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2018互联网企业工作总结与计划互联网工作可以和其他的传统行业相结合,产生新的概念。在这些的过程中,文化创意是很重要的,除外供应链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编代带来的2018互联网企业工作总结与计划。
1.传统影视项目用互联网的概念可以理解为 B2C,不同类型的节目对应着不同的收视人群,绝大多数的节目不会和受众有直接的利益联系(有利益联系的节目有电视导购类或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网络影视)。我在参与《极客智造》这个项目其实可以理解为 B2B2C:DIA大赛的产品和市场上开拓的产品与项目组形成 B2B,项目组完成的节目与受众形成 B2C。现在的我认为:在这个项目中B2B 的工作可以打 59 分,B2C的工作打 30 分。
原因大概总结如下:
1.项目是各个传统影视单位组成,虽有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想法,但没有真正的 B2B、B2C 从业者参与其中,重要的是没有把传统影视和互联网相结合经验(成功或失败)的决策者,因此很难把设想好的计划落实进行了下去。
2.节目的生命周期:在规划时,节目的制作是一次性完成,边后期边播出,而节目播出周期(3个月)加上衍生品的服务周期(1个月)也只有 4 个月,这就导致无法根据受众的反馈对节目内容进行加法(重拍或补拍)修改,只能去做减法(调整顺序或删减)。
3.团队自身:人员流动性大,契合度不够,经验不足,对接各方(北京的制作、深圳的播出、杭州的宣发、开发、商务、法务、美院学术),没有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去做 B2C 相关工作。

互联网企业工作总结与计划
2.文化创意在我接触的这几个月中,既有 B2C,也有 B2B2C:前者是自己内部做研发、生产、售卖,后者就是多出要拿到 IP 所属公司的授权,还是需要根据 IP 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与原有用户去进行研发、生产、售卖。在此期间,我深刻领会到供应链的重要性,供应链出问题后,公司全员都需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满足供应链的需求。3.即将要去的公司拥有着全球月活 4 亿的游戏 IP,所在的是衍生品事业部,那么在模式上讲就是 B2C。用户群体在理论上是属于全年龄段,潜在付费用户应该也是,目前的发力点在 22-38 之间的用户所活跃的社交媒体上,用户性别比例感觉女性会多一点,具体还需要公司的数据才知道,需要保持年轻的心态,主动的去体验之前不会触碰的领域,了解用户的口味与喜好,制作出可以促进用户转化的物料。
最新2018互联网企业工作总结与计划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混迹外服工作室整十年 吐槽行业现状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2018互联网企业工作总结与计划
2.

互联网企业工作总结与计划
小弟第一次投稿分享经验,如有口误之处请各位见谅。说起来,小弟混迹台服已经10年,算不上成功吧,但是目前有两个工作室,一个主攻台服,游戏项目我做了几年,一直很稳定,这个工作室算是帮我保本了吧。另一个工作室就比较波折了,至今没有稳定下来,也让我赔了好多钱。现在想说说我第二个工作室的苦逼发展之路。跟各位筒子们分享下。小弟是一个二百斤的胖子(这个是题外话)想提醒各位筒子,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我唯一一次掉到190斤,是我工作室封了四百个账号的那个月,每个账号光月卡就50元人民币。其中还包括五六十个已用了三四年的账号,价值就不说了。反正就是陪得裤衩子都特别干净。游戏公司前两年还算是厚道,扫荡的话,也是一年一次,小弟摸到规律后,吉人自有天相的躲过几次。直到2012年游戏开了新版本之前,小弟的辛苦钱被一扫光了。就是这样,好的时候月入几万,赔的时候心惊肉跳。经过多次试验,证明这个游戏真的搞不下去后,小弟终于缴械投降。经朋友介绍回归国服,搞了当时一个算是比较火的游戏。因为本人算是混迹这行多年吧,人脉资源什么的比较给力,也养了几个程序员,特别提醒一些自己出来做的朋友,如果没有一定的资源,千万不要轻易投入去搞一个什么项目,绝对是包赔。
