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

描写风雨的诗句

680 坐标: 364900 目录:/haocihaoju/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描写风雨的诗句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2、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有约》
4、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5、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纳兰性德《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6、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7、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8、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9、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10、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1、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1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5、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张正见《后湖泛舟》
1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17、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18、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郑谷《莲叶》
19、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20、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韩愈《山石》
2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2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
23、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佚名《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24、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苏秀道中》


25、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26、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曾几《苏秀道中》
2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28、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29、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0、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31、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next88)。——徐祯卿《在武昌作》
32、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33、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诗句
34、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张协《杂诗十首》

描写风雨的诗句

描写风雨的诗句

35、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3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37、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3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


3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4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41、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4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4、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45、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
46、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47、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杜甫《秋雨叹三首》
48、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


49、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50、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51、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52、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5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


5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陈涉世家》
5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56、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57、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5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60、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戴叔伦《宿灵岩寺》
6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6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63、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杜枚《秋思》


64、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张谓《郡南亭子宴》
65、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66、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与恭《思母》
6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68、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黄庭坚《书摩崖碑后》


69、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马戴《灞上秋居》
70、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描写风雨的诗句

描写风雨的诗句

7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赵师秀《有约》
72、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73、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74、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75、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76、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77、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秋宿湘江》
78、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北斋雨后》
79、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史达祖《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8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81、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吴潜《鹊桥仙·扁舟昨泊》
8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佚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8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84、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听雨》


8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86、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87、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屈原《九歌》
88、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韩元吉《薄幸·送安伯弟》
8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90、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田家》
91、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92、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最新描写风雨的诗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描写山海关的诗句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描写风雨的诗句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描写山海关的诗句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排空雪怒浮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出榆关》——戚继光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关》——黄洪宪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闻道辽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 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塞上曲 送王元美》——李攀龙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宿山海关》——函可 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山海关》——闵 的 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山海关》——魏源 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相向愁。 国旗拔去张欧帜,夷歌互答声啾啾。

哀哉庚子联军来,守将仓皇弃台走。 列强占借驻海军,防敌反为敌人有。 驱吾民众削台平,摧折危楼如拉朽。山海关与老龙头 戏水赏花寻海鸟,远听涛念曹。 登临龙首关城上,天下游人今似潮。

描写风雨的诗句

描写风雨的诗句
五律·山海关抒慨 北钥幽燕锁,流云压莽阡。 雄关傲边鄙,豪杰壮烽烟。 血渍寒花艳,史彪忠将传。 铜墙终可破,铁壁赖民坚。七律·山海关怀古 姿态巍峨第一关,称雄御敌国门前。 倚山傍势鸟难越,卫国安家民畅眠。 池阔城高虽可固,纲沦政弛也徒然。 崇祯枉有榆关在,魂魄无归荡景巅。

七律·重游山海关 依山面海一雄关,历躏沧桑六百年。 浩气长存擎日月,威风仍旧逐云烟。 兵家自古干戈地,雅客而今笔墨缘。 故地重游曾感叹,燕山儿女筑新篇。淘沙·山海关 险隘锁幽燕,虎踞龙盘,登高尽览北风寒。山势巍巍成壁垒,天下雄关。 喋血记当年,一怒红颜,风云际会起波澜。铁马金戈由此向,无限江山。

最新描写山海关的诗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描写山海关的优美句子摘抄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描写山海关的诗句 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烟波浩渺;北望长城,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在那连绵起伏的城墙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敌台高耸,台上的箭窗宛如一只只睁大的眼睛,注视着祖国的山河和原野。在城楼上,俯瞰附近座座敌楼、烽火台,凝视楼内兵器盔甲和青龙偃月刀的寒光,顿时感到关高城重,壁垒森严。

这是一道多么厚重的历史之门啊!这道门,在地域上把京东大地分成了关内、关外。明清时代,数百万计的"流民"——流放犯从这道门里迈着沉重蹒跚的步子,一步三回头,走向了塞外苦寒地。近现代社会,又有"下关东"之说,多少贫苦的农民,怀着新生活的渴望,背井离乡,走向关外。他们深情回望的目光中,该有多少悲怆与凄凉。

