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资料

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Bailey 坐标: 338035 目录:/gongzuoziliao/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2018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一年一度的中考来临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争做合格员征文,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题,共 30 分。以下每题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 2 分;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42 ℃B.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
1.8×105Pa C.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50cm D.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 50kg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4.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 00C的冰熔化成 00C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5.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家用保险丝熔断后,可用铁丝或铜丝代替 B.雷雨天气可以站在大树下避雨C.选用插座时,所有家用电器都使用两孔插座 D.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湖水结成冰 B.樟脑丸变小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 L


1、L2 规格相同,闭合开关 S 后,发现 L1 不亮,L2 发光。

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L1A.灯 L1 短路 L2B.灯 L2 短路C.灯 L1 断路S D.开关 S 接触不良8.家庭常用的电吹风既能吹冷风又能吹热风。下列电路中最符合电吹风工作要求的是S1 S1S1M S1S2 加热器M加热器S2M加热器S2M加热器 S2A B C D9.2018 年 5 月 21 日凌晨,我国成功利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 升空,迈出了人类航天器月背登陆第一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惯性消失C.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10.下列实验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11.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1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 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甲>F 乙②液体的密度:ρ 甲=ρ 乙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p 乙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 甲 乙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0cm 处,在透镜另一 侧距离透镜 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 f 一定满足 8cm<f<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14.某品牌无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6.9km,用时 5min45s,消耗燃油
1.5kg, 已知汽车的牵引力是 2000N,燃油的热值为
4.6×107J/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通过计 算可知,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①汽车行驶速度是 20km/h ②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6.9×107J③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 30kW ④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 20% A.只有①和②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①和④ D.只有②和④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 6V 不变,电流表量程为 0 ~
0.6A,电压表量程为 0 ~ 3V, 定值电阻 R1 的规格为“10Ω
0.5A”,滑动变阻器 R2 的规格

为“20Ω 1A”。闭合开关,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电阻 R1 消耗电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


0.4W~
0.9W②电流表示数允许的变化范围为
0.2A~
0.5AR1 R2V A③滑动变阻器 R2 允许接入电路阻值的变化范围为 10Ω ~ 20Ω④电路消耗总电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
1.8W~ 3W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 .只有②和④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4 分)16.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吸引乙物体,乙物体排斥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 电,则甲物体带_ _电。17.小芳站在平面镜前,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会_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8.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


0.5kg、温度为 70℃的水放出
4.2×104J 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 了_ _℃[c 水=
4.2×103J/(kg?
℃)]。19.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 F1=10N 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F2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 F2 乙1=4N。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_ _N。 甲


三、作图题(每题 2 分,共 4 分)2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在答题卡上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0 题图 21 题图21.一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在答题卡上画出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第 22 题 5 分,第 23 题 10 分,共 15 分)22.图甲是某学习小组“测量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的示意图。用弹簧测力计竖 直向上 拉动绳子自由端,将 重为
4.5N 的物体从 A 位置提升到 A′ 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 B 位 置上升到 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

物理试题 第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他们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物体提升的高度是 cm,拉力是 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2)若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滑轮,改为图丙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 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实验电路图同时测量电源电压 U0 的大小和电阻 Rx 的阻 值,电源电压 U0 约为 2V~3V,Rx 的阻值约为 6Ω~7Ω。实验室如下器材:导线 若干、开关、电流表(量程 0~


0.6A,0~3A)、电压表(量程 0~3V,0~15V)、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为 30Ω)。请你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卡上连

接好图乙中的实物图。


(2)用物理量 U
0、Rx、电流表的示数 I 写出表 示电压表示数 U 大小的关系式:U = 。
3.0
2.
41.8U/V
(3)①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
1.2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选填“最大”

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0.6或“零”);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 4 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分别以电流表的示数 I 和电压表的示数 U 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把这 4 个点连接起来大致为一条直线(并虚线延长到纵轴),如图丙所示。从图丙中信息可求得:

电源电压 U0= V,电阻 Rx = Ω。


五、计算题(第 24 题 6 分,第 25 题 11 分,共 17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公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4.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 中,弹簧测力计示数 F 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 的深度 h 的关系如图乙。g 取 10N/kg,水的 密度是
1.0×103kg/m3。求:


(1)物块受到的重力;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块的密度。25.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压力报警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BO 为一水平杠杆,OA 长 120cm,O 为支点,AB:OB=5:1;已知报警器 R0 的阻值恒为 10Ω,压力传感器 R 固定放 置,R 的阻值随所受压力 F 变化的关系如表所示。闭合开关 S,水平踏板空载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2V;当水平踏板所受压力增大,电压表示数达到5V 时,报警器 R0 开始发出报警信号。踏板、压 杆和杠杆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求:F/N51015202530 …R/Ω45342418141210 …


(1)电源电压为多少?
(2)当报警器开始报警时,踏板设定的最大压力值为多少?
(3)若电源电压变为 14V,为保证报警器仍在踏板原设定的最大压力值时报警,应 在杠杆上水平调节踏板触点 B 的位置。试计算说明触点 B 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多少厘米?

