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新农保在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新农保在对于很多农村老人来说相当的重要,对农村老人的生活有深远的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新农保在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摘要]探讨新农保对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可以客观地衡量新农保政策绩效。利用2008年、2012年、2014年与2016年江苏省东台市农村老人的调查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新农保的覆盖使农村老人的消费显著提升,而且对已获得新农保的老人而言,新农小白脸老金的增加也会显著提升农村老人的消费金额。因此,新农保改善了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农村老人的福利,新农保政策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1前言为应对我国农村地区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务院于2009年9月决定在全国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在2012年实现新农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并于2014年将其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合并,统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至2016年底,已有近
5.1亿城乡居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农村老人的养老建立道“安全防护线”。与此同时,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极大程度地制约国内经济发展的步伐。有学者认为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的。自国内外养老保险实施以来,越来越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等角度,证明养老保险对消费所发挥的作用。岳爱、杨矗等(2013)利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研究框架,分析新农保影响消费的作用机理,并利用全国农户调查数据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对缴费阶段的参保人而言,参保农户的消费明显高于未参保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情况。养老保险促进消费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因养老保险的实施而减少,且让养老保险的消费增进效果具有乘数效应;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新农保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与上述观点不同,有学者认为养老保险抑制处于缴费阶段的个人或家庭的消费。若家庭面临信贷约束和目标性储蓄动机,参保家庭消费也会减少。除缴费群体外,也有许多居民处于领取阶段,养老保险对这部分群体有何作用呢?有些学者认为养老保险促进领保人员的消费,进一步改善低收入家庭中老人的生活状况。相反,有学者认为新农小白脸老金水平较低,并不能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同时,有些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对不同户籍群体的消费有截然相反的结论。此外,有学者另辟途径,从代际转移角度分析养老保险的政策效果。那新农保对农村老人的消费带来了何种影响呢?新农保实施至今,一直处于不断推进和完善的过程。在这期间,主要经历“制度从无到有”及“金额从少到多”两种变化,这两种具体的变化对农村老人的消费造成的影响,是本文探究的重点。因此,本文利用2008年、2012年、2014年与2016年江苏省东台市农村老人的调查数据,构造面板数据,考察新农保的实施以及新农保的金额对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以期评估新农保政策实施的效果。
