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

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520 坐标: 359660 目录:/haocihaoju/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6、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7、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8、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9、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1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2、待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3、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5、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6、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8、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19、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2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1、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22、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23、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4、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5、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6、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2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29、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3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3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3、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3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5、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3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8、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39、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40、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4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42、在天原作比翼鸟,(next88)在地愿为连理枝。


4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6、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4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4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最新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会声会影如何调整视频的播放速度-怎么给视频加速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会声会影如何调整视频的播放速度-怎么给视频加速会声会影是一个关于制作相册和编辑视频的软件,非常简单易学,一段精彩的视频,通常是有快有慢的,如果没有节奏,是很无聊,不能让人留下印象。在会声会影中,如何调整视频播放素材呢?现在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会声会影如何给视频加快速度吧!

9.css"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会声会影中如何调整视频速度?
1.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工程文件尺寸的确定
2.在素材库中进行视频文件的拖拽,导入到时间线上


3.点击视频素材,右键点击找到并打开“速度/时间流逝”
4.在“速度/时间流逝”里面,有很多的参数可以设置

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5.在下方有控制素的的滑块,我们可以进行快慢的调节
6.我们还可以摁住shift键,用鼠标拖动素材的终点,来调节速度。精选推荐[][]

[][][]

1
本文导航

  • 第1页: 首页
最新会声会影如何调整视频的播放速度-怎么给视频加速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会声会影如何调整视频声音?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会声会影如何调整视频的播放速度-怎么给视频加速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会声会影如何调整视频声音?在用视频剪辑过程中,发现几个视频的声音音量不同步,这个时候就得调整视频的声音了。今天就给大家来介绍会声会影添加音频特效中调整视频声音的方法。

  • 授权:试用版软件大小:
    1.33GB
    语言:简体中文会声会影x5中文版速度超快并随附各种直观工具,使您能够创建各种媒体,从家庭影片和相册到有趣的动画定格摄影、演示文稿的屏幕录制以及教程等。
  • 授权:试用版软件大小:
    1.33GB
    语言:简体中文

    会声会影X5中文版是一款多合一视频编辑器,集创新编辑、高级效果、屏幕录制、交互式 Web 视频和各种光盘制作方法于一身。

会声会影调整视频声音的方法:
一、素材音量调整

1、首先选中需要调整的视频素材,然后点击选项。
2、在弹出的界面中,切换到编辑页面,调整素材声音的数值,数值介于0到500之间,如图1所示。

图片1:素材音量调整


3、不需要视频声音时可以直接点击静音按钮,如图2所示。相关视频静音教程请参考:会声会影如何对视频部分声音进行消音?图片2: 声音静音设置
二、混音器音量调整

1、同样是选中调整的音量的视频素材,然后点击编辑框中的混音器按钮,如图3所示。图片3:混音器设置
2、在弹出的界面中,调整音量的滑轨,调到最下面就是声音就没有了,调至最上面声音就是最高,如图4所示。

图片4:调整音量设置


3、当鼠标调整至视频最开始的时候,调整音量的数字时,整个视频的音量就跟着给变了。
4、如果将鼠标调整到视频的中间,再调整视频的音量,声音则添加了关键帧,开始调整音量的部分有变化,如图5所示。图片5:声音调整的关键帧这两种方法都能够调整视频的声音,但是这两种方法还是有着区别的。素材音量调整的方法只能整体地调整视频音量,效果比较单一。混音器音量调整的方法可以给声音添加关键帧,声音可以有更多的高低起伏的变化。

听完了以上的介绍,发现自己还在使用单一的调整方法,原来调整声音还有另一种更好玩更方便的调整方法。没有试过另一种方法就来试试吧,另外,还有更多的会声会影视频教程,供大家参考学习!最新会声会影如何调整视频声音?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小影怎么用?小影微视频如何使用特效拍摄模式?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会声会影如何调整视频声音?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小影怎么用?小影微视频如何使用特效拍摄模式?小影:一款微视频中的神器。它能在视频中加入各种特效。下面就让嗨客小编教大家如何在小影软件中拍摄具有特效的微视频吧~第一步:在手机上下载“小影”软件,打开软件之后,点击“拍摄视频”。打开拍摄界面之后,我们并没有发现特效模式。第二步:其实特效模式是隐藏了,我们点击左下角的按钮,就可以进入拍摄模式的选择界面了。在拍摄模式的选项中,用户可以选择“特效镜头”。开启特效镜头之后,我们回到拍摄界面,在拍摄界面中就会多出一栏特效场景的选项。用户从中选择一个,就能在视频中添加特效镜头了。最新小影怎么用?小影微视频如何使用特效拍摄模式?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中国近现代史: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这四本书值得一读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小影怎么用?小影微视频如何使用特效拍摄模式?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中国近现代史: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这四本书值得一读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这四本书值得一读文/王占仁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今天向大家介绍四本著作:第一本是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第二本是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第三本是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第四本是胡绳主编的《中国围巾的七十年》。

