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资料

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周恩来与初心使命

226 坐标: 317048 目录:/gongzuoziliao/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周恩来与初心使命以下是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周恩来与初心使命,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这个伟大的人已经用他的行为给我们建造了一座学习的丰碑,感谢周总理。1922年3月,24岁的周恩来在给觉悟社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这是周恩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后昭告友朋的誓言,也是他一生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动力。看似朴素浅白的一句话,里面有热情,有坚守,有牺牲,更有忠诚。

“为中华之崛起”而求索1898年,周恩来出生于一个破产的封建家庭。家与国的双重衰败,给了他深刻的生命感受和历史记忆。他曾说,我小的时候读章太炎先生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文章,当时虽然读不大懂,却启发了我的爱国的民族思想。1910年春天,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求学。在奉天,他对老师提问的精彩回答,至今还在世间流传——

老师问:“读书是为了什么?”中有的说,是为了帮助父母记账;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周恩来则出人意料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1913年,周恩来进入天津南开学校读书。这所新式学校在严修和张伯苓教育救国思想的指导下,人才辈出,周恩来成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中学毕业后,周恩来选择到日本继续求学。东渡日本前,周恩来回到沈阳母校看望同学,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周恩来又写下“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篇。一句赠言、一首诗篇,表明了周恩来的远大理想。

在日本的求活,打开了周恩来由异域观察故国的新视角。他除了深入观察、深入社会生活外,每日都认真写日记,真实地记载了他的所思所想。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平生最烦恶的是平常人立了志向不去行”,并立志“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

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_周恩来与初心使命

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_周恩来与初心使命
他重拾从国内带来的《新青年》杂志,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我从前在国内所想的全是大差,毫无一事可以做标准的”。于是,他很快投入到留日反对北洋政府卖国行径的活动中,并加入了“以联络感情、砥砺品行、阐明学术、运用科学方法新中国为宗旨”的新中学会。

周恩来1918年4月23日的旅日日记中,出现了“社会民主”“过激派”“赖宁(列宁)”“劳农”“社会主义”等夺人双目的字眼。这期间,周恩来还阅读了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等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书籍,思想在各种思潮的激荡中日益深化。1919年4月回国前夕,他写下一首诗《雨中岚山》,诗作朴实无华,表现了周恩来初识马列主义的收获和欢愉心情。

从前“谈主义,我便心跳”,“而现在我已得有坚决的信心了”1919年4月,周恩来从日本回国,随即投身五四爱国运动。他受邀主编《天津联合会报》,并参与发起组织觉悟社,逐步成为天津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由于领导请愿斗争被捕,系狱170天。后来,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自己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时说:“思想是颤动于狱中。”被拘代表们的狱中斗争情况和日记,由周恩来编成《警厅拘留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周恩来和狱友们学习讨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情况。正如他自己所回忆的:“这个时期,我的思想已从赞成革命而走向社会主义。但是由于我出身于封建家庭,我开始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乌托邦的。”

1920年底,周恩来踏上了旅欧勤工俭学的道路。周恩来在法国补习法文的同时,开始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对信仰的追寻。在确立信仰的过程中,他逐个剖析在西欧社会存在的几大思潮,认为无政府主义等都不能用、不管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共产主义思想在战后的欧洲受到关注,特别是北欧新俄政治,尤其夺取西欧人民的眼球。周恩来认识到,以共产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德、法、英等国共产的势力正逐渐壮大。特别是德国的共产较为活跃,员已号称30万人。法国的共产自从与社会分裂后,独立为共产,当时也已有大行发达的势头。

经过反复地学习和思索,周恩来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21年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了旅法的共产早期组织,同年7月,旅欧共产早期组织与国内北京、上海等共产早期组织一道,共同发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在确立信仰的过程中,周恩来也收获了爱情。邓颖超晚年回忆说:“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指周恩来)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段有关爱情和断头台的回忆,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生死与共的爱情盟誓。甜美的爱情和坚定的初心和使命,伴随着他们一起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直到生命的终止。

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宣言》宣示的正是共产人的初心和使命。1936年,周恩来曾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在赴法国之前,我从译文中读过《共产宣言》。”在德国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纪念馆,还保存着周恩来延安时期读过的《共产宣言》。周恩来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正如他自己在延安整风中所说:“经过大革命和白色的锻炼,坚定了我对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我做工作没有灰心过,在敌人公开压迫下没有胆怯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如此。终其一生,周恩来都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_周恩来与初心使命

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_周恩来与初心使命
周恩来曾经说过:“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信仰的力量,支撑周恩来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岁月。1980年8月,邓小平曾对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形象地描述了周恩来的工作状况:“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而在身边工作人员眼中,这样的工作状态更加具体可感。据周恩来秘书纪东回忆:“文化大革命”中,“凌晨或深夜他回来,有时候累得不成样子,看他走的步履非常地艰难,拖着两个腿,非常地疲劳。我在给他开车门的同时,他就把整个身体,趴在了我的身上,我右手揽着他的腰,左手牵着他的左手,那么一步一步地把他拖回到办公室里,还得坐下来,在那里继续,批我们给他放下来的那么厚厚的一大摞的文件”。

