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要高考了,你一定要用尽全力要高考了,你一定要用尽全力 文/这么远那么近 这就是你此刻,最需要努力的理由。 我曾写过关于高考的文章,详细描述过我的高中生活,参加高考时的心情、考试结束后的放纵,还有毕业时的怅然若失。 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在一片夏日阳光下,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着老师讲课,偶尔低下头认真地记笔记。
或许刚刚在校门口的便利店,买了三支新笔,然后绕过被爬山虎这样的植物缠绕着栏杆的操场,看不到里面,只能够听到低年级的踢球的声音。 我们曾经年少的时光里,也一定喜欢着这样在操场里奔跑的时刻吧。 记忆里,我依然还是坐在教室里的青涩少年,依然会为了考试和没完没了的课程烦恼,也会在深夜极不情愿地做着一张文综的卷子。
无论再不情愿,也会一点一点从左边写到右边,从正面翻到背面,等认真地用蓝色的笔迹写完整张卷子时,我才一把甩开笔倒在床上睡过去。 记忆里,总是炎热的夏天,回到教室喝点水,趴在桌子上昏昏睡去,风吹进衬衫吹出鼓鼓的形状,阳光如同海洋一样探头探脑地起伏在学校周围。 我曾信誓旦旦地说,我是不会忘记那些时候的,不会忘记那段人生中十分特殊的时光,为了同一个目标,所有人都在拼命奔跑。
现在,我已经对那些过去好多年的事情感到模糊,就像是窗外的大雾,世界被蒙上了一层模糊的水汽,想看清,却捉摸不透。 现在唯一能够清晰记起的,就是当时那种不服输的心情。 我是一个特别爱给自己定各种目标的人。

要高考了_你一定要用尽全力
比如要在一个月内减肥成功,比如要在三天内读完一本书,比如每天雷打不动地写文章,比如定时定量录节目等等。 那时的目标非常简单明了,就是高考,就是考上重点大学,而成功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功,拼命学习。 我自认为是一个有小聪明的人,从小都喜欢耍滑头,也因此吃过许多甜头,不用太努力也能考出好成绩,但后来聪明反被聪明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后来醒悟过来,我才知道,想要达到自己心里期盼的那个目的地,就必须收起自己的刚愎自用,俯下身子一遍遍做题,没有其他捷径。 这道题解不出来我就不吃饭,这张卷子做不完我就不睡觉,下一次考试必须有进步,每次我都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哪怕它看起来不是必须非要完成。 不是我必须要考出好成绩,而是不允许自己有任何闪失。
这点道理,是我回忆起当年才领悟到的。 前几天我收到一个听友的问答。她问我,离高考没多久了,周围人都说自己很努力了,可效果不理想,压力很大,比起遗憾,我更怕失败,真的不想放弃,我该怎么办? 我的回复很简单,就两点:第一,不要把高考当作你人生的终极目的地,人生多的是从头再来的机会,不需要看得太重,把得失看的淡一些。第二,如果不想放弃,那你就必须用尽全力。
不想放弃,不是焦虑一下就能让这种现状改变的,而是必须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最终没有放弃。 现在回忆起来,高考完之后的如释重负,不是繁重的学业告一段落,不是终于解脱了这种巨大压力下的学习,而是我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 因为尽力了,我才可以安心地接受最后的成绩。因为尽力了,我才能够坦然地面对万一出现的失败的结局。因为尽力了,我才能够告诉自己没关系,哪怕没成功,也没什么值得后悔的。
现在一个种观点是:高考没什么大不了的,等到之后你就会明白,一场考试不会决定你的终生,人最终看的是能力诸如此类。 我从不劝别人,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还有下一次。我总是在说,你一定要抓住每一次,用尽全力。 不要觉得人生永远一直都会有下一次,你要把这一次,当作最后一次。因为要等到下一次,你付出的,可能会更多。
一次高考失败,你可以复读,但要重新再努力一年,你就比别人多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这点影响当时看来无关紧要,但多年之后再看,却有差别。