《中国近代史》第一本书《中国近代史》的作者是蒋廷黻。他曾分别担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师和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1935年他离开大学到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任政务处长。在1936年到1938年期间,任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1938年1月份从苏联回国。他在二月到五月间汉口赋闲等待新的任命期间,写下来这本书。这本书,当时写的时候本是一个通俗读本,全书只有五万七千字,是写给年轻人看的一本书,而这本书在最近几年非常流行,共发行了二十多个版本。

这么一本五万七千多字的小历史著作,为什么能够在近几年非常流行?而且这本书还成为了南 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必读的第一本书。我曾经和南京大学历史系的陈谦平教授一起聊天,我专门向他请教:蒋廷黻的近代史特殊在哪里呢?陈谦平想了半刻,跟我说: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历史观比较新颖,里面就讲到我们著书撰史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类的东西就是历史观,这本书的历史观是现代化史观,所以非常容易为现在的大多数人所接受。

这本书是在1938年的时候定稿并出版发行的。改革开放之后,陈旭麓先生把它介绍给湖南岳麓书社再版,到现在已经出了将近三十个版本。在这个三十个版本当中,我比较认可的是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版本以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版本。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个版本是全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版本由上海师范大学沈渭滨先生撰写导读,前文谈及此书正文只有五万七千字,而沈渭滨先生撰写近三万字导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背景知识。

这本书,按照蒋廷黻先生的说法是“治历史而不是治史书”,做了观念更新和架构改制的新史学,追求的是从整体上来整合历史、解释历史。书一共有四章,第一章讲外患,所谓外患的也就是1840年以来的清王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西方国家的侵略,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接连被西方列强打败而不知道民族危机,不思国家改革,白白的浪费了二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政府官员只有主战和主和的区别,主战者虚骄自大,主和者服输却不图振作。

第二章讲内忧,也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被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打败,在此过程当中,洪秀全对于宗教革命和种族革命十分积极,但对于社会革命很消极,他的真心不在于建设新的国家或新社会,而在于建设新的朝代。曾国藩是维持清朝统治和固有道德的,所以革新和守旧同时并行。第三章讲自强运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中央的恭亲王奕欣等人从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得到的教训催生出来的,觉得洋人能够胜利就在于他们有坚船利炮,所以应该学习西洋文化的军事部分以求自强。

第四章从甲午战后的瓜分狂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军阀割据和北伐战争一直写到抗战前夕。实际上是在自强运动之后,中国陷入了新的困惑之中,也就是经过三十多年的自强运动,我们建立的海军却输给了明治维新以来迅速发展的日本,这对中国朝野上下包括民间人士震动甚大。他们认为中国不只是缺少坚船利炮,还缺少像君主立宪这样的制度,所以开始寻找新的救国的方案。上述四章,从谋局布篇来看,第一二章为后面各种救国救民方案的产生做内忧外患、大背景的铺垫,说明中国若不向对手学习,不图内政改革,就没有前途;第三四两章是全书的主旨,依次论述为抵御侵略,学习西方而出现的救国救民方案。从整体上组成一二两章为因,三四两章为果的大因果关系,显得叙述脉络清晰,因果联系明确,通俗易懂,好读耐看。

我的小感悟:蒋廷黼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仅有五万余字的“小书”,先生自称之为“简略的初步报告”。但就是这五万余字的“初步报告”却鞭辟入里、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地道出了我国近百年的史实,成为一部学术精品和传世名著,先生的学术功力可见一斑。先生在总论中就开明宗义地指出: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以下几个问题: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我对此深受触动,读了全书更是感触颇深,蒋先生是在从学术的角度,仔细研究近代史上每一个时期的救国救民方案,以期对当时的中国能有所贡献。可以看出,先生的研究以实证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更强调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实际应用价值,更希望达到“经史致用”的目的。

