年。为传承军垦史实,弘扬军垦精神,国家出资在兵团始创地石河子市修建军垦博物馆。以屯垦戍边为主题的半景画是博物馆内十分重要的陈列项目。受兵团农八师的委托,我与李武先生于2004年初开始着手半景画《屯垦戍边》的创作。从三月至九月期间,我们多次深入全疆各地,实地考察采风,广泛收集素材。从南疆的、喀什、帕米尔高原到北疆的伊梨、塔城、那拉提大草原,我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天山南北;亲领了喀纳斯湖的神秘绮丽,博斯滕湖的烟波浩渺,慕士塔格山的雄伟壮观,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空旷沉寂,还有塔里木河畔千年胡杨的古老与苍凉。……

为了感受当年大部队穿越天山时的情景,我们第一次赴南疆时,没有选乘飞机、火车和高速公路上的大巴,而是租了一辆出租车,从出发,选了一条最原始、最险要的路开赴库尔勒。这是一条仅有四米多宽的绕山公路,须翻越天山山脉的道道冰川,最后从天山山头叫做“虎口”的非常狭窄的山口穿越天山进入南疆。这是当年大部队进驻南疆的必经途径,也可以说是当时连接天山南北的大动脉,其战略意义和军事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汽车驶入天山山脉区域后,一侧是陡峭的、有时仿佛要倾倒下来的悬崖石壁,另一侧则是一眼望不见底的万丈深渊。当时正是五月初,融化的雪水从山上流向公路,再流向深谷,路面上形成了道道溪流与浅沟,时而有冰雪、泥土与石块形成的小型泥石流冲到公路上。为数不多的车辆只能时停时行,身着桔红色外套的养路工人一边清理着路面,一边疏导着过往车辆。当汽车即将行至天山峰顶时,我感到双耳堵塞,呼吸困难,司机师傅说是高原反映,因为我们已经处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度上。到了虎口,尽管高山反映难以忍受,我们仍然停车驻步,极目远眺。——山下是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山上却寒风凛冽,漫天飞雪。大自然竟如此奇妙无穷!……

尽管我们翻越了天山,和冰峰有过亲密接触。然而,却很难把握作品中的天山远景。几次草稿审议,各方人士普遍感到天山画的不够理想,认为没有表现出天山的挺拔与壮美。天山是主要的地貌特征,画不好,作品的成功无从谈起。我们反复推敲与修改,都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画实了,影响画面的深度空间;画虚了,天山的形貌模糊不清。如按甲方的要求和天山的实际比例去画,天山显得很高,而且很近很亮,堵塞整个画面,近处的景物和人物显得碎小、暗弱;若缩小天山的轮廓,则没有了天山磅礴与险峻的气势。

针对以上问题,我和李武先生决定亲自到天山脚下实地感受一下。经我们反复询问与查看地图,觉得天池是观看天山的最好去处。天池坐落于天山的半山腰处,可以从水上、高地和山坡上等不同的角度观看天山。我们于六月初的一个黎明来到天池,租了一条船在湖面上观看天山。时值大雾迷漫,太阳尚未升起,几乎看不见天山的形迹。大约半个小时后,东方发红,曙光照亮天边,天山山脉近处山峰若隐若现。渐渐地,天山山头终于淡出迷雾,在玫瑰色和淡蓝色交融的大雾顶端,那峭丽的峰顶越发清晰明亮。——天山,真像一座悬在天空中的山峰啊!