2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2.1样本选择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作者在2017年12月走访江苏省东台市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调查。调查内容围绕调查对象2008年、2012年、2014年、2016年四个年度的消费信息、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个人新农保领取信息等情况展开。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选取了样本村。具体的抽样方法是:首先将东台市的14个乡镇按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排序后,分成高、中、低三个层级;然后在各层级中随机抽选一个乡镇;最后将抽选乡镇中得所有村庄按照村集体收入等条件依次排序,再抽选出一个中等层次的村庄。在每个村中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100名62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最终共收集300份调查样本。为研究新农保覆盖对消费的影响,本文构建2008年与2012年两期面板数据,有效样本量为426个。另外,为了进一步考察新农保金额的增加所带来的政策效果,探析新农小白脸老金对消费的影响,本文剔除2012年以后领取新农保的样本,使用2012年、2014年及2016年三期面板数据,共筛选有效样本量639个。
2.2变量定义“消费”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采用绝对值或对数值的形式。它是指家庭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费用支出,是老人花费在食品、衣着、交通、水电、通讯、网络、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总金额,不包含大病支出和人情往来礼金等费用。本文考察的主要自变量有两个。在分析新农保覆盖对农村老人的影响时,主要自变量是“农村老人是否领保”。在分析养老金对消费的边际影响时,主要自变量为“被访老人当年领取的养老金金额”。与以往研究学者相似,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①个人特征变量,即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②家庭特征变量,即目前存活子女数、是否与子女同住、与子女的亲密关系、是否照顾(外)孙子女、当年老人及配偶的年收入(扣除被访者及配偶领取的养老金)、子女家庭转移支付金额。其中,子女家庭转移支付金额是指子女以及该子女养育的子女(即老人的(外)孙子女)给予老人用于日常生活的经济补助,包含鱼、肉、营养品等实物型补助和人民币等非实物型补贴。实物型补助按照当年物价水平,转化为人民币计算。年收入和转移支付金额均采用绝对值或对数值形式。

新农保在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
2.3描述性统计表1列出东台市农村老人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文关注的因变量——农村老人的消费,呈增长趋势,2008年农村老人的消费只有2782元,但2012年、2014年和2016年消费分别上涨至3561元、4278元和5062元。伴随着消费的增加,新农保政策也表现“制度无到有”以及“金额从少到多”的变化。例如,在2008年新农保未实施前,农村老人均无人领取养老金,而新农保实施后,2012年农村老人参保率高达100%,且每年领取养老金均值从2012年的520元增加到2016年的1503元。与此同时,农村老人及配偶的收入呈下降趋势,由每年9062元减少到每年7699元。另外,表1也显示了此次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农村老人平均年龄超过64岁,女性略多,文化程度集中在文盲和小学阶段,身体状况为健康的老人偏多。
3实证分析
3.1模型本文使用的是短面板数据,具体模型如下: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μi是代表个体异质性的截距项;εit为随个体i与时间t而改变的扰动项。β0是常数项,β1是待估参数,δn是待估参数(n为1至对应组所包含变量数)。在处理短面板数据时,常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等回归方法,究竟该选用哪种估计方法,须通过统计检验来决定。本文的数据经过豪斯曼检验后,发现随机效应模型比固定效应模型更有效。根据随机效应估计方法处理数据,分别回归新农保覆盖及金额对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3.2回归结果表2中
(1)是“农村老人是否领取新农保对老人消费的影响研究”的回归结果,从回归分析的结果中可以发现,主要自变量“是否领取”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数值为
0.516,说明领取新农保比没有领取新农保时农村老人的消费提升
51.6%。这是因为,新农保实施后,农村老人每月可领取养老金,增加农村老人的当期收入,减弱老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促进老人消费。在控制变量方面,年龄、性别、与子女同住对老人消费起到显著地抑制作用。年龄每增加1岁,消费会降低近
3.97%。这可能是两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一是老年人自身技能的退化,导致收入的降低,引起消费需求的减少;二是老人随着年龄增长面临重大疾病冲击的风险增加,老人会有强烈的储蓄动机。女性老人的消费比男性低