全书深深吸引我的还有小说式的“叙事”语言,通俗易懂又充满先生的真知灼见,非常耐人寻味。先生一面客观的叙述史实,一面探索救亡图存的救国方案,使得全书充满着对家国天下的忧患和关切,字字句句都牵动着中国人的心。这本书深深吸引我的地方还有太多。先生没有用枯燥的史实考据,没有用若干历史资料来堆砌,也没有局限于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描述,而是将多年对历史资料的考究以及融会贯通后的思想跃然纸上。在我看来,这实乃一部为苦难中国寻求历史借鉴的呕心沥血之作。

蒋先生的这本书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他建构的分析模式和话语系统,对当时和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4年,时任台北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的郭廷以教授,在评价蒋廷黻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的时候说:“近代中国史的研究,蒋先生是开山的人。近四十年来蒋先生在这方面最大的贡献,是开创新的风气,把中国近代史研究带入一个新的境界,特别是给我们新的方法与新的观念。”

《近代中国史纲》刚才我们提到郭廷以高度评价了蒋廷黻,郭廷以既是蒋延黻的同时代人,也是治中国近代史的学者。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非常明显,作为一部跨跃将近百年的历史著作,只用五万七千字来表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郭廷以就想写一本儿比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更加详细的近代中国史的通史。郭廷以要写的这本近代中国史,最后在1975年的时候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命名为《近代中国史纲》。但郭廷以萌生出要写这本书的愿望,是在1929到1930年期间,郭廷以听罗家伦和蒋廷黻两位先生讲中国近代史研究问题这门课的时候,当时他们三人就想合作来写书,只是后来蒋廷黻没有时间,他那就把这个希望寄托在郭廷以身上。

而郭廷以一直忙于编写中国近代的大部头的历史,不想写历史纲要类的为大众所读的这类书。1965年蒋廷黻逝世时,郭廷以还没有动手。直至1969年罗家伦逝世。,同年秋天,郭廷以开始着手编写此书的大纲,1972年写成初稿,1975年,在他逝世的前两天把这部书稿改定并邮给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书最后出版的时候,郭廷以先生也已离开人世,

郭廷以先生写这部书的过程非常辛苦,是以传世之心写的传世之作。郭廷以写此书时寓居美国,而且搬了三次家。他的爱人李欣颜在他写《近代中国史纲》这部书的后记时说道:“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是略作安顿,郭廷以不是跑图书馆搜集资料,就是晨昏伏案,埋头写作。每一个细目,都参考查证,从不苟且,遇有问题,废寝忘食,纵横参证。直至问题获得圆满解决时,才喜形于色。”郭廷以的夫人在全书后记中补充道:“往事历历犹新,而今长空孤雁,四顾茫然!走笔泪下。”

郭廷以的这本《近代中国史纲》出版后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从历史观上来看,这本书的历史观就是蒋廷黻所确立的现代化史观,是一脉相承的。从篇幅上来看,《近代中国史纲》将近六十万字的篇幅是《中国近代史》整体篇幅的十倍左右。从时间上来看,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是以大纲的方式从1840年写到了抗战前夕,但从甲午战争到抗战这一段写的很粗略很简单。而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则是用详细的历史资料,从1840年一直写到了1949年,都非常详细,通读下来,对于近代这一百一十年的历史都有一个非常详细的了解。