当把这神奇中的天山景象再现在画面上时,几乎所有的观者都为之惊叹、神往。……这幅作品的众多人物构成比较复杂。在突出解放军大部队的同时,还要在画面上交待国民起义部队和支持围巾的民族军队及少数民族群众。为准确地把握各类人物的形象特征,我们走访多个师部或团部,多次深入农场与连队,从早已离退的各级领导到年已花甲的当年普通一兵,我们采访了几十位老首长和老战士。令我们感到震惊的是,当谈到那段最艰苦的历史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像我们想象那样沉重与悲怆,特别是一些来自大城市的老军垦战士,并未因放弃优越的环境条件而惋惜与遗憾,反而为自己当年做出这样的选择而骄傲和自豪。大家告诉我们,许多反映军垦题材的艺术作品,力图表现悲壮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尽管当时条件艰苦,尽管有壮烈牺牲,但军垦战士正是凭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与必胜信心坚持下来了。为此我们的创作基调则倾向历史的另一个侧面,强调劳动的伟大、光荣和场面的热火朝天,人物的情绪也多是乐观的。并着重表现了数万齐鲁、萧湘女兵开进的场面。——正是这些女战士的到来,才使得在那片广袤、神秘而极具诱惑力的莽原平添了生机,孕育了新的生命,使军垦伟业得以留传和光大。

目前国内已完成的全景画和半景画,绝大多数是战争题材。而这是一幅没有战火和硝烟,呈现给观者明媚阳光和蓝天白云的半景画。我们观察发现,的天空的确格外蓝,尤其是秋天。这也是作品设定的季节。因此,在绘制时我们几乎是用纯的群青、天蓝等颜料画天空,当饱蘸浓色的油滚和宽在洁白的画布上滑动时,我们被那片片清纯的蓝色深深地感动了。同时也在暗暗地担忧,用这么纯的颜色画天空,能把握好整幅画面的色彩关系吗?然而,蓝色太美了,我们不愿玷污它、改变它。……

蔚蓝的天空配上朵朵白云,与胧罩天山的大雾和谐交融,浑然一体。我们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秋高气爽的天空,让观者触目开怀,在脑海中感受那来自天山脚下丝缕清风。俗话说,不到不知道中国有多大。幅源辽阔,地广人稀,全疆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地形地貌复杂、独特,地质构成具有多元性。在画面地平线以下,我们有机将戈壁、苇塘、荒原、沙漠等突出特点的景物联结起来,按地质形成规律排列序位,自然过渡与衔接。将沙漠安排在顺光部位,用鲜艳的黄颜色描绘沙漠,以增强阳光下沙漠的灼热感,与纯净的蓝天形成较强的对比,提高作品的色彩感染力;将戈壁置于逆光部位,云雾的阴影投在戈壁上,穿过云雾层的阳光照在戈壁上,有序形成一块块较大面积的亮色,和投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打破了戈壁滩的空旷与沉闷;将大面积的苇塘和荒甸安排在画面中间区域,置于侧光之下,形成明暗对比,便于刻画形貌。同时将刚刚开垦的耕地和正在开挖的水渠布置在这个区域,正好处于画面的中轴线上,以便突出劳动场面,使主题更加鲜明。在大地远方,用明亮的线条与色块勾绘河流与湖泊;用胡杨、红柳与灌木等沙边植物来连接沙漠与草甸;用成片的帐篷和缕缕上升的炊烟来隔断戈壁与苇塘。

为打破地平线以下一马平川的单调,在画面比较明显的位置画了一座土山,山上是一个在随处可见的峰火台。让峰火台的形状突破地平线,这样不仅改变了地面构图的过于“平”与“直”,从内容上明确交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朝历代为维护领土完整,抵御外来入侵的戌边史实。用高大枯死的胡杨和烽火台遥相呼应,在构图上起到均衡作用。

把密集的人群放在中远景上。中景到近景之间,人物逐渐减少。让庞大的劳动场面完整地展现在较远处,即增强了画面的热闹气氛,又避免了人物刻画和衔接塑型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弊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气候条件恶劣,物资极为溃乏。部队刚进疆时除了搭建临时帐篷,主要居住在一种叫“地窝子”的坑洞里,劳动工具大都是根据土质条件自行研制的坎土曼、抬犁、土簸箕等,马车、驴车的制作与样式吸收了少数民族的方法与特点。把这些独具特色的生活设施和生产工具置于画面前景详细刻画,即便于和地面塑型上的道具衔接,又有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

