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

605 坐标: 454062 目录:/jingdianyulu/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 文/雾满拦江 每天都有朋友留言,问些读书的事儿。有朋友求读书的方法论,有朋友要求推荐有用的书,有朋友想给自家孩子推荐好书,还有的朋友问: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这诸多问题,其实都是同一个。只不过,最后的问法,更坦率、更直接、更真诚。

我可以偷偷的告诉你——你的问题问错了。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 答案可以错,但问题最好不要错。答案错了,可以修正。问题错了,一切全错了。 对于那些寄望于读书改变命运的人,我只说一句——提出这些问题的人,哪怕你把自己读成了爱因斯坦,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真的。 我们好象说过美国智商最高的几个人,他们不仅是智商高,而且渴望靠读书改变命运。

但他们全都失败了。 美国智商排第一的,名叫罗纳德.K.霍弗林,智商接近170。 他是个读书的天才,拿到了两个学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哲学博士学位。 五学位,厉害吧? 但他孤独终老,一事无成,50多岁的人了,租住最便宜的房子,家具买不起,是从大街上捡来的。没有结婚,没有子女,也没有朋友。说话就象个未成年小孩,蠢萌无极限。

美国智商排名第二的,大概就是克里斯托弗·兰根了。 兰根在中学时疯狂阅读和学习,自修了高数、物理、哲学、拉丁文和希腊文。学到最后,他成为酒吧的保镳,一言不合就打架,靠拳头吃饭。 ——他们读的书,都超过了同龄时代的爱因斯坦。 但毛也没改变一根。 更别提命运了。 子曾经曰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的习字,在孔子时代指的是应用。 意思是说,读书或学习,真正的价值与快乐,在于应用。而复习,指的是反复实践应用,越应用越是得心应手。 阳明先生也曰:知行合一。知,是读书学习。行,是实践。阳明先生的观点,和孔子是一样一样的。 前段时间,一群孩子在网上又吵又闹,假装认真思考,曲解语义制造漏洞:啊,你说读书学习,是为了应用对吧?你是这样说的吧?行,好,你去菜市场,跟摊贩应用一下高等数学,请请请。

这些孩子说,高等数学没用,因为买菜时用不到。 熊孩子们这一手,当时就把好多教授玩懵圈了。 当我们说应用的时候,要注意你的语言范畴。 人生,可不止是菜市场买菜,你至少得先把买菜的钱,赚回来! 想赚到钱,就得参与社会化大生产,于职场上获取生存成本——你必须要脑子足够用,才能够更容易的获得经济自由。

比答案更重要的_是问题_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_是认知

比答案更重要的_是问题_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_是认知
而数学,它那严谨的抽象思维,正是用来训练我们逻辑意识的。他培养我们这样一种能力,能够迅速的透过现象,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现代教育的课程设计,多是用来训练我们的头脑,至少让我们别再提出拿高等数学去买菜的蠢萌问题。 高等数学不是用来买菜的,《诗经》不是用来骂娘的。历史不是拿来爬树的。智慧不是用来喂猪的——当我们还需要劳心费神,解释如此简单明了的道理时,就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认知! 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 智商排名第一的罗纳德.K.霍弗林,55岁那年最强记忆,是小学时,有个小女生开PARTY,却不欢迎他去。走过55年的人生,还拿小学时候说事,就是因为他的认知出了问题。 他坚信全地球人民都不喜欢他,因此拒绝与人交往,甚至放弃工作,把自己和整个社会隔离开。他在和整个地球上的人气:哼,你们不是不喜欢我吗?那我就不跟你们玩了,我把我自己关起来,躲起来,穷死我自己行不行?