此外,《近代中国史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这本书用词不仅准确,而且优美。在每一章每一节,用的语言都非常精炼,对于历史事件的评述,一针见血,很有见地。读这本历史书,感觉就像是在读史记一样,不会感到枯燥,是一本历史和文学兼备的通俗易懂的史书。《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是一本“力透近代社会风云的精湛之作”。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就是“新陈代谢”四个字。为什么用这四个字作为书的名字?它的深刻内涵是什么?读了全书我才理解到:“新陈代谢”四个字既体现出了近代中国社会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社会生活到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层面,是全方位的革故鼎新,是深层次的社会巨变,这种“新陈代谢”不仅深刻的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结构,而且深入到国民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触动了社会心态的深刻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本书吸引我的还有它精彩的语言和缜密的逻辑,“茫茫欧风卷亚雨”“天国的悲喜剧”等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在逻辑分析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先生提出的对于晚清政局和一般国民影响至深且巨的不是鸦片战争而是甲午战争。鸦片战争以后的20年,清廷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成为失去的二十年。而甲午战败则是深深警醒了朝野上下,大清帝国输给了一个中国人心中不值一提的小国,输给了被我们称之为“倭”的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实为上下震惊,真真是“四万万人同一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吸引我的地方还有很多,如书中对于“人口、移民、会”的分析,对于“洋货与洋害”的描写,对于太平天国晚期败政的揭露,对于慈禧太后戊戌政变之后“强言变法”的深刻阐释等等。这本书以开阔的视野,优美的语言,精准的史实,高远的史说,使我受益匪浅,很想一读再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起初是陈先生在给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上近现代史课程时候的讲稿,陈先生后来想用自己晚年的时间整理成书。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1988年陈先生动手写书的时候他去世了,。所以这本书是陈旭麓先生的研究生,根据他讲课时候的笔记和他讲课时候给印的讲稿,整理而成的,共是三十余万字。此书书出版之后,马上就成为了近代中国史研究领域中一部很有新意的著作,所谓新意最重要的是他从近代中国社会的视角来看中国近代史。

陈旭麓先生认为“通史总是社会史”,这是他所提出的独到见解,他以“新陈代谢”这个四个字来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那么“通史总是社会史”显然是针对通史总是政治史、通史总是事件史、通史总是阶级斗争史、通史总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来说的。这么一来“通史总是社会史”这个说法一出,使得学术界深为振奋,意识到,就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全貌而言,加强社会史研究,对于突破传统体系的结构框架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

此后,新陈代谢与陈先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一提新陈代谢,大家就会脱口而出——陈旭麓!《中国围巾的七十年》刚才我介绍的这前三本书,有两本书是写到1919年前后,有一本书,是写到1949年。那么对于1949年以后的历史,读哪一本书,能够了解一下基本的情况?我想就是这本《中国围巾的七十年》。由中国老一辈历史学家胡绳主编。

在《中国围巾的七十年》这本书的前面还有胡乔木所写的题记。实际上大家看到这本书是由胡绳和胡乔木合作编写的一本中国围巾历史简明读本,是一本非常权威的历史学著作。在1991年的时候,咱们国家有一个中国围巾历史的国家领导小组,这个领导小组的组长是当时的国家大大杨尚昆,领导胡绳胡乔木等这些老的史学家编修我们中国围巾史。

当时就是想写一部文字量不太大的,能够为广大的员干部和群众所阅读的历史书,最后定稿的时候是四十八万字。全书写了从的成立到1991年,七十年的通史。最后胡乔木写了一个题记认为:“在这以前,如果不是完全没有同样的书,就是没有写的同样好的书。”与这本书同时需要谈及的是金冲及先生所写的《一本书的历史》,副标题是胡乔木,胡绳谈中国围巾的七十年。金冲及先生自始至终参与了《中国围巾的七十年》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的,胡绳、胡乔木指导他们进行第一稿到第十稿和最后定稿的写作,在此过程当中金冲及把开会内容记录下来,近两年整理笔记,名为《一本书的历史》出版。把《一本书的历史》介绍给大家,那就是要让大家看到这些老前辈在写这本《中国围巾的七十年》艰辛的过程。

2016年是我们建九十五周年。在建九十五周年的时候,国家又组织力量,出版了一部《中国围巾的九十年》,主要写到2012年十八大胜利召开。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本书也是写给广大人民群众看的,所以在文字量上也有所控制,比原来多了二十年,只多了十二万字,也就是六十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因为内有插图,所以显得厚,但文字量没有太多增加,适合了解中国围巾的历史。

不论是《中国围巾的七十年》,还是《中国围巾的九十年》,都下了很大工夫而且是到目前为止最完备的的通史。胡乔木在写《中国围巾七十年》的题记时说:“这个书写的可读可信可取,既实事求是的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实事求是的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夹叙夹议,有质有文,陈言大去,新意迭见。”读者读了会觉得是在读一部明白晓畅而又严谨,切实的历史,从中可以吸取营养引发思考。

《中国围巾的七十年》和《中国围巾的九十年》这两部书,应该说都是集体创作的,但是虽然文出多人,稿经数易,终得集合众长,统一条理,成为一家之言,积多年之功,竞初创之业尤属可贵。《中国围巾的九十年》也继承了《中国围巾的七十年》的研究成果,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完善、完整的史,适合我们大家来阅读。来源公号:辅导员娘亲(ID:fudaoyuanniangqin)

