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沈从文十大动人语录''1、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2、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1、

沈从文十大动人语录
3、美丽,总是令人忧愁。
4、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5、人生中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都是湿的。
6、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

沈从文十大动人语录
7、我用手去触摸你的眼睛。太冷了。倘若你的眼睛这样冷,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8、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9、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10、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沈从文十大动人语录
''''最新沈从文十大动人语录可以看看这篇名叫莲池大师发愿文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沈从文十大动人语录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莲池大师发愿文 莲池大师发愿文一、西方净土发愿文(莲池大师)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 惟愿慈悲哀摄受。
莲池大师发愿文: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莲池大师发愿文: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莲池大师发愿文: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赞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花中,花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受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莲池大师发愿文:如此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我今(众等)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惟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 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莲池大师发愿文
二、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佛前大回向·西方发愿文莲池大师作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莲池大师发愿文: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莲池大师发愿文
三、定弘法师:《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简讲莲池大师发愿文: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在此地跟大家一起学习明朝净土宗第八祖莲池大师所作的「西方发愿文」。古来的祖师大德所著的发愿文也有不少,但是这么多发愿文当中,可以说最殊胜的就是我们现在要学的这篇「西方发愿文」,印光祖师赞这篇文是古今愿文之冠,就是没有能够超过它的。莲池大师著了这篇文之后,他有一个略解,因为愿文的文字虽然不深,但是义理却是非常深广的。莲池大师有一个简单的注解,可是这个注解因为太简单了,初学的人未必能够完全领会它的义理。所以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又对这篇「西方发愿文」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注解。我们知道省庵大师还有一篇伟大的著作叫「劝发菩提心文」,加上这个「西方发愿文」,这两篇著作都可以说是他老人家的杰作。省庵大师住世时间只有四十九岁,很早就离开了,所以留下的著作并不多,由他来解释莲池大师的这篇「西方发愿文」,十一祖解释八祖的文,这就非常的精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这个发愿文,我们也依省庵大师的注解来进行讲解,因为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所以可能我们也只能是略讲。
