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句子

朱熹《语录》 朱熹的名言

yunyi 坐标: 455625 目录:/weimeijuzi/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朱熹《语录》 朱熹的名言


1、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2、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 《四书集注》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
4、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5、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 《近思录》
6、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
——朱熹 《春日》
7、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朱熹
8、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
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10、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 《朱子全书》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12、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
13、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14、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15、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
16、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17、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18、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19、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20、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朱熹
21、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朱熹
2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


23、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
24、 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朱熹
25、 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 ——朱熹
26、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朱熹
27、 心统性情者也。 ——朱熹 《近思录》
28、 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朱熹 《近思录》


29、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朱熹
30、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朱熹
31、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朱熹
32、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朱熹
33、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


34、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5、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朱熹
36、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朱熹
37、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朱熹
38、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朱熹


39、 礼即理也。 ——朱熹
40、 十年浮海一身轻, 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上无如人欲险, 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4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42、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朱熹
43、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朱熹
44、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


45、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46、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朱熹
47、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朱熹
48、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
49、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 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朱熹


50、 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朱熹
51、 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朱熹
52、 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 ——朱熹
53、 天下事,坏于懒于私 ——朱熹
54、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朱熹 (www.siaNDian.com 闪$点情 话网)《近思录》
55、 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朱熹


56、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朱熹
57、 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

朱熹名言名句大全

朱熹的名言名句


1、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5、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 过量之酒。


6、礼即理也。
7、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9、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0、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11、朋友,以义合者。
1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4、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7、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18、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朱熹的名言有什么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介绍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朱熹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 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朱熹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 朱熹

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朱熹请及时采纳谢谢!

朱熹 《朱氏语类》

该书是南宋大儒朱熹与其门人对答的集录。全书共一百四十卷,由南宋末期的黎靖德编成,书的全名是朱子语类大全。朱子殁后,黎靖德收集其门人分记的语录(朱子所讲的话),将之编辑起来,并按其内容分类为二十六个项目。语类的内容生动,极具魁力。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当然,朱子所说的话,常因时间或对象的不同,及抄录者理解力的不同,而有不少互相矛盾的地方。但是,想要深入了解朱子学派的思想,探寻其问题的本意,朱子语类乃是最宝贵的资料。 朱熹,字元晦(1130-1200),宋代著名理学家。“朱子”,是其门人后学对他的尊称。朱熹一生主要从事儒学的研究和教学,先后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福建武夷精舍、湖南岳麓书院、福建沧州精舍等地聚徒讲学,从学者最多时达到数百人。朱熹授徒,循孔子“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之法,鼓励弟子提问。而在师徒一问一答之间,尽得儒学性命道德之精微、天人事物之蕴奥,较之朱氏之经传,语更详明简要。朱门弟子,记录其师谈经、论事、明理之言,遂成“语录”。嘉定乙亥李道传辑廖德明等三十二人所记,为四十三卷,又续增张洽录一卷,刻于池州,曰“池录”。嘉兴戊戌,道传之弟性传续搜黄榦等四十二人所记,为四十六卷,刊于饶州,曰“饶录”。淳祐己酉,蔡抗又以杨方等三十二人所记,为二十六卷,亦刊于饶州,曰“饶后录”。咸淳乙丑,吴坚采三录所馀者二十九家,又增入不刊四家,为二十卷,刊于建安,曰“建录”。其分类编辑者,有嘉定己卯年间黄士毅所编一百四十卷,刊于眉州,曰“蜀本”。又有淳祐壬子年间王佖续编四十卷,刊于徽州,曰“徽本”。各本互有出入,又因翻刻不一,错讹间出。咸淳庚午年(1270),导江黎靖德集诸本之大成,删除重复一千一百五十馀条,分为二十六门,遂成定编,刊刻传世。 朱熹为有宋一代大儒,其哲学思想在宋代迄清末的七百多年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朱子语类》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直接阐述其哲学观点的,因而对研究朱熹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朱熹本人对编辑程颐语录有如下观点:“伊川在,何必观;伊川亡,则不可不观矣。”朱熹语录的价值,亦可作如是观。