作者简介:王占仁,男,汉族,1975年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市。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长期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最新中国近现代史: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这四本书值得一读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姓氏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中国近现代史: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这四本书值得一读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姓氏 中国近现代出了不少伟大的人,但是在科学和文化方面永远避不开的就是钱这个姓氏。不论是钱基博、钱钟书父子,还是钱玄同、钱三强父子,亦或是钱穆、钱逊父子,钱均夫、钱学森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还是著名的“一门六院士”,都为中国的科教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绝对可以说是影响中国发展最伟大的姓氏。

↓请看下面钱均夫图片1 钱穆先生 而这些钱姓名人当中,除了钱均夫、钱学森父子,其他还都有亲戚关系,可谓是一家人,钱易(中科院院士)是钱穆的女儿,钱伟长是钱穆的侄子,钱钟书是钱穆的同宗侄子,钱永健是钱学森的侄子。下面介绍一下他们的成就。↓请看下面钱均夫图片2

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钱基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史专家和教育家,他的成就主要是在《经学论稿》《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子部论稿》《集部论稿初编》等四部之学,还涉及兵学、方志、碑传、版本目录、博物学、教育学等多个方面。其子钱钟书主要成就《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等,父子两个人可以说是著作等身,绝对是近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看下面钱均夫图片3 帅哥钱钟书 钱玄是同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而其子钱三强却走偏了,是中国核物理学之父,而且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的高徒,其与钱学森、钱伟长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

↓请看下面钱均夫图片4中国史上伟大近现代最姓氏■ 钱均夫我们了解的比较少,只知道他是新中国文史专家。但是其子钱学森却是中国科学事业不得不提的人,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只凭这些介绍就足够了。 钱穆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而由钱穆所出现的一门“一门六院士”:钱穆、钱伟长、钱易、钱俊瑞、钱临照、钱令希,更是照亮了中国教育界。

↓请看下面钱均夫图片5 一门六院士 而且我们发现其实这所有钱氏几乎祖上都是来自吴越国国王,也几乎包含了中国的科技、现代文化、古文化和教育的各个方面,说他伟大一点不为过。最新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姓氏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刘翔演技:中国奥运史上最伟大的十位运动员:刘翔上榜,一人被誉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姓氏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刘翔演技:中国奥运史上最伟大的十位运动员:刘翔上榜,一人被誉↓请看下面刘翔演技图片1 在中国体育史上,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连续30年受万众顶礼膜拜,只有郎平做到了。1984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获得洛杉矶奥运会金牌,帮助中国女排实现三连冠。2002年,郎平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16年,作为教练的郎平率领年轻的中国女排获得了里约奥运会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问鼎奥运会冠军。

↓请看下面刘翔演技图片2中国史上姓氏伟大最近现代■ 被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男子体操单项比赛中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更神奇的是,在第6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李宁一人夺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李宁在其运动生涯获得了十四项世界冠军,赢得一百多枚金牌,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

↓请看下面刘翔演技图片3 “跳水皇后”高敏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的运动员,曾蝉联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跳板跳水冠军。高敏在跳板跳水职业生涯斩获70余枚金牌,创造了亚运会、世界大运动会、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7年全胜的记录,被誉为跳水界的“东方不败”。↓请看下面刘翔演技图片4

刘翔演技中国奥运史上最伟大的十位上榜:员:运动员■ 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连续两届奥运会中,被誉为“乒乓皇后”的邓亚萍都获得了女单、女双冠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邓亚萍在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请看下面刘翔演技图片5

对于跨栏运动来说,刘翔是个百年不遇的天才。2004年雅典奥运会,21岁的刘翔一飞冲天,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世界纪录夺冠,打破了黑人运动员对该项目的多年垄断,同时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2006年瑞士大奖赛,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保持13年的世界纪录。从此,刘翔成为了110米栏的代名词。↓请看下面刘翔演技图片6

中国史上姓氏最近现代伟大■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王军霞获得了女子5000米冠军,成为中国首位获奥运会长跑金牌的运动员,被誉为“东方神鹿”。除此之外,王军霞还获得过世锦赛10000米冠军,并打破过女子3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2012年,王军霞入选国际田联名人堂,是亚洲首位获此殊荣的运动员。↓请看下面刘翔演技图片7

