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资料

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年度工作总结

qianlonghuangdi 坐标: 308630 目录:/gongzuoziliao/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2017——2018年度工作总结年度总结是很多公司和学校都在写的,总结这一年的计划为了后面工作更好的开展。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2017——2018年度工作总结。光阴易逝,官媒人一年的奋斗在此刻即将画上句号;来去匆匆,官媒人一年中走过的足迹即将在这个金秋时节停歇我们这代人的步伐;物转星移,官媒人一年中积累下的财富即将在这个时间节点传承给下一代官媒人。

直到现在,回想第一次拿出策划案的时候,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刚好两年时间官方新媒体也风风雨雨走过了一年半的路程。回想一路走来的日子,我们官方新媒体所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官媒人所挥洒的青春汗水,心生诸多感慨。要说上一年的工作,我总结是“搞起来、大联合、探索着、走出去、引进来”五个概括,而其中又经历了“舍不得、离不开、放不下”三个阶段。

搞起来在我们把官媒旗下平台搞起来的路上,要细数这一代官媒人熬了多少次夜、掉了多少滴汗水,大家都已经记不清了。陈老师陪着我们一起熬到的凌晨,键盘的哒哒声响也很美妙。开会到深夜,几个人窝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将就一晚,也是那么暖和。不断前进的路上,付出的所有辛劳都凝结在了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成长之中。

上一年,我们结束了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试运营,开始走上了正式运营之路。截止昨日,累计发布制作微信文章354条,微信点击量达到了398766次,累计影响人数241029人。上一年,我们开始对QQ智慧校园进行了测试运营,测试期间消息点击量达到178829次。上一年,我们为追赶短视频的风口,重视视频运营,从官媒微视频工作室改组为视觉传播中心微视部,辐射平台人民网微视频、爱奇艺号、腾讯视频、优酷自媒体、抖音短视频,累计制作视频53视频个,在社会各界传播共计产生51万点击量。

上一年,我们开始对小程序进行了实验开发,率先独立制作华北科技学院官方小程序:华北科技学院NCIST,测试运营期间共计2万+浏览量。上一年,在17年9月迎新期间,我们测试了为配套迎新工作制作的校园微网站,首次微站发布上线十余天产生2.3万浏览量,在2017届新生中产生了极大的传播效应。上一年,为探索服务校师生碎片化的阅读需求,我们对QQ公众空间进行了探索运营,测试期间浏览量9000+。

上一年,为适应当前自媒体传播的广泛性,我们对企鹅媒体平台进行探索运营,在腾讯新闻客户端、QQ浏览器资讯页面等进行了传播,测试期间浏览量10万+。上一年,我们探索了用户论坛社区的交互性社交习惯,对腾讯兴趣部落进行运营,点击总量达238974次。上一年,我们对QQ公众号进行测试运营,测试期间产生浏览量1万+。上一年,我们探索开设了华北科技学院官方微博,试运营期间产生浏览量46.51万+。

一年时间以来,我们在社会各界广泛的发出了华科的声音,传播了华科精神。涉及共计15个平台,产生浏览量超过200万次。大联合较学校其他各类新媒体组织和平台而言,官方新媒体的工作是特殊的。她不能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媒体的单打独斗,不是一个人的自娱自乐。在我校宣传工作的集中联动的大趋势下,官方新媒体不负学校和委宣传部重托。

上一年,我们不断开拓创新、联合共建、兼容并包,与学校三十余家校园媒体、宣传部门联合组建新媒体联盟,并成为常务理事单位,兼任新媒体联盟秘书长。


2.
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年度工作总结

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年度工作总结
上一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新媒体培训营,面向全校媒体公开,共合作培训组织十余个,参与人数三百余人。上一年,我们和华北科技学院校报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联合制作华北科技学院电子报刊——《华科学子报》。上一年,我们积极探索制作华北科技学院校园新媒体矩阵,累计参与共建制作组织三十余家,制作校微矩阵面向全校公开展示,积极帮助学校各个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引流戏份。校微矩阵单页浏览量截止目前累计达到1.8万浏览量。