该是南宋大儒朱熹与其门人对答的集录。 望采纳。。。。。。。。。。。

作家卡片 朱熹

朱熹出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学派之称,其游历甚广。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朱熹出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学派之称,其游历甚广。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怎样来理解朱熹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出处】出自南宋•朱熹《读书之要》【释义】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解析】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读书之要》中的一句话,原句是:“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道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先须熟读,伤感语录,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苛求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提高。如果不了解这一点,那么只会增加自己的负担。学习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学习计划,并切实遵守它;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认真读书,精于思考;遵循“无疑——有疑——解疑”的过程,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你就不会再为自己缺少知识而苦恼了。

朱熹说过的话举一反三的后语句

朱熹:举一而反三,问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意思是,指出一个墙角就知道其它三个墙角,问一个问题能够回答十个问题,这是学习的人深深用功、熟悉探究各方道理之后,前后左右都弄懂弄通了,才能达到的境界。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意思是:上天不降生仲尼,(人类)万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引申意思:孔子是一位大圣人,说出了人世间的许多真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礼义廉耻之说,指导人们的行为,使中国古代的人脱离原始性,不断地向道德和素质发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朱熹《语录》_朱熹的名言

扩展资料:《朱子语类》的社会价值


1、朱子讲学语录的内容涉及自然现象、生产劳动、物质文明、社会关系、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礼仪习俗等各个方面,不仅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反映了中华文明所倡人际和谐与天人和谐的价值取向,而且对时下抵御外物诱惑、重振道德良知仍能起到砥柱中流的作用。
2、朱子语录为中心探讨朱子集理学之大成的思想演变线索以及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夯实朱熹讲学语录的坚实文献和语言基础,阐发朱子语录所蕴含朱子学伦理价值体系的丰厚思想文化内涵,阐发朱子学中与时俱进且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人文精神。


3、今天的读者能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凝聚成中华文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认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形成世界上多元文明多向度雅俗交融的发展趋势和价值取向,这对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和不同文明的共存互补、平等发展也有不可忽视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子语类最新朱熹《语录》 朱熹的名言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朱熹的名言名句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朱熹《语录》 朱熹的名言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朱熹的名言名句朱熹的名言名句


1、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5、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6、礼即理也。
7、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9、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0、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11、朋友,以义合者。
1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4、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7、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18、渐渐向里寻那英处。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2、百学须先立志。
23、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4、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25、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26、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27、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2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9、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30、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3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不可轻。
32、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33、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34、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5、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36、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3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思。(www.sbkk
8.com)


38、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功夫,如何得?
39、看文字须大段彩看,耸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40、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思。


41、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42、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43、活到老,学到老。最新朱熹的名言名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诚信为本的名言警句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朱熹的名言名句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诚信为本的名言警句诚信为本的名言警句
1、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2、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3、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英)毛姆
4、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苏尤里·郁达列夫
5、看不见河底就不要涉水而过。—英国谚语
6、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张居正


7、气吞万里的海洋,何等浩潮壮阔!但它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己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吸收地球的雪雨。—中国锦言
8、君子戒自欺,求自谦。—《海瑞集》
9、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葛洪
10、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11、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2、讲信誉,售货路自通。
13、毛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收录最全的唯美的句子网站
14、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15、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16、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17、民无信不立—孔子
18、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李嘉诚
19、经营信为本,礼当先。最新诚信为本的名言警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有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诚信为本的名言警句
1、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2、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3、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4、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5、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6、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8、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罗马
9、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10、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1、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西塞罗
12、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


13、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4、失去信用等于碎了的镜子,不可能修复。——德国
15、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
16、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7、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1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9、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2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21、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22、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23、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西塞罗


24、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5、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最高贵品质。——歌德
26、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27、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2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29、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汉·韩婴《韩诗外传》


30、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31、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32、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33、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3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35、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36、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37、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38、甚至上帝也助诚实勇敢者一臂之力。——米南德
39、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40、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41、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42、信用是无形的资产。——日本
43、坦白是诚实与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44、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4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46、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
47、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48、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法国


49、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50、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51、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瑞士阿米尔
5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53、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刘向


54、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西塞罗
55、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56、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57、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58、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59、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60、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
6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62、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斯宾诺莎
63、忠诚需要完完全全的真实。——夏尔丹


64、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65、一切的美德都包含在自我信赖里。——爱默森
66、靠着忠诚,你能与伟大的心灵为伴,有如一个精神上的家庭。——莫洛亚
67、语言犹如枝叶,行为犹如果实。——洪都拉斯
6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