智商不亚于罗纳德的克里斯托弗·兰根,也是这么个态度。都人到中年了,他还在对大学时代的教授耿耿于怀。教授们不主动为他奖学金,不肯为他调整授课日程。哼,你们不喜欢我,我也讨厌你们,那你们就在大学的课堂上嗨吧,我去酒吧里打架,敢来我的酒吧就打死你! 智商这东西,跟读书学习一样,都只是人生的资源——资源,开发出来才是资本。如果气将人生资源闲置,那些高智商,与读书学习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就全都失去价值。

罗纳德与兰根,就好比人生赛道上最具天资的选手,只要他们两个撒丫子跑起来,是没人跑过他们的。可是他们却只是怨气冲天,站在跑道边上发牢骚,为啥你们不喜欢我?为啥?既然你们不喜欢我,那算了,我不跑了。 读书,学习,实践,这些都是人生赛道上的装备。可有些怪人拿起鞋来瞧瞧,这玩意有用没用啊?也没法当帽子戴啊。再拿起帽子瞧瞧,这条短裤也不行啊,什么也遮不住啊,这也没法儿跑啊……

当你的认知错了,就会陷入到情绪困惑之中。 回到读书渴望改变命运的问题上来。注意这个词义结构:改变,命运。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的命运被固定了。被谁固定了?被你自己固定了!你的命运,在自己的手上。没人能够固定你的命运。只有你自己,才会以固化的观念,固定自己的命运! 知乎名士夏尔谢夫,讲了个故事。说当年赫赫有名的摇滚乐队Queen,有个吉他手,名叫布莱恩梅。他是史上排名第二伟大的吉它手,还是个做曲人,总之他是个红得发紫的大明星。红到60岁。

60岁,回家抱孩子。等等……布莱恩梅忽然想起一件事,咿,我大学时的专业,好象是天文学耶。可这辈子只顾玩摇滚,忘了专业课。 明星生涯不是梦,专业学习要补上。 于是,白发苍苍的布莱恩梅,来到了大西洋荒无人烟的孤岛,专门研究黄道光尘埃粒子的径向移动速度。这种光只能在深夜,没有月亮的没有地面光污染的地方才能清楚的看到。布莱恩梅就在孤岛上完成了他的观测与论文,拿了个博士文凭。

从大红大紫的摇滚明星,到孤岛上离群索居的天文学者,这不是跨界,而是人生实践的应有之义。 我们在《读唐史,学历史》栏目中讲过,唐代诗人高适,写过这样一首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脍炙人口,尽人皆知。 诗的名字,叫《别董大》。这个董大,又是谁呢?董大,是唐诗中重要励志标杆,他年轻时,人生梦想就是躺着吃,趴着睡,动一点脑子都委屈了他。无所事事,坐吃山空,终于把家业吃光光。成了个乞丐。乞丐最好,正合他的心思。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就这样讨饭,一直到50岁。

50岁那年,董大忽然感觉,他的人生,好象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比如读读书,学点音乐什么的。 英国的布莱恩梅,是60岁放下音乐,跳槽去玩天文。中国唐朝的董大,是50岁才放下打狗棍,去学习音乐。 一董大的人生选择,就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许多成名诗人,纷纷跑来结交董大,看不同的认知方式,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 当董大驾信认吃等死的人生观念时,他只能是个乞丐。

而当他读书,学习,并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他的人生就穿透了历史,从尘风汩汩的盛唐,一直走到今天。 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 50岁的乞丐,可以成为知名音乐家。60岁的大明星,可以成为天文学者。但有些人,把自己的命运,确定固化了。固化自己的命运,是一种认知。相信人生的不确定性,相信未来有更多可能,也是一种认知。所以,命运根本不存在改变之说。

只有不同认知的、人生实践。 如果你相信人生是确定的,命运是固化的,改变是需要惨烈付出的。那么,你就会如美国智商最高的罗纳德及兰根一样,刻意强化别人对你的影响。此二人之所以对多年之前的小事儿念念不忘,因为他们需要维护自己的旧认知,让自己坚信别人的影响重过自己的努力,哪怕这个理由根本无足以说服别人,但只要说服自己就行。