上一年,我们努力促进校园新媒体活跃度,为督促各媒体平台努力发展,制作校园媒体榜单月度榜单,面向全校公开发布。目前共制作月度榜单三期。探索着一个组织,没有了不断创新和探索的心态就会止步不前;没有了不断学习开拓的心思就会步步衰落;一个媒体,停止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抛弃。做一个新媒体组织很难,为什么难?就因为她需要时时刻刻去寻找的探索紧跟时代的东西。

怎样才能更好、更新、更有力的对华科校园精神风貌进行宣传、对优秀校园文化进行引领,是我们一直不断摸索的问题。怎样结合新时代、新媒体?我们不懂。所以。我们对我们认为对学校新媒体工作有利的一切平台和新事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学习。上一年,我们对电子杂志包括iebook、长H5等进行探索学习,对校园杂志在网络上的有力展示做出探索。

上一年,我们组建小分队,成立社会实践调研组,申报校团委社会实践项目进行调研,在线下对河北十余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线上对全国三十余所知名高校进行新媒体的调查研究,制作校园媒体调研报告。上一年,我们对百度百家号、今日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调研。上一年,围绕短视频运营,我们对抖音号进行调研,并测试运营。

上一年,结合知乎平台性质,我们也对其进行调研,发现其对于华科校外形象的塑造有一定的作用。之后对其进行测试,拟定运营方案。目前,正在进行。走出去作为官方新媒体,成立之初,我们便把眼光放到了校外。作为学校官方媒体,我们不能闭门造车,不能自娱自乐。这一年来,我们一直不断的努力把华北科技学院的新媒体体系推向校外,传播华科声音。

上一年,我们积极寻求校外的发展之路,加入了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成为高校传媒联盟会员媒体单位,编号:0109317。上一年,我们积极响应中国青年报河北站的号召,积极参加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河北区域联盟的筹备工作。上一年,我们与新浪微博校园达成合作,加入微博校园河北渠道,改组微博组为微博协会,与新浪微博校园河北渠道进行资源对接。本月中旬,参加了河北校园微博发展论坛。

上一年,我们推荐成员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和中国青年报举办的高校媒体记者走进审计一线活动,所在小组二十余篇图文、报道、视频作品被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刊发。上一年,我们推荐成员参加安徽研学旅游精品线路采风活动,参与制作安徽研学旅游大型宣传视频;上一年,我们参与制作的视频作品《强国一代眼里的浦东新区》被中宣部表扬,被98家媒体转载,团队成员分别获得国家级荣誉证书。

这月中旬,我们组织新媒体联盟成员到中国青年报参观学习,辐射十余家组织,四十余人。上一年,我们加入了共青团中央高校小编社群,与全国三百余所高校官微交流学习。上一年,我们加入了腾讯QQ校媒,与全国五百余所学校智慧校园运营团队一起研究校园媒体运营。


1.
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年度工作总结

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年度工作总结
引进来上一年,我们与网易新闻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将网易青媒计划引入我校开设高校班,引入十余门高端新媒体课程,联合培养新媒体人才。上一年,我们与简书校园达成合作,建设简书校园社群。上一年,我们与中国青年报视频部达大人才培养合作,不定期邀请中青报视频部视频记者到学校进行针对性培训。

上一年,我们与新浪微博达成战略合作,联合举办冀英新媒体训练营,引入新浪微博校园培训资源,联合培养校园微博人才,承办区域高校微博建设沙龙。上一年,我们注册成为教育部大在线校园通讯社,引入大在线推广资源。总结上一年,官方新媒体在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发展是巨大的。我们新购入了专业全媒采编设备,紧跟时代,新增专业电影设备、视频新闻设备、摄影摄像设备等。加强自身建设,完成17届到18届两届新生的新生开学典礼、校际运动会、迎新晚会、金秋活动月、毕业季系列报道、考研专题系列报道等学校各类大型采访报道。

