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日记

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

maijing 坐标: 380931 目录:/zuowenriji/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亲爱的光。你还记得你说过的你的梦想吗。你说你想坐绿铁皮的火车,一起去旅行。我也想去。我想和你一起去。我们一起离开吧。坐着轰隆隆的火车。去轨道延绵未及的远方。一起离开。我就只想带几个人。原谅我的自私。最好就是我们俩。人多了我会觉得害怕。你肯定会笑我矫情。但是真的,我真的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

拼命地宅各种话题,各种笑话。拼命地咧开嘴笑。我很害怕。害怕你觉得我乏味。其实我真的是乏味的。我的笑话,说了那么多遍,反反复复就那么几个。我的笑容,一遍一遍地练习,可是总是觉得底气不足。所以我就想我们两个人去。

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

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
坐火车。从亚洲一路做到欧洲。在火车上几个星期。看山,看田地。可能什么话也不说。就这样静静地靠在一起。我跟你一起最放松了。不用笑着坚强。不用顾及周全。什么都不用做。你有没有发现。我一直都没有告诉你。每一次你提议出去玩,我都是立马答应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对你百分百的信任。

或许是自然而然地赞成你的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满满的都是相信。我有的时候也幻想着。如果某一天,我撑不住了。我对你说。光,我们逃吧。你会不会也自然而然地说,好。想也不想。去哪都不重要。我想和你一起去。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最好最好的。

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

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
好到我已经忘记你是一个男生。忘记你以前内向的样子。是不是因为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你的小太阳。温暖了你呢。我不知道我在你心里是不是也像你在我心里那样重要。无可去代。我们逃吧。逃得远远的没有人能够找到我们。你肯定会说,那要带很多很多的钱。不然没法活下去。

呵呵。其实我想说。亲爱的光。即使有一天,我们没有钱,什么也没有。你对我说,我们走吧,走的远远的。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你。你对我,就是那么简单地重要。【扩展阅读:每日经典十句话之为人处世篇】


1、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进。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你若不想做,会找一个或无数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想一个或无数个办法。
4、有一颗平常心。没什么大不了的,好事要往坏处想,坏事要往好处想。

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

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

5、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6、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
7、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8、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因为谁也不是懦弱到连自己受了侮辱也不能报复的。


9、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10、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最新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变成“曾经的自己讨厌的样子”,真那么糟吗?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文/,豆瓣“长大了,想当个科学家!”

这话还在耳边回荡,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四年了。想一想,那是我第一次明确的嚷出“长大后想干什么”。而我最讨厌成为的呢?嗯,不想当一个写字的人:因为小学写作文,翻来覆去,写了草稿还得誊(我们语文老师的要求,为了以后有上级老师来参观时,显得好看些),写得太累了! 然后,现在,我没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确切说,这点兴趣,在初三物理课做受力分析、画电路图时,已经消磨殆尽了。我成了个靠写字谋生的人:一个以前自己讨厌的人。

偶尔和人聊起来,大家会像发现“呀,小时候喜欢同一个女明星”似的,羞赧又兴奋的承认,他们也想当科学家,或者想当医生。为什么呢?嗯,因为科学家感觉无所不能!现在想起来,当时支撑我当科学家的念想,也不过是《机器猫》里各类神奇的机器、制造阿童木的那位博士,以及制造阿拉蕾的则卷千兵卫博士……至于科学家实际是怎么回事呢?不知道。喊出那个理想时,所抱持的,可以说是理想,也可以说是……无知。当然,孩子的无知,通常是可以被原谅的。

十年之前,我和一位朋友合作改过剧本。深夜的上海,我们边在避风塘改剧本,边讨论着马拉默德和托马斯-曼的小说,然后,我们一起吐槽那个剧本的作者:“写的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编剧这行当真这么好混么?……花点时间写够就好了么?”然后我们理所当然的发誓,将来要一直写自己的文字,绝对不做编剧。当然这次我们醒悟得比较早。两年之后,当我自己试图写一个短剧本时,已经明白自己当年多么蠢了,而那个朋友现在成为了一个认真用心的编剧。