莲池大师发愿文:这个文它属於行门,当然里头也有解门。真正了解了西方极乐世界,知道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广度众生,那要去发愿、要去念佛,要真正忏悔、修持,这篇文就是修行的开始,非常的重要。自古以来,真正用诚心佛前读诵这篇文,都有不可思议的感应,譬如说见到光,甚至佛现前,这些瑞相自古以来就有不少。虽然那些相我们不求,但是我们知道这都是自己至诚心所感通的。
莲池大师发愿文:闲言少叙,我们就直接来看这篇文。首先做一个总说,省庵大师对这篇文的注解有一个序文,我们也不能够按照原文来念,就把它这个义理用白话给大家讲解,以后有时间,我们再按省庵大师的注解一句一句的解释。这篇文省庵大师讲,他对这个文是极口的赞叹,至为的推崇。为什么?尤其是已有莲池大师自己本人的注解,为什么省庵大师还要再注解一次?因为这个愿文,用省庵大师的话讲,是「文辞周详,义理完备」,可以说是所有净土文里头最值得推崇的。这篇文分为六章,文字不长,分为六大段。第一是发菩提心;第二是忏悔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这叫三障;第三是立四弘誓,发四弘誓愿;第四是求生净土;第五是回入娑婆;第六是总申回向,将功德回向法界、回向众生、回向实际。可以说是净土从刚开始发心一直到成佛普度众生,这修持的次第全都包括无遗了,所以真的是义理完备。
莲池大师发愿文:我们知道修持净土最重要的就是发起自利利他的菩提心,这是往生的关键。《无量寿经》我们都知道,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净土,光有一向专念都不行。所以这篇愿文是从发菩提心开始的,这是一切大乘修学的起点。然后要忏悔三障,就是我们自己的罪业,从无始劫来,我们身口意造作了无数的恶业,被业障所缠缚,如果不忏除,我们遇到缘,果报现前,这怎么能脱免?所以要忏除烦恼障、业障,还有报障,报就是我们的报身,这本身就是个大障碍。当我们忏除业障了,还要再加上有弘誓,要有坚定的誓愿,如果誓愿不坚定,修行就往往会退堕。有同修说,听到善知识讲法之后,那几天就很清净,慢慢慢慢以后就退下来,这就是弘誓不坚。就要发起坚固不移的弘誓,做为我们修行的动力,使我们不退转。当我们菩提心和四弘誓愿都确立了,也忏除业障了,就能够证念佛三昧,往生净土你就有把握了。往生净土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自利而已,真正是发大乘心,为了成佛普度众生我们去往生的。如果只为了自利,做个自了汉,那是小乘,小乘是往生不了的,因为净土是大乘。
莲池大师发愿文:《往生论》里面讲「二乘种不生」,你是二乘的种性,就是你只求自利,不求利他,你没有菩萨种性,你不肯去度众生的,你跟净土不相应,你跟阿弥陀佛的愿力也不相应。所以我们要发大乘心,去了净土之后,要回入娑婆广度众生。现在虽然想度众生,没这个能力、没这个智慧,但是不要紧,心要发出来,我们就先求净土、再回娑婆,那个时候就有能力了。有阿弥陀佛加持你,你这个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统统具足了,你就能够很自在的度众生。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发将来往生净土、乘愿再来回入娑婆度众生这样的心。最后第六段就是讲回向,这些种种的功德,全部都是回向一切众生同成佛道,回向无上菩提,回向实际理体,就是回向自性。这是基本介绍一个大纲,「西方发愿文」分这六段,发菩提心、忏悔三障、立四弘誓、求生净土、回入娑婆、总申回向,这六大段。下面就要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讲解,首先我们来讲解这个题目,题目有五个字:
莲池大师发愿文【西方发愿文】莲池大师发愿文:省庵大师注解这篇文,完全是像注解佛经一样,这篇文可以说等同佛经。莲池大师必定是法身大士再来的,不是普通人,所以他是见与佛齐,他的见地跟佛是一样的,所以他所说的,他所写的这些文字,就可以等同佛经看待。所以省庵大师他也给这篇文做了一个科判,就像佛经一样,注解名题也是像佛经所解题的那个方式,分成「通题」和「别题」。通就是通於一切经典,这个叫通题,别题就是这篇文特别有的,别题就是『西方发愿』这四个字,『文』就是通题。别题的「西方发愿」四个字里头,又有「西方」二字是所发,「愿」是能发,发愿有能发、有所发,能发的是我们这个心,这就是愿,西方是我们愿所集之处,我们要求生西方。这个西方里面包括正报和依报,佛菩萨,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这是正报;依报就是极乐世界的环境,七宝行树、七宝罗网、泉池、宫殿等等。发愿有自利、有利他。