21.7%,也许是因为女性多是风险厌恶者,习惯用传统的储蓄方式来应对不确定的风险。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比未同住老人在一年的消费上要少
57.3%,原因在于依照中国传统观念,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相当于子女照顾老人,家庭的日常开销均由子女负责,老人用于的食品等主要消费品的费用也会减少许多。健康水平、家庭规模以及老人的收入水平对消费有着促进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
0.10
1、
0.1
47、
0.0833。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已婚、照顾(外)孙子女的老人在每年的消费上会较多,虽然在统计结果上回归系数并不显著。表2中
(2)进一步分析养老金金额对老人消费金额的边际影响,用主要自变量“一年实际领取养老金对数值”,考察其对因变量“老人年消费对数值”的影响,回归系数表示边际弹性。实证发现,养老金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农村老人的消费。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养老金金额提高1%时,农村老人用于日常生活的消费支出也会提升
0.682%。根据回归系数
0.682,可进一步计算养老金对于老人消费的边际替代率水平。以样本在2012年养老金待遇均值520元和年度消费金额均值3561元(见表1的描述性统计)为基准来换算,可得,当年度领取的养老金每增加1元时,同期的消费将增加
4.670元。与新农保实施对消费的影响类似,年龄、性别、与子女同住的回归系数为负,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婚姻状况、老人及配偶收入、子女家庭转移支付金额对老人消费继续发挥促进作用,并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4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利用东台市农村老人的调查数据,研究新农保的政策效果,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无论是新农保的实施亦或是养老金的增加都显著促进农村老年人的消费。新农保实施后,老人的消费比未领取新农保时增加了
51.6%。养老金的增加进一步引发农村老人的消费欲望,当领取养老金每年增加1元时,同期的老人消费将增加
4.670元。究其原因,在于新农保虽然养老金待遇偏低,但是以国家为主导,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等特点,所以深得老年人的信赖,有效加强老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降低老人为不确定性风险而进行预防性储蓄的倾向。同时,不断上调的养老金标准,进一步增强老人面临未来风险的信心,进而释放老人的消费需求,增加当期消费。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老人的消费,改善了农村老人的福利状况,提高了农村地区老人的生活水平。这对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城乡居民养老待遇仍有较大差距,我们需继续加大新农保改革力度,提高农村老人的消费水平,切实发挥新农保的兜底保障作用。
最新新农保在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卫满朝鲜:儒学文化对韩国的影响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新农保在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卫满朝鲜:儒学文化对韩国的影响

新农保在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
孙丽洁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6级硕士研究生) 摘 要: 儒学发源于中国,它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的言论集《论语》被译为多种版本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论语》中涉及的思想以及后来的各种儒家思想在东南亚及东亚地区,尤其是在韩国、日本广为流传,其中韩国是目前世界上儒教传统保留的最多的一个国家。儒学思想在韩国被称为儒教,之所谓“教”,是因为在韩国儒学被大多数人所信仰,认定其为指导自身行动和生活的道德标准。儒教的传统思想对韩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对韩国社会全体价值观念的实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关键字: 孔子 儒教 思想意识 政治 经济 影响 序 言 韩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着深远的儒教传统。韩国儒学是韩国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汉武帝时定儒学以一尊,儒学从此取得了官方正统的地位,儒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和价值标准与国家宗法制度密切地连结在了一起,具有了绝对的权威性。在韩国,当统治者们将儒学的思想引入自己的国家并将其制定为国民的行动准则参照标准时,在一定意义上,不可否认他们看到了权威统治这一点。