上大学之前,我在无锡家里,时常和我爸看篮球赛。我们偶尔会吐槽“解说怎么连这个球员都不认识”、“话太多了!”、“这里胡说八道嘛”,然后我认真跟我爸说:“我将来有一天,做了解说,一定不能这样子。”2008年,我开始在一个电视台做解说嘉宾,然后我发现,许多事儿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挂耳机的位置会影响音量;解说过程中语速会不自觉的变化;音量不能过高或过低;直播前一晚睡前不能喝水不然次日会黑眼圈;有哪些话是解说过程里不能说的;有哪些笑话是不能讲的——我有一次看录像,听到了自己的解说,感觉奇奇怪怪的。然后我就想:真是,以前太敢说了。

我有个朋友,许多年前,提起相亲就杀气腾腾,提起结婚就火冲顶梁,喝了两杯酒,就会通红着脸,酒杯底敲着桌子说:哪怕死也不跟父母妥协!最讨厌做爸爸了!!——现在,他朋友圈里是带着妻子、孩子和父母出去游玩的照片。私下吃饭时,他用很温柔的语气说:孩子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明明不好看,但真有了,就喜欢得很呢……

王小波当年说,他偶尔也写些不负责任的文字,后来看看,恨不得让先生们打他几棍。凡是以写文章为志趣的人们,一定都有类似的念头。回看少时写的许多东西,大概都觉得,还是不让人看见为好。不写文章的人,大概在过年过节时,听亲戚回忆小时候许多扯淡的话语,也会有“妈的那时说的做的都是些什么呀”之感。我有许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比如去里斯本看大航海纪念碑;有些没有实现;有些现在想起来,只觉得当时傻气得很,比如,“当个科学家”。这甚至跟自不量力无关,我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家。

“人总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这句话近来流行得很,哀婉着青春的流逝、初心的消散、理想主义的凋零,仿佛梦碎灭的声音。倘若如此,的确值得凭吊。但前提是,那些梦想确实有价值。我清楚记得,我小学有位同学的梦想是当皇帝,可以管许多将军,而且绝对不要做皇帝之外的职业——这都怪我借给他看了太多连环画。现在,嗯,他应该也成为他所讨厌的人了吧。

人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并且放弃一些理想,这可能并不是那么坏的事。因为,少年时自己讨厌的样子,也许并不一定是因为那个样子很市侩很庸碌。还因为少年时自己很中二,很无知,而且不肯去换位思考他人的难处;少年时的理想被放弃,也许并不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热血和勇气了,而是因为那个理想的塑造是出于无知和狭隘。就像少年时跟着林黛玉一起嘲笑刘姥姥的人,也许长大后会明白一点刘姥姥的苦楚,意识到林黛玉说出“母蝗虫”三个字时的刻薄。许多人觉得要一路不回头的才酷,但陶渊明这么酷的人,还是转了个身,“觉今是而昨非”了。

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固然不是什么太让人开心的事,但是,曾经的自己,其实也未必那么纯真无辜。大多数人小时候,比起他们成长之后,可能都是个自我中心的、自恋的、无知又狂妄的熊孩子。 人有一种倾向,即无限美化过去:少年时做的梦,犯的错,都是可珍贵的,哪怕初恋是个人渣,也是个俊美的人渣,因为是初恋嘛;母校再差劲也不许人说,因为是青春嘛……但大多数人的青春其实没自己想象中美好。万事皆有尺度,理想主义和狂妄甚至自我中心,可能只有一线之隔;许多所谓少年纯真的情怀,也可能只是自我中心、恶意的狂妄或吹牛——这在成年世界也不罕见。

而曾经的、不知道世事疾苦的那个自己,所会讨厌的现在,可能并非有意为之。毕竟众生都在被世间流水推动,大多数人,其实并没那么多的选择。大多数人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多少也是因为许多不得已:自己的欲望、亲人的要求、朋友的期待。不希望自己在意的人(包括自己)难受。现在的自己,未必因为沾染了红尘,就是错的,也许只是见识了更多;就像曾经的自己,并不一定因为青春年少,以及疑似很有情怀,就是对的,也许只是因为无知。所以,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可能并不那么可怕。

少年时有许多梦想是好事,成年后还不离不弃也很动人;但你没必要为每一个梦想买单或哀婉。 毕竟,我们那么珍视的、曾经的自己,也许很大概率上,只是个熊孩子。

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
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
讨厌故作开朗的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