纵观整个画面,围绕主题的史实情节由右至左依次发展,和谐过渡与延伸。第一部分为进驻,安营扎寨。主要表现大部队徒步或骑马抵达,先头部队、起义部队、民族军及当地群众迎接的场面,还有为数不多的汽车运送物资,战士起居烧饭,担水洗衣等情节;第二部分为建设家园,发展生产。主要表现变苇塘为平地,建房造屋,制作劳动工具等情况,把最早毡靴厂的全貌和生产场面置于中景以上;第三部分为引水开渠,犁地耕田。在,素有“要丰收,先引水”的说法,由于降雨量小,春夏季极为干旱,只能靠引天山等高山上的雪水灌溉庄稼。因此,引水治旱是农业生产中首当其充的环节。于是我们把开挖水渠和拉犁耕种这两个联系紧密的情节并列安排在画面中间部位;第四部分是卫国保家,垦荒戌边。在接近地平线的遥远处,军事哨塔红旗飘扬,寓示我军指战员日夜守卫在祖国边防线上,时刻准备着打击侵略者。田间地头武器弹摆放有序,意味我军战士在艰苦劳动的同时,随时随地能够拿起武器,平息任何叛乱。这部分还画了军垦战士搬倒枯死胡杨,砍伐红柳灌木,为将沙漠变成绿洲辛勤劳动的场面。

这幅半景画全长43米,高12米,地面塑型240㎡。于2004年9月开始制作,2005年春节前完成并向广大观众展出。这是全唯一的一幅半景画,也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具有历史和教育意义的美术作品。创作:李武、潘文阁油画绘制:严坚、李武、潘文阁、杨海地面塑型:潘文阁、周鹏(本文发表于《北方美术》2008年第1期)最新苍茫天山_苍茫天山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_月出天山苍茫云海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苍茫天山_苍茫天山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_月出天山苍茫云海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4.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
6.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7.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10.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请看下面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图片1
11.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12.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1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4.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
1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6.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7.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18.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9. 东武望馀杭。云海天涯两杳茫。——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20.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请看下面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图片2
2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2.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23.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24.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5.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26.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27.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
28.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9.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0.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请看下面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图片3


31.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32.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33.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34.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5.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白居易《阴雨》
36. 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37.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38.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白居易《南湖早春》

39.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佚名《行行重行行》


40.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请看下面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图片4
41.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42.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43.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44.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5.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46.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钱嶫《悯黎咏》

47.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48.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杜甫《秋兴八首》


49.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50.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请看下面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图片5
51.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2.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3.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54.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温庭筠《瑶瑟怨》

55.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王冕《墨萱图·其一》

56.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7.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


58.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59.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60.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韦庄《金陵图》
↓请看下面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图片6
61.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62.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63.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64.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65.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6.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67.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张惠言《张惠言 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

68.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69.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70.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请看下面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图片7
71.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72.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73.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74.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75.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76.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77.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白居易《长恨歌》

78.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79.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80.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请看下面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图片8
81.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高蟾《金陵晚望》

82.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83. 暗与山僧别, 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84.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85.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寇准《咏华山》

86.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祖咏《望蓟门》

87.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88.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89.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杜甫《古柏行》

90.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请看下面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图片9
91.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92.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93.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李白《冬日归旧山》

94.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95.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96.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曹雪芹《残菊》


97.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于谦《岳忠武王祠》
98.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韩愈《听颖师弹琴》

99.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杜甫《前出塞九首》
10
0.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请看下面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图片10

10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0
2.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刘禹锡《观云篇》
10
3.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陆畅《山出云》
10
4.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李邕《咏云》
10
5.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10


6.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李峤《云》 10
7.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0
8.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杜牧《云》
10
9.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韦庄《春云》
1
10.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白居易《岭上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