要高考了_你一定要用尽全力
在最单纯的年纪,做一件很纯粹的事情,那种感觉很好。在最美好的年纪,为了一件事用尽全力,那种感觉很好。 很久很久之后你就会明白,你再不会和千千万万拥有同一目标的人,坐在一个地方拼命努力,你再不会为了一个目标如此执着奋不顾身,你再不会每天心无旁骛只有这么一个目标。这就是你此刻,最需要努力的理由。 因为这段时光,永不再来。 作者:这么远那么近|来源:这么远那么近 ID:yuanjin0412
- 人生真正拉开距离是高考吗?不,是大学毕业后第一个十年
- 年级1200名到高考省前十,我哭过无数次,但从没想过放弃
- 高考励志标语,真是没有最雷,只有更雷
年轻人啊,你一定一定要很努力,但千万千万别心急 文/赤木 昨天看到陈道明老师的一段节目评论视频。节目的主题是击鼓与杂技的多元结合。设计很有创意,传承之余掺杂进现代表演方法,观赏性和艺术价值都很高。参演人数多,动作难度大。 表演结束轮到点评团点评的时候,有一位年轻人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样的表演对这些孩子将来生活并无益处。”接下来陈老师反驳时说的几句话让我赞同之余又记忆犹新:
“你们一定要努力,但千万不要着急。” “每一张脸都是不一样的,你们都独一无二。” 这让我忽然想起来小时候的一件事。 我打小就数学成绩不好,天生对数字不敏感,没天赋。通过题勉强维持到高中,可是因为课业难度增大,数学成绩直线下滑。记忆中分数最低的时候,总分150,我考35。在分数至上的高中时代,班主任又恰好是数学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所以我理所当然被边缘化:座位从开学时按成绩排的第二排,没觉来就已经到了倒数排。身处理科重点班,数理化成绩不好就几乎要了我的命。从好到差生,从云端掉落的落差让我拼了命的学数学,整天泡在题海里不肯出来。

要高考了_你一定要用尽全力
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更不愿意同父母沟通。上学下学形单影只,学校里也没什么朋友,走在路上都在背公式。并不懂什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为和以前一样背些公式,多做些题就万事大吉。 结果可想而知:新知识摄入让我应接不暇,题海战术又疲于应付。之前积累的知识库存很快见底,新的知识又无法行成系统。成绩不见上涨,身体却垮的很快。周身气场负能量满满,用我妈的话说,就是目光呆滞,双眼无神,身形枯槁,整个人行尸走肉一般。但说实话,即使求学坎坷,我也从来没想过放弃。我想的很清楚,无论过程怎样,我要拼过一把才知道自己行不行。以这个很英勇悲壮的姿态坚持到分班考试,我孤注一掷选择了文科。但是在我们那个三十八线都占不上的小地方,文科的同义词是无能。 周围亲朋师长都普遍认为,不学数理化,出来没工作。而且我数学并非强项,其他科目又与其他人拉不开太大差距,学文科除了自以为是的“天赋”外,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我依然坚持了我的选择,也为之付出了代价—复读一年。
第一次高考失利,觉着天空灰暗,世界末日。然后在进入社会和沉心复读的选择中纠结了一个暑假。在决定复读前那天晚上,我在本子上写下了这句话:“你一定要努力,坚决不能放弃,千万不要心急。” 时至今日再回头看看,那一年说长不长,收获的东西却能惠及一生。第二次高考后我幸运的上了一所不错大学的传媒系,如今也做着与之相关的我喜欢的行业。当年那样近乎绝望的拼命努力,让我学会了吃苦和忍耐。前途茫茫的复读,让我学会了坚持和等待。
如果我当年再心急一些选择进入社会,我或许已经踏上了不一样的道路。所以我如今依旧笃定一个真理:你不要对不起自己,上天就不会辜负你。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不要心急,你想要的和该收获的,时光都会给你,所有的付出都会为你铺上一条花路。 同样给我类似体验的,还有来自于我朋友芦苇身上的一件事。我的读者朋友们(并没有)也许看过芦苇的故事。芦苇当年在刚毕业那家公司工作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并不少。上司的刁难,同事的嘲讽,工作的困难都是常事。
相恋两年,男朋友的毅然离开才是对她最大的打击。因为外务合作,工作需要较好的英语口语。为了赶上差距,她每晚都要上夜校,回家还要加班赶工作。那时候睡觉说梦话都是在背单词。通宵达旦做方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哪天如果不用加班才让人啧啧惊叹。 甚至她很快就从失恋分手的伤痛中走了出来—工作并没有给她伤春悲秋的机会。可是她一点儿都不急。我有时候心疼她,工资不涨职位不升,我急的乱跳,她却淡定自若。因为她一点都不急,她说该来的总会来的,只要做好迎接的准备就好。
果然,不久后,她就升了职加了薪,离梦想越来越近。社会是很残酷,而且也很功利,可是它逻辑简单。你值多少,它就会给你多少。而我们穷尽一生,不正是在拼命的提高自己的价值吗?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飞跃。 你努力提升自己,它也不会轻易辜负你,不要心急,该来的总归会来找你。而且你急也没用。不要总抱怨你不升职加薪,要看看自己的努力值不值更好的。总有人比你能力强,却比你更努力。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全世界只有一个你,不论大小,你总有你的独特价值。
我不会告诉你,只要你努力,就能立刻逆袭。我只想告诉你,只要你努力,我们都能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凡却可贵的自己。千错万错,你的付出不会有错。所以,年轻人啊,你一定一定要很努力,但千万千万别心急。

要高考了_你一定要用尽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