莲池大师发愿文:有人问,西方它依报里头分成四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这是怎么一回事?佛又有三身,正报里头又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为什么佛就一尊佛,还割裂成三身;西方极乐世界就一个世界,还分成四土?这里头都是方便接引不同根性的众生。就像月亮,月亮它有月亮的体、有月光、还有月影,它不等於三身一样吗?同一个月亮,月亮的体那就是在天上挂著的那个月亮,它放出来的光就是月光,在地上如果有一盆水,你就看到里头也有月亮,那月影。月的体就好比是法身,月的光好比是报身,月的影那就是化身,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是佛的三身,这样一解释大家也就明了了。因为有三身,这是正报,那依报当然也有四土,它也不是割裂的。在佛那里看来,只有法性身,只有寂光土,常寂光土是法性土,可是因为众生他有烦恼、有惑业,所以他看佛的同一个身,就看成有不同的身、不同的土了。
莲池大师发愿文:一般来讲,菩萨,法身菩萨,初住位以上的,他们往生西方是入实报庄严土,见佛的报身,圆满报身。他们如果是烦恼(业、惑、习)全部断尽了,他就证得佛的法身,圆满证得法身,现在他是分证,没有圆证,没有圆满。声闻,还有就是十法界里头的菩萨,他们所见的是佛的应化身,他们往生的是方便有余土。凡夫,刚初发心菩萨,就是我们这一类的人,往生西方所见到的也是佛的应化身。应化身有两种,一种是胜应化身,一种是劣应身,胜应身、劣应身。凡夫所见的是劣应身,像我们现在见到释迦牟尼佛,就是跟我们身高差不多,比我们高一点,那个是劣应身。胜应身就比这个殊胜很多。
莲池大师发愿文:往生,凡夫往生是同居土。实际上土和身只有一,就像月亮只有一个,可是我们凡夫或者是菩萨,不同根性的众生见到的不同,那是在我们自己有障碍,是这个原因。就好像水,佛经里面告诉我们,天人看水和我们人道的人看水,还有那个水里的鱼看水,他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天人看那个水是琉璃,我们人看的水就是水,鱼它看的水就好像宫殿,他的感受是不一样。同样是一桩事,不同的众生他感受不同,那是因为他自己根性、烦恼、障碍不同,等这些障碍全部都破除掉了,完全相同,跟佛看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要发愿求生西方,发愿求生西方就能够把我们自己的烦恼、我们的业障全部都除净,除干净了,我们所看到的境界就跟佛一模一样,就能圆满的证得自性。所以要发,发有激动的意思,就是要真正发起那样一种精进勇猛力,就好像这个箭已经离开弦了,这是发箭一样,一下子箭就发出来了,非得要中目标。愿就有好乐、希求这么一个意思,好像商人看到重利他就很想去得到。我们现在不求世间的利养,我们现在求西方极乐世界,但是那种心情是一样的,而且有过之无不及,比商人去求利那个心还要恳切。
莲池大师发愿文:真正发了愿的人,往生是肯定得到了,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最怕是我们不肯真正的发愿。如果发了愿你也不会退转,你看《阿弥陀经》上讲,若有人闻是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诸佛护念,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只要你发愿你肯定生净土。如果你还会退堕,那你就还是没有真正发愿,所谓「口谈净土,心恋娑婆」,口里说往生,心里老想著娑婆世界的事情,今天还要去争名逐利,还要去很多的谋求、很多的计划打算,要报恩、报怨等等,娑婆的事情老办不完,这种就不是真正的愿了。所以我们要发起真实的愿来,这样我们的行,就是持名念佛,才是专的,不杂不散。
莲池大师发愿文:为什么我们念佛老是有夹杂?不要说念佛三昧,就是念佛里头十分钟可能都有妄想,那就是因为自己愿不够恳切。所以信愿行三资粮,信是最基础的,你不信你肯定往生不了,信了之后你还得发愿,发了愿你才有行。有愿就不可能没有行的,所以愿和行是相应的。譬如说你现在要考清华、北大,年轻人考试,以前我们考大学考清华、北大,有这个愿,你肯定就是会很努力用功的学习,你的行就自然跟上了。你说我愿意考清华、北大,但是每天还是去外面party、玩,根本没有去用功,那这个愿也是假的,空愿而已。所以学人要从这个地方去检点自己,我到底是不是真发愿求往生?就从你的行就可以看到。如果你对这个世界的人事物还很在乎、还很计较,很多分别、很多执著,不肯放下,这个愿就不真。所以真愿意去,肯定是这句佛号不肯间断,而且会愈来愈精进,不会退转,这叫做好乐,这叫希求。
莲池大师发愿文:又有人问,有人对西方极乐世界也很好乐,也念佛,但是心里还有放不下的,还有所贪恋,能不能往生?你心里还有贪恋,这说明你还有业障,而且业障不轻,它是什么?障碍你往生西方,这个是大障碍。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真正求往生,就要像一员猛将突围,千军万马都无所畏惧,因为什么?自己出离心切,所以你念佛的时候那个心是很专的。虽然我们也有障碍,我们也有烦恼习气,贪瞋痴谁没有?个个都有。虽然有,自己知道,更生惭愧心,但是这句佛号就会更拼命的去念,用这句佛号誓要压住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样自自然然你的习气就会慢慢减少了,逐渐逐渐就退掉了,所以你就能往生。为什么?