一、应时代之求儒学传入朝鲜半岛
(一)、三国时期的朝鲜半岛儒学 关于儒学何时传入朝鲜半岛的问题,众说不一。一般韩国学者认为,卫满朝鲜(公元前190—公元前108年),汉四郡时代,汉朝的文物典章制度与学术思想等,已被移植和输入朝鲜半岛,能通中国古典的人已不少。更有的学者指出,据中国史籍《魏略》记载,战国末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时,朝鲜侯王与燕国已有交往。“据当时汉字的传来,可推测汉字中所包含的儒教思想亦被传入、习得。” 这就说明.韩国的儒教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有关儒教何时传入朝鲜的历史时期问题的讨论上,我国学者认为,自古追溯,孔子思想在朝鲜的传播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时期:
一、传入时期,约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六七五年,即由儒学传入朝鲜,经朝鲜三国时期到新罗统一朝鲜。
二、发展时期,由公元六七五年到一三九二年,即由统一的新罗时期,经王氏高丽到李氏朝鲜的建立。
三、鼎盛时期,由一三九二年李朝建立到一九一零年日本吞并朝鲜。
四、衰落时期,由一九一零年到现在。孔子思想就是在这长达2000年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在朝鲜传播、扎根,并成为传统思想的。不管何种说法都应依据历史为基准。可见有关儒教传入朝鲜的说法众说纷纭。
随着人们追求学习儒教思想的热情的增高,人们渐渐的忽略了追根溯源的问题,而投入到对知识的探求和学习中去。据史载,新罗先是通过高句丽和百济接受中国文化的。在时间上较两国为晚,然而却有其独特的发展。为了学习儒学,新罗统一之前就派遣弟子到中国孔子的故乡来求学。新罗统一后,学习儒经的风气的形成和同唐朝交通、贸易的日益发展,新罗人开始到唐朝求学的人也比以前大为增多。新罗的统治者为了以孔子思想来指导解决现实政治与现实的社会问题,不仅广兴学校,学习儒学为自己培养治术人才,还效仿唐朝时向以儒学为标准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知识分子为谋求出路以达官显贵,便争相学习儒家经典。社会上的一般人士也更加重视儒学。这成为孔子思想在古代朝鲜传播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孝、仁”的精神成了统治阶级方便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对民众宣传的一个国家的合理的论证。据史籍记载,百济虽无建立儒教大学的记载,但其受儒教“五经”思想的影响也是很早的,而且十分深刻。百济很早就有“博士”的称谓.他们主要是精通儒教“五经”的“博士”。据日本《古事记》等史载,日本最早接触中国文化是通过百济的王仁博士。相传,王仁在日本应神天皇(公元270—公元313年)时,把《论语》、《干字文》等儒教经典传入日本。由此亦可见“五经”儒学在百济时代兴盛情况的一斑。高句丽时期,在小林兽王二年(公元372年)时正式建立“太学”,以教授儒教经典的“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为主,同时以《周礼》为依据,仿效中国法制,制订各种律令与社会统治体制。而据现存韩国最古的碑刻资料“广开土大王碑”的记述,则从高句丽开国君主东明王的治国遗训:“以道与治”中,即可见儒教的影响,而从碑文赞扬广开土王的治绩中,更可看到儒教政治原理的实践。三国时期儒释道思想与韩国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对于韩国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儒教在韩国的存在模式以及思想家代表 新罗统一三国后,神文王二年(公元682年)正式成立“国学”,教授儒教经典,以《论语》、《孝经》为最基本的教材。同时,新罗还派遣大量留、留学僧人唐求学,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学者、高僧,如《桂苑笔耕集》的作者崔致远,《往五天竺国传》的作者慧超等,都是名闻中韩的大学者。高丽朝后期,随着程、朱性理学的传入,儒教在韩国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从高句丽末至整个朝鲜朝,儒学大家辈出,学派林立,理论创新,思想深邃,为韩国的儒教传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高句丽末恭愍王十六年(公元1367年)建立“成均馆”,任命当时一批著名儒者,如李穡、郑梦周等讲授讨论朱子学。李朝中叶后,经过多次复杂的政治斗争,以郑梦周为代表的理学“道义派”发展起来,并诞生了韩国儒学双璧的退溪李滉(1501一1570)和栗谷李珥(1536—1584),李朝理学由此达到了全盛时期。他们的理学思想都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退溪通过理气性情之辨,为人们提示了正直的真理与行为的标准,给后世以很深的影响,故而有“海东朱子”之称。栗谷认为。真正的学问必须内基于人伦的德性涵养,外能明物理之治理与富强。因此,他非常强调义理与实利的辩证结合。同时,他在对待其他学派思想时也能在辨证的同时加以积极的融通。他的这些学风,对以后实学思想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韩国,人们对于历史上著名的儒者是十分敬崇的,大力保护他们的遗迹、文物等,供今人瞻仰、缅怀。