北望燕山苍苍莽莽,长城顺山脊昂首直上;南瞰渤海浩浩荡荡,老龙头直奔海浪而去。伫立在城楼之上,似乎站在历史的交接点上,听到了古城战场上的炮声、人喊马嘶声、箭簇呼啸声…… 在山海关上,我们首先看见了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城楼,那块大大的横匾依然高高地挂在箭楼上,那字依然雄壮,可惜我不是什么文豪墨客,不懂得欣赏这字,也不敢莽自评价,记得中学时候,读过峻青先生写的《雄关赋》这篇文章,对山海关可是慕名已久,但是,真正到了跟前,却不禁有一点失望,起码它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雄伟,那么气势磅礴。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登上城台远眺,北望长城蜿蜒山间,南眺渤海波涛浩淼,正如古诗所说,「曾闲山海古榆关,今日行经眼界宽,万顷洪涛观不尽,千寻绝壁渡应难」。 来到山海关景区,见到四周被高高厚厚的城墙包围,恍如穿越时空来到古战场,一座孟姜女哭倒长城处,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孟姜女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进入景区,一座高高的城楼矗立在不远处,一泓清澈的湖水镶嵌在城里,给这座古老威严的城堡带来一丝柔美。沿着湖边的小路,走进厚厚的城门,四周又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堡,叫瓮城,而这城门就是当年人们闯关东时的必经之路,进入瓮城,四周高高的城墙上守卫者居高临下、万箭齐发,要想从这里闯过去,真是难上加难,著名的成语"瓮中捉鳖"就是出自这个典故。在围墙的四周上方,每隔不远,就有一个排水口,导游介绍说那是古时人们为把城墙上的雨水收集到城里而不让其流走所建,那个经典的成语"肥水不流外人田"出自这个典故。

"天下第一关"景区位于山海关城中心,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万里长城东起点的第一座重要关隘,雄居天下,因而得名。天下第一关建在镇东门平台之上,楼身两层,关楼上悬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匾额。城楼气势雄伟,是山海关城的东门,又称镇东楼,俗称箭楼。其地处要隘,雄关紧扼要塞,成为华北通往东北的要冲,是山海关城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曾多次发生重大历史事件: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直奉大战、长城抗战第一等。古人称颂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里位置优越,文物众多,风光秀丽,是旅游者向往的游览胜地。站在关楼北望,角山、长城、古堡、烽火台历历在目。南沿长城远眺,老龙头依稀可见。老龙头是万里长城最东端,澄海楼巍峨高踞城头,乾隆御笔"澄海楼"和明大学士孙承宗书"雄襟万里"楼匾居高临下,直俯大海。自澄海楼筑有―石城逐级而下伸入大海,站在石城终端楼平台上四眺,海天一色,无边无际,气象万千。山海关附近还有燕塞湖、孟姜女庙、九门口长城和碣石宫遗址、长寿山等景区。

从城楼上不同角度俯瞰四周,风景或古朴、或壮丽,令人心旷神怡。雄伟的燕山山脉在蓝天的衬映下巍峨挺立。宽阔的城墙上,军旗猎猎,身边仿佛有疾驶的战马掠过。城楼的背面有一面巨大的鼓,据传是抗击外来入侵者时击鼓射箭用的。站在城墙上,我沉思着、想象着当年擂起战鼓时万箭齐发的壮观场面。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达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倚山连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距今已有六百年的悠久历史。它北倚群峦叠翠的燕山之麓,南临烟波浩淼的渤海之滨;长城纵贯期间,雄关紧扼要隘,形势险峻如虎踞龙盘;历史上作为著名的军事要塞,自古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其规模之大,为长城沿线各关口所没有,只有西端的嘉峪关可与之相比。

山海关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的山海关关城和附近长城、城堡、墩台都是明代建筑。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众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如果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条蜿蜒巨龙的话,那么山海关就是这条巨龙的咽喉。 仰望城台上高高耸立的两层箭楼,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尽显雄健壮美的阳刚之气。高悬在二层屋檐正中的巨匾"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每字高达1.6米,笔力顿挫凝重,雄劲浑厚。其中"一"字一笔,不显淡薄;繁体"关"字笔画虽多,不显臃繁。匾额的艺术风格与关山险隘的建筑格局十分谐调,使整个城楼显得更加奇伟俊秀。它是明朝当地进士肖显书写的。现在,原匾收藏在箭楼内,楼外悬挂的是公元1920年摹刻的。


1.
描写风雨的诗句
描写风雨的诗句
描写风雨的诗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