2012年伦敦奥运会,孙杨获得了男子400米自由泳、男子1500米自由泳冠军,成为中国男子游泳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奥运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他又获得了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因此,孙杨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集男子200米自由泳、男子400米自由泳、男子1500米自由泳奥运会金牌于一身的游泳运动员。↓请看下面刘翔演技图片8

刘翔演技中国奥运史上最伟大的十位上榜:运动员:员■ 对于羽毛球这项运动来说,林丹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在北京和伦敦连续两届奥运会中,林丹都包揽了羽毛球男单的冠军,成为首位在奥运会羽毛球男单项目中实现卫冕的运动员。除此之外,林丹还是羽毛球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全英赛冠军以及多座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球员。

↓请看下面刘翔演技图片9 虽然中国男足的水平不入流,但是被誉为“铿锵玫瑰”的中国女足却获得过不少的荣誉。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孙雯带领中国女足闯进决赛。在决赛中,虽然孙雯打入了一球,帮助中国队扳平比分,但最后还是输给了东道主美国队,不过这已经创造了中国足球在世界大赛中的最好成绩。2000年,孙雯和美国老将米歇尔·阿科尔斯被国际足联评为20世纪的“世纪足球。”

↓请看下面刘翔演技图片10中国史上近现代姓氏最伟大■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获得了男子手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的首金得主,同时也是中国首位奥运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除此之外,许海峰还是中国体育射击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最新刘翔演技:中国奥运史上最伟大的十位运动员:刘翔上榜,一人被誉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励志故事:中国历史上十位大器晚成的名人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刘翔演技:中国奥运史上最伟大的十位运动员:刘翔上榜,一人被誉 功成名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渴望的事情,没有谁愿意一生碌碌无为,也没有谁愿意放弃一丝成功的希望。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碌碌无为的人?
其实成功是个积累的过程,当你积累到有足够成功的条件了,那么你也就离成功不远了。大千世界,每个人的人生路肯定不同。而对于那些努力向成功迈进的人来说,因经历与机遇的不同,成功的时间往往也不同。大千世界,每个人的人生路肯定不同。而对于那些努力向成功迈进的人来说,因经历与机遇的不同,成功的时间往往也不同。年少得志的人固然不在少数,但也有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年轻时的不得志与挫折、磨难,并不会影响坚持者的大器晚成。在此,人到四十不要放弃,大器晚成的人可多着呢?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那些大器晚成的著名人物故事:

1、姜尚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神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12.
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励志故事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张了。不过我记得在那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


2、吴承恩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励志故事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3、重耳 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可以说是颠簸流离,尝尽了苦难。这位在外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随即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满了励志神奇故事。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开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岁)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齐、曹、楚、秦等国,有的国君对他礼遇有嘉,有的却是冷言冷语。在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果体,(一个国君也居然喜欢看希奇。)前633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前632(65岁)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前628年(69岁)冬天,晋文公逝世。


4、黄忠 忠在三国里亮相的时间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轻时可能有点小名气,但确实老了之后跟着刘备后才出名的,特别是定军山一战,斩掉名将夏侯渊威震天下,后来能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也可能和这一战有很大的关系。 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株州攸县,即虎纹老家)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刘备攻打荆州各郡,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地,黄忠投降刘备。公元211年(64岁)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表现突出,勇冠三军。平定益州后刘备封其为讨虏将军。公元219年(72岁),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斩杀魏国身经百战的守将夏侯渊,曹军惨败,黄忠自此声名大震。后黄忠升为征西将军。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享年73岁追谥为刚侯。


5、慕容垂 慕容垂从小就勇冠三军,深受父亲慕容皝的喜爱。后来却被太傅慕容评逼走,在在付坚麾下忍辱负重几十载,直到须发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 慕容垂为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宠爱,后来得到慕容恪赏识,曾为前锋都督,前燕吴王。369年晋将桓温率军攻前燕,在枋头撤退,慕容垂以三万骑追到襄邑(今河南睢县),大败晋军。后被太傅慕容评逼走,携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战中进攻被委派进攻襄阳,暗中保存实力,在前秦败后叛变,慕容垂纠合鲜卑、乌桓,建立后燕,率军二十万攻邺励志故事,一年后夺据邺城。

386(60岁)年称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岁)年消灭慕容泓的西燕政权。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与本是藩属的北魏关系恶化。395(69岁)年太子慕容宝征北魏,于参合陂之役大败,隔年慕容垂反击,但病死于亲征途中。