现代韩国的主要儒教学派代表为韩国当今最著名的儒学学者柳承国、柳正东、安炳周、李东俊等。几人共同编写的《儒学原理》成为当今韩国儒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同时通过此书也能了解现代韩国学者对儒学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二、儒教在“韩国”意义上的宗旨 韩国高丽大学编写的《韩国民俗大观》序言中说:“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也占有绝对的比重……事实上,儒教不仅仅改变了人的思想和性格,而且使社会构造、习惯、制度也发生了大的变动。所以,在当今现代化、西洋化的风潮中,韩国在东洋三国中仍然是一个父制、血缘主义最强的社会。韩国所具备的纯韩国人式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皆以此为准绳。儒教至今仍深深扎根于我们社会的基底。”一本给外国旅游者使用的《韩国观光指南》小册子上介绍说:“大部分国民遵守严格的儒教习俗,尤其近年来渐倾向于物质化、非人间化的现代社会中,儒教的价值与智慧逐渐受人瞩目。” 这本小册子的简要介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思想在现代韩国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地位。
各家各派的儒教思想家的思想是根据当时的历史要求提出的。儒教所宣扬的“忠、孝、仁、义、”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要求,正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 儒学的理论核心是礼与仁,其理论体系是一个以礼、仁为核心的包括着众多范畴,控制人的行为为目标的系统。礼的内容意义极为广涵,包括礼义、礼制、礼仪、礼貌等于礼有关的一切规范。在儒文化社会学中,仁与礼,同样都处于核心地位,共同构成了儒文化的核心,其中孔子思想的“仁者爱人”。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韩国也引用了中国的一套理论作为规范:“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把每个人所处的家庭治理、管理、调适好,使家庭幸福、美满、协调,充满着现代文明与温馨。治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管理好国家。平天下就是处理好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尊严。很多韩国人看到了儒家的宗旨,虽然他们都不承认自己信奉儒教,但在他们日常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中,他们似乎会经常在有意无意中按照儒教礼数要求的方式行事。
三、儒教对近现代韩国社会的影响 一般韩国人,都不承认他们信仰儒教。可是在很多的生活表达上,却具有儒家色彩。在社会主活中,反映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长幼之间的关系、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关系的阶级组织,则反映出对老人的尊敬、对教育的渴求、对死者的祭祀仪式和继续扩大家庭的影响力,……忠孝思想仍然是教育儿童的基本道德。
(一)、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 二战后,韩国经济遭到了彻底的破坏,1961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82美元,人民生活贫困,为了恢复经济,韩国政府对经济进行了干预,通过各种有效途经来进行经济政策。由于政策适当,带短短30年间,经济奇迹般的崛起。到1996年,韩国人均GNP达10736美元,成功地跨入了世界第11经济强国行列。这一时期的经济复苏被称为韩国人创造的“汉江奇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袭来,“国难”当头之际,韩国人以“拯救经济,再创汉江奇迹”的姿态来对待危机,同政府密切配合,自觉使用国货,抑制高消费,减少奢侈品的进口,取消海外度假计划。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换外汇还外债,韩国普通民众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献金爱国运动”。据报道,在银行柜台前,妇女们排着队把自己家的戒指、项琏和首饰从锦袋中倒出来,男人和军人们也把珍藏的金龟等纪念品交给收购人员。仅两天时间,就有13万多人捐万余公斤黄金。他们中很多是自愿无偿捐献,即使是也只能先领到一张收据。在韩元持续大幅度贬值的时刻,甘愿以黄金换韩元,韩国国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韩国银行界对收集到的黄金数量感到惊讶,据说韩国公众的献金活动已影响到了国际金价。