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韩非子名言名句

248 坐标: 282208 目录:/mingrenmingyan/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韩非子名言名句


1、私行胜,则少公功。
2、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3、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4、自见之谓明。
5、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6、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7、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9、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10、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11、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12、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13、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4、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15、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6、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17、臣得树人,则主失。
1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19、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20、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21、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之分。
22、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23、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24、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25、禁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26、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27、自胜谓之强。
28、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29、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30、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31、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32、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33、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34、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3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3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37、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3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39、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4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41、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42、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43、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4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45、君无见其所欲。
4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47、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48、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


49、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50、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5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5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53、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5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55、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56、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57、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58、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59、慈母有败子。
60、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61、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62、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6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64、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65、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66、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67、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6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9、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70、不吹毛而求小疵。
71、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72、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73、散其,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74、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75、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76、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77、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78、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79、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
80、因可势,求易道。
8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82、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8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84、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8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86、欲速则不达。
87、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最新韩非子名言名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带翻译)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韩非子名言名句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带翻译)

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带翻译)


1.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采取同样行动的人,不可不加以审查[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2.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大凡人的本性,都是观点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观点不同的就相互反对。)(说明∶君主应使臣下的是非取舍同于自己的意志。)


3. 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依赖别人出于爱为我效力就危险了,依赖别人不得不为我效力才能平安。)
4.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君主最大的祸患就是信人臣下,信任臣下就反为其所制约。)
5. 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君臣之间的利益是相对立的,所以没有臣下是忠诚的,所以臣下得到利益,君主的利益就会丧失。)


6. 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不能亲近贤明的臣下,也不偏爱颇具才干之士。)(说明∶只保持工作关系,防止工作以外的关系,以免形成不良裙带、群)
7. 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任用贤明,那么臣下就会凭借自己的才干来要挟君主;随意用人,那么行事就不会成功。)(说明∶防止有本事的大臣架空君主)


8.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库府不得私贷于家,此名君之所以禁其邪。(群臣之间不许聚会,在军队之中不许私下结交,库府中的财物不许私下借贷给旁人,这就是高明的君主防范邪之事的办法。)
9. 上失扶寸,下得寻常。(君主有一点疏忽,臣下就会得到成倍的利益。)
10. 势不足以化则除之。(如果不能用威势来使臣下驯服,就将其铲除。)


11.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2.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3.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4.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5.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 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16.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7.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8.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19.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20.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21. 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22.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格外谨慎)


23.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谿(xi1),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24.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25.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26.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27. 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28. 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29.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所以经常有人淹死)


30. 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31. 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韩非子名言名句

韩非子名言名句

32. 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33. 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34.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35.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36. 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37. 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38.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39. 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40.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41.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42. 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43. 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44.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45. 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46.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47. 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48.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49.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50. 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51. 宫有垩,器有涤,则洁矣。(宫室结果粉,器皿经过洗涤,就都会干净了。)
52. 镜执清而无事,美恶从而比焉;衡执正而无事,轻重从而载焉。(明镜清净而无为,好与坏因此而明辨出来;秤杆端正而无所作为,轻与重会因此而称量出来。)
53.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不使用辅助工具而只凭自己的感觉来度量,即使是奚仲那样的巧匠也做不成一个车轮。……如果君主能够以刑罚之术为本,普通工匠懂得使用辅助工具,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失误了。)


54. 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摇动树木的人如果一一拨动树上的叶子,即使劳累也不能全部让叶子动起来;而左右摇晃树干,那么所有的叶子都会摇动起来。)(说明∶应以法律作为主杆)
55. 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处理,那么就不必劳累身心也会有所成就。)
56. 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群臣恪尽职守,百官行事有法可依;君主根据他们的能力加以任用,这就是遵循常规。)


57. 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所以明君依据法令来任用臣下,而非随意任用;依据法令评定功绩,而非随意评定。)
58.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无法端正面目;人失去了大道,就无法解开自己的迷惑。)
59. 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废弃常理而尊崇贤者就会导致国家混乱,舍弃法律而任用智者就会导致国家危亡。所以说∶要依法而行而不能听信贤能之士。)


60. 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得到高官厚禄是因为建立功绩,受到诛杀惩治是因为触犯法令,臣下如果明白这一点,机会拼命效力,而并非认为自己只是忠君了。)
61. 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贵鬼。(当人患病的时候就会尊敬医生,遭遇灾难的时候就会敬畏鬼神)(说明∶欲在法律控制、引导之下,则民将少欲)