泰安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 案DCABDBCAABCDCDA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4 分)16.负 17.不变 18.20 19.6
三、作图题(每题 2 分,共 4 分)20.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F O FG
四、实验题(第 22 题 5 分,第 23 题 10 分,共 15 分)

22.缓慢(匀速)(1 分)


(1)
5.0(1 分) 2(1 分) 75%(1 分)
(2)变小(1分)23.
(1)如图所示(4 分)(说明:其他连接方法正确,同样得分)Rx
(2)U0 -IRx (2 分)
(3) ①最大 (1 分) ② 3 (1 分) 6(2 分)
五、计算题(第 24 题 6 分,第 25 题 11 分,共 17 分)24.解:
(1)物体受到的重力:G=F=18N …………………………………………1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 浮=G﹣F 拉=8N ………………………1分F浮 ﹣4 3
(3)物体的体积:V=V排=ρ=8×10水m ……………………………………2分m G 3 3物块的密度:ρ物= V =

gV =


2.25×10 kg/m分……………………………………2说明:其他解法正确,同样得分。25.解:
(1)查表可知,踏板空载时,压力传感器 R 空=45Ω。电路中电流:I =U0 =
0.2A………………………………………………………1 分

0 R0电源电压:U = I 0R 总= I 0(R0+R 空)=11V……………………………………1分


(2)报警时,电路中的电流: I 报警=U报警R0=
0.5A ………………………1 分U传感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1= =

报警U﹣U报警I报警=12Ω…………………………1 分

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查表可知,此时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 F1=25N;由AB:OB=5:1 知,OB =16分OA=20cm……………………………………………1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 最大?
OB=F1?
OA,

F1?
OA故踏板设定的最大压力值:F最大=分OB =150N……………………………2


(3)电源电压改变后,报警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 =U传感2 =2 I报警查表可知,此时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 F2=15N;U源2﹣U报警I报警F2?
OA=18Ω…1 分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最大?
OB′=F2 ?
OA,故:OB′=

分F最大=12cm……1移动的距离:s =OB ﹣OB ′=8c m…………………………………………1 分 故触点 B 应向左(或 O 点)移动 8cm……………………………………………1

分 说明:其他解法正确,同样得分。最新2018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可以看看这篇名叫2018“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2018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2018“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改革开放40周年带给新中国的变化让我们慢慢走上小康之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2018“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以及答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1.(B)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A.《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B.《中国攻共产中心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B)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把握的基本战略问题。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B.时代主题 C.姓“资” 姓“社”


3.(B)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A.战争与和平 B.和平与发展 C.发展与环保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C)提出的。A.马克思 B.列宁 C.邓小平
5.(A)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大体和日本相等。A.1960 B.1950 C.1940
6.1977年(A),《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的发表的社论提出“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

A.2月7日 B.2月8日 C2月9日


7.(B)年4月,邓小平在给中心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全军和全国人民。”A.1976 B.1977 C.197
88.1978年(B),《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A.5月10日 B.5月11日 C.5月12日
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B)一文,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


10.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心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A)率先提出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引起大多数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A.陈云 B.邓小平 C.李先念
11.邓小平在(B)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A.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B.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 C.中国共产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2.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A)在北京召开。A.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C.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B),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A.加快企业技术升级 B.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14.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的拨乱反正,其范围包括(A)。A.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 B.思想领域 C.政治领域
15.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从(A)年起,把全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A.1979 B.1978 C.1980


16.(A)重新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A.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果断的停止使用(A)的口号。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以钢为纲” C.“以粮为纲”


18.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B)。A.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B.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C.中央顾问委员会
19.邓小平在1983年同(B)共产谈话时说:“我们真正的转折点是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实际上制定了新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A.日本 B.澳大利亚 C.匈牙利


20.(A)率先提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课题。A. B.邓小平 C.
21.我国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C)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A.消费、出口 B.消费、投资 C.消费、投资、出口
22.邓小平在(A)的重要讲话中,开始形成?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南方谈话”


23.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A),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A.《中国共产中心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4.在(C)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A.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C.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25.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速度、(C)、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规模 B.数量 C.结构


26.20世纪(A),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A.70年代 B.60年代 C.80年代
27.1978年,全国仍有(C)农民处于绝对贫困的状况。A.1亿 B.3亿 C.
2.5亿
28.邓小平于(A)年6月指出:“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A.1987 B.1982 C.1979


29.邓小平说:“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A)。”A.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必须对外开放30.邓小平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A),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A.摆脱贫穷落后状态 B.对外开放 C.解放思想


31.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20时间,实际上处于(A)的状态。A.停滞和徘徊 B.快速发展 C.停顿和倒退
32.(A)以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新时期。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形成的东西方两级严峻对抗的局面覆盖了20世纪(A)。