在探索韩国经济成功的原因时,许多人将关键注意到儒家文化的背景上。一些学者认为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成功,儒家“忠”道是其强大的文化原动力。“忠”的基本意思是尽心尽力,公而忘私,即“国而忘家,公而忘私”。[2]儒学强调“忠”,认为“天之所履,莫大于忠”,“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对“忠”作了极高的评价。“忠”就是首先要忠于国家,社稷。在这一点上韩国人做的非常好,韩国的男子在年满18周岁时,在身体状况健康的情况下会服军役。他们将这视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忠心于国家,随时为国牺牲的精神是很难得的。学者首先要求人们“无辱宗庙,无辱社稷”,称赞“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种传统的儒家的“忠”的观念训导除了韩国国民的“国家至上”的文化心理,又这种心理又形成了韩国政府各经济部分的“公心”,大型企业集团的“齐心”以及全体国民的爱心,从而为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成功了原动力,这种忠诚之心就是儒学所提倡的。
韩国三星集团的董事长李健熙先生在全体职员大会时曾提及儒教思想给他的启示。可见儒教已经深入到韩国各个领域。 附带需要提及的是,韩国现行货币中只有三种面额的纸币(10O0圆、5000圆、1O00O圆),而这三种纸币上的头像则分别为世宗大王、李退溪和李栗谷,即此亦可见当今韩国社会对儒教的尊崇程度。
(二)、社会生活、教育方面的影响
韩国人喜欢在对外宣传时加上大韩民国的字样。由于韩国是由单一的韩民族构成,所以较其他国家而言民族也比较融合。整个民族致力于学习儒教的文化,就比其他国家的全民整体素质高一些。另外韩国人的重礼术也是同儒教的要求密不可分的。在韩国大学里,后辈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尊重前辈,不得直呼前辈的姓名。在研究生或博士生阶段这种要求就不会再这样严格。当熟人见面或第一次认识时,打招呼后都会向对方鞠躬行礼以示礼貌,而对方也必须还礼才不会被嘲笑。另外日常生活中或酒宴中,决不允许小辈在长辈面前,后辈在前辈面前吸烟,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在酒文化上也同中国不同,长辈或前辈喝过酒的杯子递给小辈或后辈,在接受长辈倒的一杯酒后又不允许直面而饮,要转身背对长辈才算是礼貌,等等。在韩国,人民都在墨守这些规定。许多人认为这是韩民族的自身的优良素质,但我个人认为这是同儒家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
在教育研究方面,韩国研究儒学思想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儒学或包括儒学在内的研究机构。如1958年成立的成均馆大学大东问题研究院,建院宗旨便是研究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朝鲜及东方文化,探讨民族文化。1975年研究院内设中国部,该院曾翻译出版《论语》和《孟子》等儒家经典。
二、在高等学院开设儒学课程及从事儒学研究。据台湾宋唏赴韩国考察,在汉城大学、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庆熙大学、延世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高等学府均开设有关儒学方面的课程。如高丽大学便开有孔子哲学课、宋明哲学科和清代哲学课。延世大学则开有儒学名著选读,成均馆大学更以孔子学说为办学宗旨,成均馆大学拥有大成殿、明伦堂,韩国每年祭孔活动即在大成殿举行。
三、整理并介绍包括儒学在内的古籍。由于文字的障碍,中国的古籍现今在韩国已成为学术界和专门家的研究对象。为了便于更多的人阅读,自1980年起韩国《新东亚》杂志编辑部还组织知名学者对《论语》等一百篇名著进行介绍,其中,经、史、子、集均有。
四、组织人才编写论述儒家思想的著作。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进行了研究。
(三)、对家庭、伦理思想的影响 在当今韩国人的家庭生活中,儒教伦理观也还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在那些上层社会的家庭和原来两班出身的家庭中,这种影响更为深刻。韩国的家庭孝道堪称一绝,把孔子的“礼”和“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落实到家庭这一社会细胞上,使家庭优秀文化久扬不衰。韩国至今仍然保留着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大家庭制度,即使有年轻的小家庭分居的变动,但周末团圆、遇事全家商讨、逢节全家祭祀等民俗习惯还在一贯地保持着。至今大多数的韩国家庭中男子、父亲仍居于中心的地位,婚姻也仍以父母之命为主。许多家庭也还严格遵守为父母守丧三年的制度,长子在三年丧期内每天晨昏都必需到父母灵前焚香泣哀,而在每年的忌日,则更要到坟前隆重祭奠,以示悼念。家庭中,妇女要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恪守妇道。一位有相当身份的企业家曾在一本杂志上谈及,他经常到世界各地去做生意,在国内也有各种的应酬,但他几乎从未带夫人参加过这些活动,原因就是婆婆不出门,儿媳妇就要在家侍候,而不能随便随丈夫外出。为了提倡尊老养老的良好社会风气,韩国有关部门还对那些与老人同居,赡养老人的家庭,在课税制度上规定了优惠的政策。例如,报载一有关课税的消息中说到,子女为了赡养父母,与第一世老人合住时,那么一世一住宅是可以免税的。现在若是有了新居,即有了相当于一世一住宅的二个住宅时,如果能在一年内将老住宅退出,那么仍按一世一住宅计算,而免予课税。这种措施,完全体现了儒教尊老敬长的理念。另外,在韩国公共汽车或者地铁上都设有孕妇和儿童、老人席位。上车的乘客不管多累都会主动的给老人、儿童、孕妇让座。这些公共场合的设置完全体现了儒教尊老敬长得理念。