—错误的人生,要花费巨大的人生精力与成本,维系错误的认知。

比答案更重要的_是问题_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_是认知

比答案更重要的_是问题_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_是认知
而坚信命运根本不存在,人生实践才是命运的本身的人,生存起来就不需要那么劳心费力了。 变化的认知观念,会让我们的的读书、交友与做人处世的观念,随之改变。 读一本书,不是要求于立刻改变命运,这世上没有这么大本事的书! 读书的目的,是丰富自己人生。读小说,体验书中人的悲欢离合,读历史,感悟其中的人性纠结。读心理学,知道人类的所有非理性冲动之后,都隐藏着极深的理性因子。读经济学,感受交易体制之中的人性狡黠与蜕变。读本编程,你会发现人类的93%的行为,都是可以用预测的。读量子力学,你会发现主导人类社会的规律,体现在那7%的不确定性之中。研究数学,你会发现任何答案,都没有明晰的思维更有价值。

读书最重要的,是量的积累。 弱水三千,唯取一瓢。人类的典籍浩如烟海,图书馆里的书,读到死也只是个沧海一栗。 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也不可能读完。但如果,我们能够用每本书,或是丰富心灵,或是大脑,或只是单纯的体验文字的快感,每一点每一滴,都在改变着我们自己。 当我们变得更好,生活才会更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会八方友。书,不唯是纸面意义上的才是书。你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最没用的小说,会赋予你细腻的心灵,感受到朋友的喜怒哀乐。在沉静的朋友身上,学习情绪控制与看待视物的宏大格局。在冲动的朋友身上,体验如何以基情的热血,扩展自我生存空间。悲观的朋友,提醒你事物发展的另一个可能。乐观的朋友,带给你前行奋进的勇气与信心。有教养的朋友,教给你待人处世的优雅。直率的朋友,你如何展示自我心灵。

世界变化,时光如刀,将一切平凡内在的价值,切削出来。在这过程中,所需要我们的,只是明晰的认知。 那么,就走向遥远的世界吧,山川大地,积蕴了数不尽的故事。河流湖泊,收藏着古老的战歌。远方始终在期待着你的阅读,如歌行板的足音,无一日不在梦中萦绕。迟迟未行,或许是我们还没意识到,你之所行,奉之所愿。你之所得,无非一心。命运不过是我们脚下的路,未来是今天选择的结果,读书,读友,读世相,读人心,而最美好的,莫过于解读一个快乐幸福的自己。

作者简介:雾满拦江,原名崔金生,知名网络作家。

  • 你的问题是什么都略懂,却没有一样精通
  • 看完这二十个问题再结婚
  • 你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都是因为懒
最新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

文|闫晓雨 图|siesta 来源|小镇姑娘(ID:zhaohua28)你见过清晨格鲁吉亚高加索山脉上触手可及的云朵吗?你走过狮城夜里的寂静、巴黎脚下的优雅,抑或是南非小镇某个不知名小镇炙热的屋檐吗?你有想象过,在那些我们当下始终无法企及的地方,发生着一些这样欢喜或那样悲恸的故事吗?

抱歉。上述几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没有。可能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身处很普通的生活环境,做着很普通的工作,长着很普通的模样,我们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终日都只为成为一个很普通的市井人。没有太大野心,无需颠沛流离,只想守护着自己一点点小确幸,围困于当下的愉悦感就足够。但同时,我也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还对外面的世界保持着最普通却是人性本能的好奇心,只是因为这般或那般的原因无法与理想值匹敌。

但幸运的是,这世间事即便不用躬自亲历,也总有人能替我们去到去不了的地方,尝点不曾尝的味道,爱上不敢爱的人。Mint是我身边最能坚持自我生活方式的朋友之一。28岁,处女座,梳着干净利索的短发,每个月都坚持外出旅行一次,若无特殊情况从不耽搁冒险的脚步。我们刚认识的时候,看着她整日飞来飞去的行程安排,我一度坚持认为那是她作为职业旅行家养家糊口的工作,否则,会有谁不知疲倦地整日出去疯跑呢。后来熟起来,我才知道,这个姑娘正儿八经的本分工作竟然是上海某国企的项目经理,你能想象吗?一个整日穿梭在山川湖海、脖子里挂着相机的江湖侠女,竟然也会身着正装满脸严肃的坐在红木桌子前批改文件,这个反差,着实太大了些。