1972年5月,周恩来被诊断患有癌症,直到1974年6月1日才不得不住进了医院。据记载,1974年1月至5月期间,周恩来的实际工作量为每日工作12至14小时有9天,14至18小时有74天,19至23小时有38天,连续工作24小时有5天。此外,从3月中旬到5月底的两个半月内,除日常工作外,共计参加中央各种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其他会议和谈话57次。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去世,共做大小手术13次,约40天左右就要动一次手术。住院期间,周恩来会见外宾65批,在接见外宾前后与陪见人谈话1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医院开会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7次。每次会见时间大都是1小时左右,最短的一次15分钟。

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见到了《共产宣言》中文版的首译者陈望道。他殷切地对陈望道说:“当年长征的时候我就把《共产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产宣言》,我真想再看一遍。”陈望道看着周恩来期待的目光,遗憾地摇了摇头。周恩来接着说:“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人的心病啊!”就在这一年的秋天,中文首译本《共产宣言》被找到了。而此时,周恩来已经走上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再也无法翻阅这本激励他一生的书了。

最新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周恩来与初心使命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关于学习演讲稿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周恩来与初心使命 关于学习演讲稿(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叫“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让我们好好想想,如果没有学习,就不会有传载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方块汉字,就不会有蒸汽机、电灯、电话的发明;如果没有学习,人类将永远生活在愚昧和黑暗的原始社会中,也同样没有了大科学家牛顿所站立的巨人的肩膀;如果没有学习,也就没有今天先进的科技与我们幸福的生活。

也许有的同学心里默默的在想,学习,哎,我一天到晚最怕的就是学习,学习很枯燥,也很乏味,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谈不上快乐了。可是,同学们,你可知道,在炮火硝烟的战争中,有多少与我们医院打的孩子,他们没有教室,没有学习,哪怕有个学习的地方,也每天都提心吊胆,还必须有人站岗放哨,以防敌人发现;你可还知道,当年为了集中营里可爱的小萝卜头能学到知道,难友们与敌人作了多少次斗争;你可知道,可怜的小凡卡为了看书,被狠心的老板打过多少次;你可知道,为了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护教科书,张指导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孩子们席地而坐,以日月为灯,以石板为桌;你可知道,为了能够进入学校学习,现在还有许多生活中贫困山区的孩子把自己捡破烂的钱作业学费——面对这一切,面对他们,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说我们学习是痛苦的呢?


(一)
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_周恩来与初心使命

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_周恩来与初心使命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优美安静的学习环境,各式各样的学习工具,一应俱全的教科书,呕心沥血的老师,还有精心呵护我们成长的父母,我们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语文与历史课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深远文化,数学课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音乐课可以尽展自己的歌喉,体育课可以健康我们的体魄,科学课上我们可以去认识大自然的奥秘,社会课上可以尽览世界风情民俗——在不断地学习中,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素养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在逐渐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

当然,我们也只有认真地学习,细心的学习,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才是快乐的。我们不应该把学习看成是差事,不应该去敷衍它,只有想去学习的,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才会真正体会到它的快乐。让我们再温故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说过的这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同学们,让我们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认认真真地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真正的快乐。

关于学习演讲稿(二) 作为大的我们已经不需要像小学时让老师逼着我们去学习,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念,因势利导的把自己的兴趣加入到自己求学的意志中去。 现在的我们有太多的自由时间,大多数同学不知道该怎么样有效的利用好这段时间,自己本身的惰性,还有环境的因素也会影响到我们自身。使我们白白的浪费这么多宝贵的时间。

在这里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学会自主学习,发挥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让有目标的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查找自己所要问题的答案,再在“当堂训练”中去证明和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这就让每一个都动起来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自主学习,可以发展全体。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发展全体。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状况是,学习自觉的,实际上就是学习主动性强的,学习成绩上去了,而那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习不主动的,也就成了后进生。我们现在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每个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要让原来的后进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学习的信心;发挥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发展自身的巨大潜能。科学家发现,人类贮存在脑内的能力大得惊人,人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要是人类能够发挥一大半的大脑功能,那么可以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忽视自身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而是要充分相信,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作用。

学习分几种,有主动学习的,有被动学习的。象自主型学习的孩子他在学习时都处于主动探索状态。主动探索的孩子他的成绩就提高的快,如果被动学习,孩子也能提高成绩,但是成绩幅度很小,特别是在被逼迫下学习的孩子,他们的成绩就非常差了。而在现实中有相当多的不知道如何去参与到自主学习之中。这就要就教师学会去如何启发自主学习了。

首先,要让产生学习的兴趣。其实自主学习并不难,它并不仅仅是优秀的专利。()通常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是一环套一环的,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也就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逻辑加深。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地方属于正常现象。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记号或通过学习小组交流获得收获。当老师在课堂讲解这方面的内容时,就会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的薄弱环节。要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也要及时指点迷津。要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如应基于哪一方面思考,这个问题应从哪个角度考虑,或是从哪个方面提出问题。而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教师应当是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速度。

最后,充分利用课本的小练习如做一做,练一练,议一议等。让在自主学习中运用好书本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同时要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充裕的时间,让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的自主学习走过场。那种担心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为的学习活动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为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这是我自己关于学习方面的感想,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关于学习演讲稿(三)


(二)
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_周恩来与初心使命
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_周恩来与初心使命
学习《史故事100讲》观有感_周恩来与初心使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