莲池大师发愿文:你知道往生是最好的,其他什么都不要了,你说再贪恋什么,比起往生来讲,那我还是要往生。你给我一亿财富我也不要,相比之下我还是要往生,那一亿财富带不走。就好像现在给你选择,这边是黄金,那边是废铜烂铁,让你选,你选废铜烂铁也能卖钱,那值不了多少钱,你要黄金还是要废铜烂铁?当然你会要黄金。为什么?你知道黄金价值高。你现在往生,和现在世间的那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比起来,你要真知道往生比那个要可贵,那你就肯定要往生,把那个放下。所以你用念佛来把那个压下去,渐渐渐渐自己的爱欲心就淡了,爱欲心淡了,业障就消了,佛号的力量就愈来愈强。假如这里头不能够真正看透,不能够下定决心做一个取舍,自己悠悠忽忽,念佛也念,那个佛号的力量胜不过你欲爱的念头,这样你也是生不了。所以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发了愿就是要念佛,不念佛,你说你怎么能往生?不念佛的人,说明他愿都没有,甚至可能信都不信。真正相信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他也要死死的抓住这句佛号,一句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莲池大师发愿文:省庵大师在解这个题的时候,又问了好几个问题,自问自答,都是我们修学当中可能有的问题,我们就简单提一提,刚才已经讲了几个。这里又提到一个,说信愿行三资粮,净土三资粮就是三个条件,现在我们大概明白了。十方佛国都有很多净土,为什么偏偏要往生西方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到东方师佛的那个净土?甚至佛经里又讲,很多世界比阿弥陀佛的净土更殊胜、更美好,为什么你不去那个地方,偏偏去极乐世界?大师的回答说,因为我们这个国土的众生跟阿弥陀佛的缘最殊胜、最深。众生得度与否真的是靠缘,「缘之所在,恩德弘深」。你看我们遇到阿弥陀佛、遇到净土,遇到善知识给我们介绍,这就是很大的恩德,我们跟阿弥陀佛有宿世的缘分。这是《无量寿经》里也讲,我们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所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发愿文:你跟其他的佛没有那么深的缘,你也就往生不了,可能他那个国土比阿弥陀佛的国土更殊胜,你没那个缘分,这就不行。所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这么多国土里面,特别就赞叹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他老人家看得清楚,极乐世界跟我们众生缘分最深,阿弥陀佛跟我们的缘最深。更何况那个世界,尤其是凡圣同居土,就是我们这些凡夫去往生的地方,是十方世界里面最殊胜。为什么?你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等於生了四土,这等於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这些等觉菩萨差不多,这是对我们凡夫来讲最殊胜的。所以不仅释迦牟尼佛特别赞弥陀净土,十方诸佛也特别赞弥陀净土,不仅我们凡夫要求往生,连菩萨都要求往生,甚至你看华严会上文殊、普贤,等觉菩萨尚且要求生净土。《弥陀经》上释迦牟尼佛三次苦口叮咛,汝等众生,「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就是这个原因。
莲池大师发愿文:有的人,有可能修禅的就说,智者(这祖师讲过的,智者,有智慧的人)知道心就是佛;而愚人,愚痴的人,他糊涂人,他才去往生西方。祖师曾经又讲过这个话,这样的话是不是参禅比念佛更殊胜,往生西方也可以不必了?大师的回答说,如果说往生西方是愚痴的人,好像是那些老太太、老阿公才干的,没文化的人才念佛。你看看,我们历代的祖师里头,西土有马鸣、龙树菩萨,文殊、普贤菩萨,他们都是愚痴的人吗?我们这个国土上,有智者大师、永明大师、善导大师,包括莲池大师,历代祖师,他们都是愚痴人吗?祖师也有说过这个话,说知心就是佛,不必往生西方,那是破人执有,那是一个很特殊的因缘,不能够拿这个话来到处说,这样就变成执空,执空比执有更可怕。所以还不如那些没有文化的老太太、老阿公,他们一心念佛就往生西方了。
作者来自:泰国高僧_超度婴灵的博客 网址:http://blog.sina.com.cn/chaoduyingling

沈从文十大动人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