当然,令我最佩服的,是她对于旅行和生活的调控力。毕竟在繁忙的工作中能抽出时间去旅行,这不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国企,无论工作饱和度如何,基本的出勤这点是必须要保证的。“你是从哪里腾出那么多时间去旅行?”面对我的疑问,Mint直言道,“如果等一切都刚刚好,那你永远都无法出去旅行”。事实上,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惊讶发现Mint微博更新照片的节点刚刚好,都是在法定节假日。我所说的节假日包括五一、国庆,春节这种三天或七天左右的长假,也包括每个月四次的周末,她都能够游刃有余的依据当下自己的经济水平来安排妥当,每个月基本都可以按时出行。长假就办签证去国外,短假就坐飞机国内四处找有意思的落脚点,即便是实在压不出时间来,她也会开车到上海郊区的小花圃里坐坐。

同样是身处匆忙、高压,焦虑的现代都市,有人暴跳如雷,有人沉静如水,有人在加班过后哭天喊地拍桌子诅咒老板,也有人默默收拾干净心情转身笑靥如花继续出发。在每个加班过后精神濒临崩溃的夜晚,她都习惯耐着性子,迈开步子,不紧不慢到楼下新开的小酒吧点杯微醺的Mojito。当那缕清新的薄荷味从喉咙里蹦出,就好像,和某个奇妙时空对接的信号再次连上了般充满雀跃。

Mint如此惬意从容的生活方式,真是令人肃然起敬。爱冒险却不冲动,讨厌拘束却能够做好本分,比谁信奉自由灵魂无处可困,却也比谁都能够克己守律坚守自我。或许,真正深爱这个世界的人,从来都是她们这些不把爱和梦想挂在嘴巴上的实干家。当然,总有人会抨击道,她旅行,她冒险,她不愁生计,不用为了看人脸色做事情,才有那么充裕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啊!


一、
比答案更重要的_是问题_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_是认知

比答案更重要的_是问题_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_是认知
可是,我很想说,有些地方,从来都无需门票呀。千里迢迢去吹印度洋的海风,你嫌太折腾,总可以在街头买朵花送给自己。取景框里看南极浮冰的一抹蓝,你嫌太冒险,总能够去游乐场坐圈摩天轮享受下城市寂静的夜景。就算在你眼中有关旅行、度假,去逐渐更遥远的可能性,都太过于奢侈,也总能够选择因地制宜,为自己定制一份小小的生活方式。

对了,Mint在刚刚给发布最新2016计划中,除却对于未知风景的惯性好奇,还增加了一项:带父母出去玩。其实我常常觉得,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去记录或讲述别人的故事,都不是为了教导大家去模仿,去刻意靠近。听书,读物,看景,说实,奏乐,观察身边那些有意思的小天地,说到底都是“生而为人”的幸运,通过对外界不同情形下的不同感知来提高主观判断力,顺便修缮规整下自己的生活,才显得更要紧。

电影《狮子王》中说,这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但要了解,还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生活也如是。每个人都是自己青春圆规底端的那根针,无论野心膨胀多大,想要张开的半径有多宽,最终都还是要以完整圈成的那一个圆来评判价值。有的圆很大,所能支撑充斥的颜色元素自然显得丰盈满裕,有的圆很小,能容纳起人心的情绪和思想却同样不容小觑,所以无论你是前者还是后者,便都算那个圆的主人。

可怕的是,有人张开翅膀铆足劲儿的想要画个大圆,却半路偏离,歪歪扭扭,最终与原点失之交臂。我要讲的第二个小故事,却恰恰相反——拥有小圆的人生也能很玩儿很大。何沐是我的读者,一个刚刚上大学的男孩。他给我发私信的时候,上来张口就是噼里啪啦一大串会跳舞的词汇,缀连成别有趣味的生动片段,特别好玩。别因为无法出发,就污蔑路的尽头不存在。

别因为害怕改变,就安慰岁月静好真可贵。作为一名山地自行车极限爱好者,何沐几乎把所有零花钱都用在了上面,他舍不得买牌子衣服,舍不得换最新款的智能手机,却毫不吝啬将所有能倾注出去的物质资源都投资到自己的爱好上去。他和我说第一次说话的时候,正是他意外受伤,刚刚从医院躺回家的那几天,疼痛难痒也止不住他那颗蠢蠢欲动想要发力的少年心。一边站在阳台上浇花一边拿电脑和我说话:“姐,我什么时候能再出去骑车啊……”

