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你最大的问题,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linlingling 坐标: 454117 目录:/jingdianyulu/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你最大的问题,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你最大的问题,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文/慕容素衣 一个月以前,微信上一个同校的师妹申请加我为好友,我通过之后,师妹迫不及待地切入正题:师姐,我好羡慕你的生活,我从小就喜欢写作,该如何才能过上以写作为生的生活呢? 我问她:你现在开始写了吗?

她回答说:还没有,因为做为一个新人,写好了也没有发表的途径。 我忙说怎么可能,现在网络平台如此发达,写言情可以去晋江,写玄幻可以去起点,写随笔可以去豆瓣,写杂文可以去天涯,不管你写什么,总能找到发表的平台。 她礼貌地感谢过我后,表示要好好去研究一下。 半个月以前,这位师妹又来找我聊天。我以为她已经研究出成果了,便问她最近写文进展如何。

谁知她犹豫了一会儿,告诉我说:师姐,我还没想好到底是写小说还是写散文呢。 我问她:那要看你想写什么。 她考虑了好久才回答说:还是小说吧,不过我听说小说要红很难,大家都只读得进鸡汤,哪有耐心读小说。 我告诉她,那要看你自己擅长什么了,不是每个写鸡汤的都像咪蒙一样红,也不是每个写小说的都无人问津。 她说那我自个儿再琢磨阵吧。

就在三天前,我在群里碰到她,问她琢磨得怎么样了。 这小师妹理直气壮地回答说:还没呢。原来她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担心中:师姐,我听说现在盗文和侵权很厉害,要是我把文章发在网络上,会被盗文吗? 我只好告诉她,这个问题我就无法保证了。 听了我的回答后,师妹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我估计她还将一直纠结下去。遥想当年,我刚在网络上写文章时,根本没考虑过盗文之类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思虑周全得很啊。

做为写手界还算资深的老司机,我常常收到一些关于如何写作的私信,通过总结发现,这些初学写作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开始,比如说: 写小说前,要不要写大纲?做为一个新手,如何写出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写作时,该不该考虑市场? 对于这类问题,我只能统一回答:快去写吧。立刻,马上。 我不是偷懒取巧,而是因为所有和写作有关的问题,只能在写作中得到解决,事先想那么多有的没的,都没用。

02

你最大的问题_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你最大的问题_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环顾周围,像我师妹这样想太多的年轻人,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你是不是想去环游世界,却又担心自己存款不够多,外语不够好,以至于迟迟迈不出最初一步,连走出国门去外面看看都无法开始? 你是不是想继续深造,但顾及到一旦离开了原有的位置,很快就会被人取代,以至于根本不敢轻易离开?

你是不是想开始创业,但考虑到自己毫无经验,经济大环境又不够景气,所以压根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些“想太多”的人,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总是会顾虑重重。他们不是不想开始,而是在开始之前,想等待一个最完美的时机。他们最喜欢说的就是,等我怎样怎样了,我就如何如何: 等我财务自由了,我就去做真正喜欢的事;等我选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店面,我就去开家小店;等我英语学好了,我就去国外旅行……

这些“想太多”的人,总是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纠结上,他们总是想等到一切条件都足够成熟时,才开始去做。可事实上,永远都没有万事就绪的时候,你想等到一个完美的开始,结果就是永远也开始不了。 他们总是设想着等什么都准备好了,然后再开始去做最想做的那件事。 通常情况则是,当我们把所有期待都放在然后上,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一个五百强公司的HR曾经跟我说过,他们公司每年都会对员工进行测评,结果发现,那些在公司表现最好,最受猎头青睐的员工往往不是一肚子idea的,而是行动力超强的。 所以他们在招人时,通常会着重考察应聘者的执行力,他们也许不是最有创意的,却是最善于将创意转化为产品的那类人。 03 做为一个从小到大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的雷厉风行者,我一度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在做一件事前想那么多,直到同样的事落到我自己头上。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一直在筹划着做一个个人公众号,但是眼看着今年已经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这件事情还在筹备之中。昨天,我在微信上和一个很久没聊过的编辑聊天,问他开始做公众号了吗,他发了一个尴尬的表情,说还没有。我说我也没有,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有些沉默。 就在年初的时候,我们俩还是多么地踌躇满志,兴致勃勃地告诉对方:我要做公众号啦!你要督我哦。

豪言壮语还在耳边,十个月过去了,我们压根都没有开始起步。对比起来,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新注册了一个公众号,尽管一篇文章也没有发布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还是因为顾虑太多吧。就拿做公众号这件事情来说,我有太多太多的担心:担心写不出爆文,担心写的文章没人看,担心涨不了粉,担心无法及时更新,担心即使更新了也无人关注…..