(四)、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当今韩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儒教的一些伦理观念还是很有影响的。韩国人十分注重血缘亲族关系,至今坚持同本同姓不得通婚的原则。韩国人也十分看重社会等级身份,朝鲜时代的两班身份,至今还受到一些人的崇拜,成为部分为子女择婚的一个门第条件。此外,到处可见的宗族会、宗亲会,把散居各地的族人们连结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儒教注重亲戚血缘关系的伦理观念。各种各样的同窗会、同门会等组织同样随处可见,它又是儒教不忘故旧观念的具体体现。儒教认为,个人总是生活在群体之中,个人是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天下的一员,若群体利益受到损害,个人利益也就无法保障。儒教强调“五伦”,要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汉代的董仲舒又将这种五伦思想更为明确的规定为“三纲五常”,致使先秦儒学的人伦观发展为公私之辨:公即群体利益,私即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强调公而忘私。在韩国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强调的“个人本位”、“自我中心”不同,韩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较多的具有人我兼顾的群体理念。
四、韩国儒教研究的焦点与分析 20世纪末以来,韩国儒学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整理、注释传统儒学典籍,深入研究儒学代表人物的思想。例如,李退溪是韩国儒学的重要代表,韩国学者目前正在整理李退溪的文集,对他的性理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二是探讨儒学对当代韩国社会的影响。韩国在20世纪九十年代遭受了一场金融危机,这促使韩国学者对儒学的社会作用进行深刻反省。学术界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方认为儒学的一些保守观念是韩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之一;另一方则坚持儒学对韩国社会的积极影响,认为不应该将金融危机与儒学联系起来。这一讨论深化了韩国学术界对韩国儒学的理解和研究。
我个人比较赞同儒学是适应韩国社会的发展需要的这一观点。纵观古今,儒学思想给韩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远超于负面作用的。如果没有儒学思想的规范性的忠孝礼义的要求,大韩民族的融合也许不会像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样一般。国小、民族单
一、政体单一的韩国社会是非常适合儒学的发展的。 小 结 流行在当今韩国社会的儒教,虽然也有不少内容和形式已随时代变迁了,但总的给人的印象是传统多于革新。传统儒教在韩国社会实际生活中仍然起着某种调节社会人际和家庭亲族之间关系的积极作用。此外,儒教思想在调节个人所面临的物质和精神关系方面的意义,也越来越为世人所注意。韩国有关部门开始进行的有关儒教思想对于官僚文化影响的研究,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而又有深远意义的课题。经过韩国学者和一般大众的努力研究和实践,韩国很可能率先于东亚各国中创造出一套适应本国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儒教理论和实践原则来。
最新卫满朝鲜:儒学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朝鲜核试验对长白山的影响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卫满朝鲜:儒学文化对韩国的影响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朝鲜核试验对长白山的影响【编辑 / 刘姝蓉 实习生 / 陈佳卓 统筹 / 纪欣】韩媒近日报道称,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 26 日在首尔举行第一届长白山国际学术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就朝鲜核试验是否会引发长白山再次喷发进行研究,并建议中国、韩国和朝鲜建立共同研究体系,预测火山爆发迹象。