我一个白眼翻过去,当真是热爱啊,病痛都无法阻拦,你就在家先好好养着吧。虽然表面上对他这种“鬼迷心窍不要命”的态度表示无语,但实际上,我内心深处涌现出的那缕情愫,用感动这个词来形容更为恰当。还有什么比奋不顾身更可贵,还有什么比一腔孤勇更值得钦佩,拥有对一件事物的高度热情,并能够长坚持下来,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不老秘籍了。(不过还是提醒朋友们,再喜欢都要以健康为中心哦)

等他痊愈后,我们约在朝阳大悦城吃饭。和想象中差不多,何沐高高的,笑起来爽朗如月,浑身上下都不由散发出年轻固有的朝气。谈起他平日里的生活,提到频次最高的词依次为:骑车、攒钱、读书,不喜欢考试和四六级貌似很难过这样一个顺序。何沐是北京男孩,说话贼快,呼啦呼啦就攀援出一节新的竹子语言,此起彼伏,发生在他身上的趣事儿似乎怎么也讲不到头。他说,他最喜欢的就是骑自行车,除了花样百出的绝技,还有不定期的长途远行,随便背个包,塞些生活必需品,就能一路滑向江南,全然不顾自己身上只有寥寥2000块。

出帝都,绕河北,逛山东,吃过德州的扒鸡,踏过青岛的海浪,在安徽黄山脚下感受过温柔细腻的薄雾和凉风,也曾在上海外滩下,独自迎着落日傻傻坐看过一场沉晕落日。整个骑行过程毫无具体缜密的规划,大多时候,都是随心所欲调整目的地。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大,何沐没什么钱,省吃俭用的零花钱都用来添缮骑行设备了,比起Mint井然有序的旅行,他的骑行,却也肆意昂然别有风味。

“住最便宜的青旅,逛门票不太贵的景点,只挑选更有人情味儿的地方待着,遇到有意思的人,就互相留个联系方式,等他来日到北京做客我定会热情招待”,何沐说完自己的骑行日常,又忍不住吐槽,今年暑假,他这一路吃兰州拉面骑过去都快要吐了,不过想想一顿大餐的钱,都快够他再走一个城市的成本了,想要多看看这个世界,适当放弃点味蕾,也是值得嘛。

面对他这笑言,让我不经感叹,果然每个人的生活侧重点都不一样。像我这种吃货,是决计无法错过美味食物的,而像何沐这种骑行爱好者,却宁可节省成本延伸长自己脚下的路……有意思的是,当他提及苏州的桃花坞青旅,我惊讶发现,今年五月我也曾在那里小住过两晚,在不同的时空里也许我们早已相遇,这个感觉还真奇妙呀。饭后,年纪稍长的我提出买单,何沐却义正言辞说这是作为男生必要的礼貌。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这个男孩的很多生活观念都让人不自觉能感受到温暖,无论是省钱为兴趣投资,还是花钱为朋友付出,都能看得出这是个打心眼儿里热爱着生活的人。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道,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

好的生活,不一定非要价格昂贵。适意和诗意都很重要,没有五花马千金裘的豪气,可以试试手倦抛书午梦长的小憩。没有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浪荡足迹,可以腾出闲敲棋子落灯花的片段安逸。从古至今,我们每个人的环境与状态都完全不同,好的生活归纳起来总是相似,但其背后优秀的、满怀个性特殊的生活方式却各有精湛见地。无论是乐衷一饭一菜,还是渴望驰骋星洲大地。

别被任何环境安排你的生活,跟着自己的节奏来,就很舒服。作者:闫晓雨,不称职媒体人,互联网试水军一员。产品“胡椒”现已上线苹果商城。如果你愿意,请把故事讲给我听,:小镇姑娘(ID:zhaohua28)。转载请联系作者。

比答案更重要的_是问题_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_是认知
比答案更重要的_是问题_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_是认知
比答案更重要的_是问题_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_是认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