这些顾虑阻碍了我,让我将做公众号这件事一再延迟。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想太多的人了,因为他们和我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担心,我们害怕的事情看似千姿百态,其实质却是一样的——我们都害怕自己在竭尽所能后,收获的仍然是失望。 所以我们宁愿将手头想做的事无限期往后推延,好像只要不去开始,那些担心的事就一样也不会发生。

为了避免努力之后的失望,我们干脆就不去努力。但是这样真的就不会失望吗?不会的。 天长地久下去,也许我们避免了种种设想中的失望,却逐渐累积了另一种失望——那是对自身怯懦和拖延的失望。 失望有很多种,可当一个人开始厌弃自己,那才是最致命的,这样的失望,才是真正的失望透顶。人最怕的,是还没有行动前,就找出各种理由和借口来,说服自己不要开始。

04 杨绛先生曾经给一个年轻读者回信说:你最大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少而又想得太多。

你最大的问题_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你最大的问题_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除了读书太少外,最大的问题往往是想得太多而又做得太少。 罗胖曾经提出过一句响亮的口号,“成大事者不纠结”。古往今来的成功者,的确都是执行力超强的行动派,他们很少纠结,他们想到一件事,就马上去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去修正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会设想着等到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再去开始。

乔布斯在推出苹果手机前,人们对智能手机的前景并无信心,他没有想太多,坚持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苹果一代还有着许多缺陷,可那又如何,那些缺陷都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升级换代中得到弥补。 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时,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笑,人们压根不相信,会有人真的去网上买东西。如果他非要坚持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时再动手,那么现在称雄互联网经济的霸主可能早已换了其他人。

当你还在踟蹰,当你还在纠结,当你还在期待一个万事俱备的开始时,行动派们已经早早地着手去做,久而久之,你们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你会发现,当初都在同一个起点上,可因为你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早已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我不是说让你行动前什么都不去想,而是劝你在行动前千万别想太多。想太多这件事,本身就是很耗元气的,日复一日的纠结,会消磨掉一个人的志气,让人在还没开始行动之前已经变得筋疲力尽。

你所要克服的,是瞻前顾后的担心以及对完美的执念。在做一件事之前,适当的筹划是有益的,过多的顾虑则是有害的。对于我们要做的大多数事来说,完成永远比完美要重要。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学替换成“行”,意思也是很恰当的。 与其在行动前就纠结着如何开始,还不如挽起袖子,说干就干。

你想要写出让人看得如痴如醉的小说来,那么就打开电脑,写下第一个字;你想要见识更广阔的世界,那么就走出家门,去你力所能及的远方;你想要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那么就花费更多心血去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让自己成为能够匹配更好生活的人。 你想要吃桃子,至少得先种棵桃树对不对? 别等到你垂垂老矣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地发现,你对未来有过无数种美妙的设想,可那一切都停留在了想想而已的阶段。

一个人能抵达多远的目标,归根结底取决于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筹划了什么。 幸运永远属于说干就干的那一小撮人。Just do it!

  • 你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 大学四年,你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孤独
  • 我们对成功者的最大误解
最新你最大的问题,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你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因为失败得太少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你最大的问题,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你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因为失败得太少 文/艾小玛 最近这段时间,我与一位许久没有见面的朋友联系上了。 我不知道说我们之间是“朋友”到底是否恰当。他是我的小学同学的哥哥,当时一心想考中央音乐学院的小提琴系,所以就找我了解了解音乐学院的情况。 第一次听他拉琴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没戏。一个人已经18岁仍然在这样层次的演奏水平,并且从未受过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专业训练,想要考音乐学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我总觉得他的音准和技巧有不少的问题,放在业余水平或许可以被接受,在专业考试则是完全不被允许的。

我对小提琴懂得不多,所以也只是婉言说几句,劝他放弃考音乐学院的想法。他气得发脾气,痛斥我一顿,批评我不懂得“只要功夫深,铁柱可以磨成针”之类的道理。我回家后恼火的要命,我妈知道这个事情后也批评我一顿,让我出去跟别人说话不要那么冲。总之,这件事情闹得我有点里外不是人。 你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因为失败得太少

这次突然之间他加我的微信,我们就简单聊了几句。我才知道他原来还在追逐成为小提琴家的梦想。他从大学里退学,找了一个老师专心学琴,每日除了练琴就是听唱片。多年来,他不仅考了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还包括西安,武汉,广州等地区的音乐学院。这些学校他一个都没有考上,每次都是在第一轮的时候就被下来。他没有放弃,呆在家里继续练琴,继续考学。今年,他已经快30岁了,仍然怀揣着一颗要考音乐学院的梦想。