大白新闻(微信 ID:dabaixinwen)注意到,有关朝鲜核试验是否会引发长白山再次喷发的问题,各界专家意见不一,至今尚未出现确定结论。研究称长白山喷发 60% 将倾泻于中国一侧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是巨型复式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据研究,长白山一旦喷发,其烈度指数可达
7.4 级左右,韩国国立防灾研究院推测,如果长白山在冬天爆发,火山灰将很快到达韩国和日本,进而导致东北亚航空路线瘫痪。还有研究称,长白山一旦喷发,其破坏性能量的 60% 将倾泻于中国一侧。
对于朝鲜的核试验,外界一直有一种怀疑,那就是长白山会不会因为频繁的 " 人工地震 " 而被 " 唤醒 ",重新喷发?有关该问题的讨论也不是首次,各界专家意见不一,至今尚未出现确定结论。出席第一届长白山国际学术会议的专家们认为,长白山喷发的可能性增加,但未提出具体科学依据。美国《科学》杂志国际主编理查德 · 斯通认为,长白山周边地震次数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火山周围频发地震可能是岩浆上涌的征兆。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克莱夫 · 奥本海默则称,各国专家应就长白山喷发时间和规模开展共同研究和分析预测,也应客观研究朝鲜核试验是否对白头山喷发产生影响。奥本海默强调,火山喷发预测难度介于天气和地震预测的中间水平。火山喷发中科学领域尚未查明的部分占大多数,因此持续测非常重要。

新农保在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
中国火山学会名誉会长刘嘉麒称,朝鲜的 6 次核试验强度渐增,虽有观点认为这对火山活动造成影响,但缺乏确切依据。他说,自己虽然长期从事研究长白山活动,但很难预测再次喷发时间,目前需要各国合作开展研究。此前,韩国延世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洪泰京曾于 2016 年发布了一份研究结果称,朝鲜如果像冷战时代的美国那样进行类似规模的核试验,地震的冲击波将会促使长白山的岩浆涌出,造成火山喷发。洪教授根据朝鲜前三次核试验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前三次核试验诱发的地震(
3.9 级至
4.9 级)已对长白山的地表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果朝鲜核试验引发里氏 7 级的人工地震,将会对长白山产生 12 万帕斯卡的压强,从而促使火山爆发。地震波使得地下的岩浆急剧压缩后膨胀,同时喷出地表。洪教授表示:" 过去美苏进行核试验时发生规模 7 级的地震是常有的事。朝鲜进行核试验的丰溪里试验场离长白山只有 116 公里,人工地震将成为火山爆发的导火索。美国过去进行核试验曾造成里氏 8 级的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地震跟火山喷发没有必然联系。地震只是外因,火山自身才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要看火山里面有没有熔岩,如果全是空的,再强的地震也不会造成喷发。更何况,在 2002-2005 年的火山地震高峰之后,长白山至今依然平静。因此,很难用精确的震级对火山是否喷发进行判断,只能说两者之间有一定联系。就像生小孩,如果没怀孕,怎么着也生不出来。
唯有朝鲜在东北亚人口密集区进行核试今年 9 月 3 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9 月 11 日,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通过一份制裁决议。据统计,截至 9 月 3 日,朝鲜共进行过六次被证实的核试验。据我国环保部发布的测结果表明,本次朝鲜核试验目前未对我国环境和公众造成影响。对此,我国外交部发布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并予强烈谴责,声明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是中方坚定立场,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意愿。我们强烈敦促朝方正视国际社会在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坚定意志,切实遵守安理会相关决议,停止采取恶化局势、同时也不符合自身利益的错误行动,切实回到对话解决问题的轨道。
有媒体曾梳理朝鲜核试验对周边国家的后果和影响称,朝鲜核试验使半岛及其周边国家面临极大环境安全威胁。报道称,迄今为止,各国进行核试都是在广阔的无人沙漠或太平洋无人小岛上进行。唯有朝鲜在东北亚人口密集区进行核试。一旦朝鲜核试或导弹发射出现事故,地下水、地面土壤、空气将被污染,不仅使朝鲜半岛,而且使其周边国家遭受空前灾难。
据报道,近几次朝鲜核试验,中国境内均有明显震感,致使部分中国民众紧急疏散。今年 9 月朝鲜核试验时,就有网友表示," 延吉有震感,床在晃,感觉楼也在晃,柜门都晃开了。震了两次,每次
3、4 下。"" 长白山震感强烈,正吃饭,转眼找不到饭桌了,地震把饭桌晃到一边去了。"

新农保在农村老人消费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