外服:主要是代理问题,你们听说的好多美服MS至今还存在的工作室,大部分都是在美国或者加拿大有亲戚,人家自己私自做的机房,没有这样的资源,用市面上一些代理,劝各位还是不要进这种过于老牌的游戏。虽然火是火,寿命也长,但是本钱大,真心不是我们菜鸟们玩的起的。曾经听说BX一款大作上市的时候,一个男亲上了100个号,CDK300多,一天全都封了。
其次是CDK的问题,外服市场鱼龙混杂,你就是被骗了,都报不了案。cdk里面有黑卡,有白卡,白卡有资料全,又有什么三无,就不一一举例了。如果筒子们分不清,会吃大亏。楼主曾经听说过也是一位男亲,买了二百张BXcdk,结果key没问题,也是白卡,就是这个买家注册的代理被官方查到了,结果全都封掉,不仅仅是封号,连价值几十万的货,也封在里面了。由于篇幅有限,外服暂时说到这里,有机会本人会再投稿详细讲解。
国服:国服相对外服,至少省去了代理这部分花销,国服本人在这里重点说下辅助的问题。本人在做挂机之前,卖过一段时间的辅助,后来没有坚持做下去,但是也让楼主积累了一定这方面的人脉,认识了几位总代。由于一直混迹外服,突然间回到国服好多行情都不懂了,着了一个总代的道道儿,赔了三千块钱吧,反正不多。本人当时做的是TX某一个年度大作,好多人都盯着的。大忽悠总代的策略就是带队指导,收徒弟,因为之前也在这个总代这边买过一些产品,我至今也是相信,这厮有些真家伙,就是一些成本低的辅助,专门走量的那种,这种是可以买的。但是那种卖到三四百,然后又说必须买5-10台以上的,菜鸟们千万别碰,专业的工作室也要小心谨慎,这个很有可能是这些代理用来圈钱的工具,因为内部,不是我们这种菜鸟的财力和能力可以hold住的。
互联网企业工作总结与计划
尤其是PJ,市面上在的辅助,大家尽量购买正版,更新什么的确实稳定,功能也较PJ好。参照WM某游戏的称作RY的辅助的PJ和正版辅助,小弟亲自示范,的确是区别大大的。而且搞游戏的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某辅助花半天更新出来,等免费就要等一天,如果PJ没拿到正版的版本,那就悲剧了。他被原作者发现,被清出群了,等再拿到版本,四五天已经过去了,你无形中就耽误了一周。大忽悠总代,跟我们宣传了自己要卖某一个内部版本,但是实际就是这厮拿到的一个内部的PJ版本,也许他的成本都是0,大家懂的。幸亏楼主当时没冲动,只买了5台,没有多买。用的头半个月,的确是还行,但是突然就出现一些问题,不能更新了。大忽悠给了一个不是非常有名的辅助做补偿,但是更新非常不及时,小弟在期间也吃了很多辛苦,熬了几夜。后来又觉得产量太低,就想找另一个辅助,这时候大忽悠又出现了,给小弟推荐了一个传说中非常神,非常给力的辅助,又圈了本人一千多块,拿到版本一看,小弟当时就吓傻了,筒子们猜怎么着,就是之前用了半个月就停了的那个辅助,他不知道用什么途径又一次拿到某免费,结果骗我们是别的,又收了我们一次钱。奇迹的是,这次拿到的版本,用了半个月又不能用了。后来游戏开始封号,楼主就决定停下。还好楼主的大号都保住了,还有机会找小弟手动赚点零花钱。后来楼主跟朋友喝酒的时候,讨论了这个事情,朋友说这就是那些人的圈钱策略。我们知道新游戏开了的时候,要进去赚第一桶金,这些辅助商也知道。他们充分利用了咱们这种心理,抢先推出内部版本。其实我们想想,尤其像TX,WY这种大公司,技术都是很过硬的,初期辅助其实有很多技术壁垒,作者都有可能更新不下去跑掉,正版都是有一定风险,更别说这种PJ了。
另外就是真正的大内部,作为菜鸟是拿不到的,所以筒子们,做国服买辅助一定不要过于追求什么内部,开始进去熟悉游戏,买一些便宜,功能傻瓜的,等到辅助市场稳定了,再追求高产量。刚开始做,稳扎稳打最重要,产金也讲究一个平衡,赚的差不多,见好就收就可以了。我分享的心得就是,刚开始做工作室的筒子,要知道稳扎稳打,刚开始的低利润,你要积累一定的经验,这个是最重要的,包括购买辅助的经验,游戏防封的经验,工作室筹划经验等等,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小弟个人认为,我们游戏工作室行业也是跟所有传统行业一样,没有无缘无故的一夜暴富,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积淀。你们听人家讲某某人突然靠游戏发了财,小弟敢说,人家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了,最后一个机会让他功成名就。所以筒子们的心态一定一要沉下来,厚积薄发,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互联网企业工作总结与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