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侈辞,竞诡辩,饰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克己须要扫除廊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天理即人欲最新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传习录翻译:王阳明《传习录》经典十句,品读“心学”第一书!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传习录翻译:王阳明《传习录》经典十句,品读“心学”第一书!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一、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 【译文】耳目口鼻四肢即是身体。如果没有心,四肢怎能视听言动?心想要视听言动,若没有耳目口鼻四肢,就做不到。因此,没有心便没有身,没有身便没有心。
二、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译文】徐爱问:“只从心的角度去求‘至善’,恐怕会导致忽略天下的各种事理。”王阳明回答道:“心就是理。天下根本没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请看下面传习录翻译图片1
三、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译文】物理不在吾心之外,离开吾心而求物理,就不会有事物之理的存在。
四、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译文】心外不存在物,心外不存在事,心外不存在理,心外不存在义,心外不存在善下条。↓请看下面传习录翻译图片2
五、爱昨晓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从心上说。先生曰:“然。……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译文】我(徐爱)昨天早上曾思考,格物的物字就是事字,都是从心上而言的。阳明答道:“的确如此。……所以我说没有心外之理、没有心外之物。”
六、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请看下面传习录翻译图片3七、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译文】今译身体之主宰是心,心的发动表现为意,意的本质状态是良知,意的指向构成事物。
八、凡意之所用,无有无物者。有是意,即有是物;无是意,即无是物矣。物非意之用乎?
【译文】凡是意识的活动,都有具体的事物存在。有了这个意,便有了这个物;没有了这个意,就没有了这个物。难道物不是意识的发用吗?↓请看下面传习录翻译图片4传习翻译经典十句录录》:王《阳明》■
九、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译文】一天,王阳明游南镇,一位友人手指岩石中的花树问道:“如果说天下无心外之物,那么不知这颗花树,它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又有何关联?”王阳明回答道:“你未看见此花时,此花与汝心一起同归于寂然不动之世界,当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与你的心一起明亮起来。由此可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十、比如面前见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见天,也只是昭昭之天。只为许多房子墙壁遮蔽,便不见天之全体。若撤去房子墙壁,总是一个天矣。不可道眼前天是昭昭之天,外面又不是昭昭之天也。于此便见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
【译文】比如面前所看到的天,是光明之天,而东南西北所见之天,也不过是这个光明之天。只是由于周围有许多房子墙壁遮挡了我们的视线,所以就看不见天之全体了。如果将这些房子墙壁撤去,那么,这天依然是一个天。不能说眼前看见的天是光明之天,(看不见的)外面的天却不是光明的天。由此可见,一节之知便是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是一节之知。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