你最大的问题_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你最大的问题_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他并不沮丧,对于未来和梦想有着充沛的基情,一种令人感到感动又觉得有点点心酸的基情。他跟我说J·K·罗琳被无数次拒稿才得以出版《哈利·波特》,舒伯特的才华埋没多年才被他人挖掘,阿格里奇亦有艺术事业的空窗期… …他坚信,所有的失败都将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只要有足够多的失败,人自然能从中吸取经验,在某天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他给我发了很多最近练琴的录音。老实说,我听了他的演奏,并不感觉有什么长进。技术层面依然是勉强吃力,肌肉像是怎么样都没办法好好放松;对于音乐的理解,仍然是浅显的,或许他有许多想表达的东西,却由于技术与基能的限制,导致无法演奏出理想的效果。他的这种程度去琴行教入门的小孩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音乐学院来说,还是有挺大差距的,而这个差距,可能是他无法用努力来填平的。

我很尊重他对于音乐的热爱。他有一种狂热,许许多多念过音乐学院的孩子可能都缺乏这种狂热;这种狂热是好的,通往大师的道路是需要这份烈火般的基情。问题是,并不是所有拥有这份狂热的人都能成为大师或演奏家。对于成为职业的演奏家而言,童年时代充足的训练与引导是必须的,错过这个阶段,后面的路就会很难走。是的,我们听过什么18岁以后才好好练琴,最后成为演奏家的故事。它发生的概率真的太低了,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问我,到底还要失败多少次才能成功?面对这个问题,我是真的觉得还挺为难的。既不能告诉对方“你不可能”之类的,这种话大概很多人都讲过,不再需要多我一个;再说,我对他的所作所为还是有点敬佩的。如果说“再走走看,人生就会好起来”,我又觉得自己在撒谎。我问他有没有考虑把这些精力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上,更快见效的事情上。

“不行啊。我不能让这些俗事阻碍我成为小提琴大师。”他是这样回答我的。他告诉我,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坚持练习8个小时以后,还狂做乐理和视唱练耳的题目。尽管迎接他的是一次又一次巨大的失败,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如果,把这份意志力放在其他事情上,可能早就获得成绩了吧?看着他这样拼命的样子,我开始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讲这样话连我都觉得自己非常浅薄。很多事情不能用结果来衡量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但是,看着他这样奋力地样子还是觉得有点难过。

人们经常觉得自己不能成功,是因为失败得太少。失败与成功当然是有关联性的,我做错题,经过分析,自然就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我走路摔跤,下次就会留意这个坑。不过,一味地认为只要尝试得够多,失败得够多就能成功,显然不对的。许多人之所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成就,不放弃是一个原因,自身的天赋与才能也是极其关键的。天赋和才能不是勤奋能够补上的,那种先天性的基能,卓越的想象力,敏锐的耳朵,这些天赋会伴随着良好的训练得到增强;但是,训练不可能把你从一个没有天赋的人变成有天赋的人,更加不可能让一个没有天赋的人变成优秀的演奏家,成为一个不错的业余爱好者就已经是极限了。从事自身起点太低太低的事情,就是有可能一直都做不出成果。

适合不适合,前面的道路是怎么样,这些问题都是要考虑的。我们不可能把问题完全看明白,要求每个人在行动前就遇见所有的可能性,这样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我们只能想办法在实践中认清楚道路,了解清楚自己做这件事情“到底合适不合适”。 就是想要去从事自己不适合的事情,难道不可以吗?我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人生又不是一定要以成功为目的,若是这个过程对生命有意义,就已经是很棒的了。旁人看来不成功,自己却过得十分满足,这也比浑浑噩噩的上班族要强很多啊。知道自己不行,仍然想要做;知道对方不爱自己,仍然要去拼命地挽留,这种尴尬和痛苦所带来的戏剧化,本身就让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多元,所以,我根本不反对人们去做“自己不适合”的事情。

我所不认同的是,将失败和成功之间构成绝对因果关系。仿佛做某件事情不顺利,真的是因为失败得不够多一样。抱着这样的心情,很容易看不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从而错过其他的机会。无法成为小提琴家的音乐爱好者,看清楚自己不能成功不是因为不努力、失败得不够多,而是由于起点的限制;他有可能会换个专业,去念个音乐学,艺术史等专业,业余时间拉拉小提琴,最终亦能度过美好的音乐人生。无论怎么样都当不成作家的家伙,并不代表要放弃文学去当个理科生,相反,他可以去读比较文学,英美文学,做一些有趣的研究。

承认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情,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可以稍微走到更宽泛的领域里,寻找到新的天地。如果苦苦地坚信“一直不能成功是失败的不够多”,反而有可能错过其他的机遇。这样的话,倒真的是挺可惜的呢。分页:12« 致女人 :九个坚持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本文标题:你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因为失败得太少

本文地址:

你最大的问题_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你最大的问题_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你最大的问题_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