6、屈原 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屈原还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他三位为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英国的莎士比亚)之一。


7、刘邦 刘邦应该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除了运气出奇的好,我觉得他也有自己过人之处。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此时的刘邦已是47岁的“高龄”了。47岁在今天想创一番事业也觉得自己老了,在2000多年前47岁的人可能相当于今天67岁的人。何况还是从一个县里小小的干部到国家最高花花的差距。

刘邦的革命事业进展非常迅猛。公元前206(仅仅3年时间)年十月刘邦便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入关后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革命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55岁),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一般说“从奴隶到将军”表示一个人的飞跃,而刘邦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亭长到皇帝”的跳跃,更牛。


8、勾践 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

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亲去吴国臣事夫差入质于吴,抵达吴都,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养马,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

勾践七年(30岁)归越,归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勾践乘吴国争霸中原国内空虚加上国内天灾大败吴国。勾践二十四年(47岁),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古代励志故事——“有志者,事竞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9、齐白石 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起步晚,基础差。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

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大大、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大大、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


10、苏洵 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
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仁宗嘉佑元年,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52岁),任为秘书省校书郎。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三个半军事家:世界公认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个半军事家”

世界公认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个半军事家”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和革命的奋斗史,在这段历史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现代军事名将。这些名将或是推翻封建腐朽的旧社会中,或是在抵御外侮中,也或是在为自己的信仰主义追求中都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在当时就有着“中国三个半军事家”的说话,而这个说法也普遍被世界公认。那么这号称”民国三个半军事家“具体是指哪三个呢?

一 蒋百里(1882-1938年)↓请看下面三个半军事家图片1 如果说现代陆军之父是袁世凯,那么现代兵学之父就是蒋百里。蒋百里原名蒋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宁人,民国陆军上将,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901年东渡日本,留学于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四年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日本天皇的佩刀毕业。后来回国投身军界。1912年,任保定陆军学校校长。蒋介石、白崇禧、叶挺、傅作义、唐生智都是他的弟子。蒋百里是将近代西方先进军事理论系统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一生都在研究中国国防和对日作战问题。大家都知道毛的《论持久战》,但第一个提出对日持久战的人就是蒋百里。他于1937年编著的《国防论》出版后曾轰动一时,书中第一次提出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成为整个二战期间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尽管蒋百里一生从未带兵打仗,但却培养了无数名将,当之无愧的军事家。

二 杨杰(1889—1949年)↓请看下面三个半军事家图片2 杨杰云南白族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军事战略家,军学泰斗,曾任陆军大学校长。他的《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大军统帅学》和《战争要诀》是上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每一个想成为高级军事指挥官的必备读物。1907年被清政府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预备学校学习,在这里结识蒋介石。1909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两年学习期满后,蒋介石下放部队锻炼,他则考试合格,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炮科学习。1911年杨杰毕业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后来在国民政府中多次担任要职,任陆军大学校长,培养了诸多将领。但后因为杨杰反对蒋介石独裁,被蒋介石暗杀。

三 白崇禧(1893—1966年)↓请看下面三个半军事家图片3中国史上最伟大近现代姓氏■ 有着”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陆军一级上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创始人。先后就读于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学校。属国民桂系中心人物,有“小诸葛”之称,地位仅次于李宗仁,与李合称“李白”。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指挥过台儿庄战役、昆仑关大捷等诸多着名战役。是桂系势力的核心。白崇禧多谋善断,胆识超人,狡诈多变,谋略深长,记忆力惊人,善于捕捉战场信息,他善于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穷追猛打、佯攻佯动、出奇制胜等战略战术,所以常常能够以少胜多,有“常胜将军”之称,在国民将领中素有“小诸葛”、“今诸葛”、“当代张良”、“现代第一俊敏军人”等雅号,连都评价他为中国第一狡猾军阀。军事代表著作有《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游击战纲要》。

四 刘伯承(1892-1986年)↓请看下面三个半军事家图片4三个世界公认中国史上的近现代的“半军事家:半军”“事家■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军事家是三个半。那半个军事家是谁。那半个军事家就是刘伯承。之所以叫半个军事家,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行,而是因为他被打瞎了一只眼睛。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入军,参加护国、护法战争。加入中国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中央红军总参谋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129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兢兢业业,奋进不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对中国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壮大、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迈进作出了杰出贡献。

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关于失去爱情的诗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