62. 固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所以虽然有嘴却不私下发表 议论,虽然有眼睛却不私下探,而只有君主掌控着一切。)
63. 不劲直,不能矫。(不刚劲耿直,就不能矫正邪之风)
64. 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检审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治国之术大到不可估量,深到难以测量,考核臣下的言语与行为是否一致,检验他们的言行是否合乎法度,恣意妄为的立即诛杀,这样国中才不会出现祸患。)


65. 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所以弃用自己的才干而依据法令来才定赏罚)
66. 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刑罚轻并非是仁慈,诛罚重也并非暴戾,只是适合现实情况而已。)
67.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现在想要用先王的法度来这里当今的臣民,和守株待兔是一样的)
68. 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如果冬天封冻得不够彻底,那么春夏的草木也不会茂盛生长。)(说明∶事先将危害国家的一切 不良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69. 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所以治理的最好的国家,赏罚分明而民众没有怨恨)
70. 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赏罚没有法度,国家虽大而士兵疲弱,那么其土地和人民迟早会被其它国家所占有。)
71.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72. 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君主的奖励与赞誉微薄,而出言有难以兑现,臣下就不会为其效力,君主的奖励与赞誉丰厚而且很少食言,臣下就会拼死效力)


73. 无偸赏,无赦罚。(英明的君主不会随意施以赏赐,也不会赦免本应处罚之人。
74. 无功者受奖,则财溃而民望。(没有绩效的人受到奖励,那么就会导致财物匮乏而民众抱怨。)
75. 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那么过重民众就会敬畏掌权的大臣二轻视君王,于是也就会归附大臣而与君离心离德了。)


76. 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所以君主亲自掌握赏罚之权,那么群臣就会畏惧他的刑罚而追求他的奖赏了。)
77. 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不赦免死刑犯,不宽宥应受刑罚之人,赦免和宽宥都是权力的滥用。)
78.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不能逢迎权贵,就像墨绳不能迁就弯曲一样。)
79. 禁,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有所禁止,是君主之道,必须公私分明,严明法纪,不徇私情。)


80. 有贤不肖而无爱恶。(君主应当明辨贤愚,但不应该因其贤愚而喜爱或厌恶。)
81.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举荐外人不排除自己的仇人,举荐亲近的人不排除自己的儿子。)
82. 恩怨不入公门。(不因私人之间仇隙而影响公务)
83. 君子去泰去甚。(君子行为处事要适可而止,不应过度)
84. 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褔与咎。(不亲自处理事务而明察臣下干练与否,不亲自谋划而能够知道臣下行事的祸与福。)


85. 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治理国家就好像洗头发一样,即使是洗掉了一些头发,也一定要洗干净。因脱落的头发而惋惜,却忘了新发会因此而生长,这就是不懂得权衡利弊。
86. 刑当无多,不当无少。(刑罚恰当就不会嫌多,刑罚不当就不会嫌少。)
87. 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褔成。(道就像水一样,落水者喝多了就会死,干渴的人喝得适量就会生存;又像兵器一样,愚笨之人用阿里泄愤会招致祸端,圣人用来诛伐暴徒机会为民造福。)


88.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吹开皮上的毛来寻找细小的疤痕,不洗净器物上的污垢来查看微末的缺陷)
89.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下等的君主尽自己的才能,中等的君主能够竭尽他人的力量,上等的君主能够竭尽他人的智慧)
90. 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进言者自然会表明他的主张,行事者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将效果和主张相比较,君主就不必亲自处理事务,而实情自然会显现出来。)


91. 一听则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一一倾听意见,愚蠢和智慧就不会混乱而辩识不清,善于督促臣下,臣下的优劣就不会混杂而判断不明)
92. 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所以臣下提出主张,君主根据主张命其行事,再依据结果来考核他们的功效)
93.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可能两者都成功)


94. 知术之人为工匠也,不得施其技巧,故屋坏弓折;知治之人不得行其术,故国乱而主危。(懂得方法的人做工匠,却不能自由施展技巧,所以造出的房屋会倒塌,制出的弓会折断;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无法推行他的方法,所以国家就会混乱而危及君主)
95.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在小事上耍小聪明的人不能让其谋划大事,在小事情上忠心的人不能命其主管法律。)(说明∶这样的人缺乏全局观)


96. 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起不前,虽臧获不托足其轸也。(现在有一匹马在这里,外表看上去像一匹良马,但是用鞭子赶它不走,用缰绳拉它不动,即使是卑贱的奴婢也不会将其当成骑乘的工具。)
97. 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因为事先说的目标太低,这种危害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功绩,所以应该处罚。)