A.50年代至60年代 B.50年代至70年代 C.50年代至80年代


34.20世纪(A)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世界大三角政治格局的形成,改变了两级对抗的局面。A.70年代 B.80年代 C.60年代
35.20世纪70年代,以(A)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A.电子工程 B.生物工程 C.纳米
36.195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A)。A.
4.7% B.
5.7% C.
6.7%


37.时代主题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把握的(C)问题。A.重要战略 B.关键战略 C.基本战略
38.世界大三角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在(B)。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39.从20世纪(A)开始,中国面对的国际大气候呈现以缓和为主流的态势。A.80年代初期 B.70年代初期 C.90年代初期
40.世界主题转换为(B),使中国能够专心致志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在新的背景下展开改革开放的蓝图。

A.发展与脱贫 B.和平与发展 C.发展与环保


41.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1980年比1955年(B)。

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A.提高了 B.下降了 C.相等
42.中国的出口总值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1980年比1959年(B)。A.提高了 B.下降了 C.相等
43.1977年12月,(A)提出世界战争可以推迟,我国经济建设可以争取更多的和平时间的判断。A.邓小平 B.陈云 C.李先念
44.要走(B),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45.新时期的思想开放,是从(B)开始的。A.平反“右派” B.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C.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4
46.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间,(A)。A.没有从指导思想上彻底清理?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B.实现历史的转折 C.经济结构趋于改善


47.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A)会议的讲话中着重阐述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批评了在对待和思想问题上“两个凡是”的错误态度,并指出“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是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A.全军政治工作 B.中央组织工作 C.中央宣传工作
48.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的(A)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标志着中国共产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9.在20世纪的100年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全球GDP增长了18倍,钢的年消费量增加了(B)倍。A.9 B.29 C.49
50.实事求是评价的历史地位的是(B)。A.《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B.《中国共产中心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章 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


51.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A)的转移,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A.的工作中心 B.的奋斗目标 C.国家社会性质
52.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B)建立。

A.完全 B.初步 C.全面


53.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A)。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A.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 B.投资率偏低,消费率较高 C.投资和消费都不足
54.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C)的发展道路。A.既重视效益,又重视数量 B.既吸收传统,又借鉴他国 C.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


55.以(B)为标志,我们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改革开放 C.中国共产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56.(C)年9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A.1978 B.1980 C.1982
57.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是在(B)开幕词里。

A.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58.我们在新时期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A)这个主题开展的。A.建设、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政治民主
59.(A)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述了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0.(B)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中国共产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1.(C)制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A.中国共产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62.(B)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A.中国共产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3.(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行动纲领。

A.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64.邓小平在(B)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A.1978年11月 B.1978年12月 C.1982年9月


65.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人形成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A.社会主义性质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C.社会主义阶层论
66.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什么样的。怎样建设理论的新境界。(A)以后,国际形式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严峻考验。

A.中国共产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C.中国共产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67.我们从容答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B)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A.第一步 B.前两步 C.全部


68.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工业化、(C)、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A.机械化 B.电子化 C.信息化
69.科学发展明确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又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发展方位,形成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B),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系统理论。

A.自主创新 B.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


70.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A),这三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形成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观 C.和谐社会关观
71.(A)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改善人民生活 B.提高综合国力 C.和平与发展


7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B)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A.共产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7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4.对外开放是(C)。A.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长期的政策B.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全面的开放C.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长期的政策;全面的开放
75.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包括(B)。

A.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共产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共产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成阶段;中国共产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共产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成阶段;中国共产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6.改革开放是(B),是我们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A.兴国之要 B.强国之路 C.立国之本


77.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A),再到实现科学发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A.“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可持续发展” C.“均衡发展”
78.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C)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

A.供求矛盾 B.东西差距 C.资源环境


79.进入新世纪,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A),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A.自主创新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引进来,走出去”
80.我坚持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必须做到(A)。A.关键是以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警惕和防止“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更主要是防止“左”的错误

B.关键是以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警惕和防止“左”右两种错误倾向;C.关键是以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更主要是防止“左”的错误


81.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端正了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思想,组织,作风、(C)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

A.风气 B.文化 C.制度82.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主要是(C),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A.投资不足 B.消费增长过快 C.投资增长过快


8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C)。A.主权国家的基础 B.前提条件 C.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8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共产主义
85.就我国来说,(A)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A.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6.我国社会在近代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积贫积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C)是最基本的情况。

A.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B.工农业生产遭破坏 C.生产力落后


87.我们领导的(C),目的是推翻三座大山,改变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A.社会主义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88.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C),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私有化改造 B.国有化改造 C.社会主义改造


89.又好又快发展,所谓“好”,就是要保持发展的(A)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防止出现大起大落。A.稳定性 B.效益性 C.共享性
90.改革开放后,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A)。

A.总体小康 B.全面小康 C.完全小康最新2018“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河北廊坊楹联学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联揭晓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2018“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年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