98. 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使臣下所任职务不相干涉,相互之间就不会发生诉讼;使一个人不兼任多个职务,就能令其充分发挥才干;使臣下建立功绩不同,就不会发生争执。)
99. 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如果依据众人的赞誉而启用贤能,那么臣下就会与君主离心离德,而私下相互勾结。如果通过朋的举荐而任官,那么民众就会追求交游结而不愿遵循法律)

10


0. 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不谨慎行事,不隐藏实情,贼才会有机可乘) 10
1. 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下闭塞君主获得信息的渠道,那么主上就会丧失其君位。) 10
2. 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君主的权势不可以借由臣下使用,君主失去一点权力,臣下就会得到很多的利益。) 10
3. 上下易用,国故不治。(君主亲自处理繁杂事务,而臣下反而掌管大权,国家就是因为这点猜无法治理的。)

10


4. 威不贰错,制不共门。(权威与法令不能由君臣双方共享) 10
5.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一国之中二人掌权,任何事都不会有所功效。) 10
6. 其事不当,下考其常。(如果君主处事不当,那么臣下也会将其作为成例来效法。) 10
7.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君主如果不将臣下的言行相互验证,那么就不会了解真实的情况。) 10
8. 陈轻货于幽隐,虽曾史可疑也。悬百金于市,虽大盗不取也。(将便宜的东西放在幽静偏僻的地方,及时是曾参、史猷那样的高洁之士也有盗取的嫌疑,将百金悬挂在闹市,即使大盗也不会去抢夺。)(说明∶依重法严保,引导人民的行为)

10


9. 上无其道,则智者有私词,贤者有私意。(君主不以法治理,那么智者就会有违法的言论,贤者在私下也会有不轨的意图) 1
10. 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一旦君主怠慢倨傲而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弑君夺位的灾祸。) 1
11. 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君主言行浅薄,而将心意泄露无遗,行事不能周密慎重而失言泄露给臣下的,就会有亡国的祸患。)

1


12. 藏怨而弗发,悬罪而弗诛使群臣阴憎而愈忧惧,而久未可知者,可亡也。(对触犯众怒的臣下不处理,对犯罪的臣下迟迟不加以法办,就会使得群臣暗中憎恶和恐惧,这样久了还没有发觉,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1
13. 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毫无功绩者得富贵,尽心竭力者贫贱,如此就会使臣民怨恨在心。) 最新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带翻译)可以看看这篇名叫韩非子名言名句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带翻译)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韩非子名言名句韩非子名言名句


1、私行胜,则少公功。
2、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3、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4、自见之谓明。
5、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6、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7、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9、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10、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11、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12、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13、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4、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15、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6、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17、臣得树人,则主失。
1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19、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20、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21、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之分。
22、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23、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24、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25、禁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26、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27、自胜谓之强。
28、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29、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30、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31、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32、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33、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34、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3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3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37、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3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39、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4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41、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42、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韩非子名言名句

韩非子名言名句

43、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4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45、君无见其所欲。
4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47、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48、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
49、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50、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5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5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53、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5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


55、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56、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57、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58、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59、慈母有败子。
60、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61、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62、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6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64、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65、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66、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67、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6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9、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70、不吹毛而求小疵。
71、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72、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73、散其,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74、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75、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76、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77、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78、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79、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
80、因可势,求易道。
8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82、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8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84、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8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86、欲速则不达。
87、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最新韩非子名言名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韩非子寓言故事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韩非子名言名句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韩非子寓言故事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3、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4、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6、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8、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9、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10、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1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2、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13、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14、凡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15、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16、故为人臣者,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17、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1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


19、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20、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21、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22、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23、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24、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25、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6、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27、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28、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29、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30、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31、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32、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33、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34、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35、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36、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37、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


38、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用私。

韩非子名言名句

韩非子名言名句

39、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40、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41、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42、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4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订下心愿,志向是难的,不在胜别人,而在战胜自己的懒怯疑。)


44、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45、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46、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47、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48、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49、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50、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51、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52、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53、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5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5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56、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5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58、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59、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6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61、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62、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 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63、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64、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6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66、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67、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68、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6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70、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71、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72、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73、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74、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75、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76、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77、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78、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79、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80、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81、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82、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83、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84、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85、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所以经常有人淹死)
86、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87、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8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89、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90、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91、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92、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93、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xi1),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94、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95、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96、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97、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98、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韩非子寓言: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讳疾忌医 杀猪教子 三人成虎 中饱私囊 子罕辞玉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螳螂捕蝉 老马识途 宋人疑邻 和氏之璧 买椟还珠揠苗助长 一鸣惊人 有的放矢 恶贯满盈 舍近求远 进退维谷

韩非子名言名句
韩非子名言名句
韩非子名言名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