舍不得、离不开、放不下一年来,两届官媒人舍不得彼此。我一直清晰的记得22-7-14-44-31这几个对于官方新媒体来说无比重要的数字。我们从一开始只有22人,之后部分成员各种原因退出,留下了7人。再到之后我把身边的好友以及认识的一些同学招募进来,发展为14人,接着17届招新选拔留下的44人,再到这学期这一届人留下了31人。

在这整个过程,官方新媒体的组织架构在一步步的探索中建立和调整。由当初两个微信小组、到有了采编中心、项目处、技术中心、行政中心四个主力部门,之后又增加了微视频工作室和视觉传播工作室,接着又打散调整为五个微信运营组,再到如今的官微运营中心、视觉传播中心、全媒采编中心、行政中心、技术中心和全平台中心。当初的14个人挤在官媒的办公室里进行投票、分配各部门人员,当初的例会上大家对于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分工争执不下。每次都会面临着确定选题、内容的争执,很多时候大家都争的面红耳赤、即使受了委屈也更多的是回去后悄悄地抹着眼泪,然后继续坚强地挺了下来。

就这样,这一批小伙伴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官方新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中,一路的摸爬滚打,从军训流水账、国庆、元旦、春节、军训、迎新、毕业等采访报道活动,到光影华科、汇人物、华小柯说华科、聚焦、流光、印象等官微栏目,再到节日庆祝、部门团建、生日庆典、日租等内部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官方新媒体现在的各中心分工明确、工作思路清晰高效、团队协作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集体凝聚力强。

15、51、200W等等这些数字的背后,凝结了这一代官媒人这两年来的心酸血泪。如今形势越来越好,但是每个人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通过两届人的努力,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机会越来越多,但是每个人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愿大家一如既往,牢记官媒短而精彩的历史,将我们创新、拼搏的精神继续发扬!最新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2017——2018年度工作总结可以看看这篇名叫私人网游代练服务,即将消失的职业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2017——2018年度工作总结

相信很多朋友对于游戏代练这个词并不陌生,随着各个平台游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玩家会选择花费一定数量的金钱找游戏代练来帮助自己提升等级、积累金钱、装备。然而有一种叫做私人网游代练的职业却是网游代练界的异类,今天我们采访到了私人网游代练小李(化名),跟随他开展一天的工作,看看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打不完的钱、不完的怪

很多人认为游戏代练这个职业是一个昼伏夜出的工作,但是对于小李这样的私人代练来说,他们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并不固定。“私人网游代练这些年市场上并不多见,选择做这个代练和自己的性格有关,平时我也不是很喜欢出门,宅在家里玩游戏怪。”小李对笔者说,自己从事的私人网游代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达到多少等级,而是要全天候的为客户代练服务。

市面上的一般都是帮助客户达到一定的等级或者收获一定的金钱,但是私人代练则是无止境的怪和打钱,只要客户不上线,代练就要上线开始工作,“不能让账号闲着”。“我主要是包月收费,客户如果想要上号会提前给我说,然后我下账号让客户上。而客户结束游戏后会通知我,我会继续登上客户的账号帮助客户怪提升等级。”小李解释说自己是同时最多接两个任务,客户再多也接不过来。


15、
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年度工作总结

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年度工作总结
客户多是富二代私人网游代练服务多数是一对一的服务,代练人员直接对客户负责,这和如今的网游代练公司或者代练工作室有着极大的不同。“简单点说我的服务要更好一些,因为我会和客户一起把这个号维护好。对于很多客户来说他们没有具体的等级要求和金钱要求,只要在他们不上号的这段时间保持角色有持续的经验进账就可以了。”小李说因为自己的是全天候的服务,所以收费也比一般代练贵,他现在每月接两个账号的代练,收入稳定在5位数。

“(富二代)他们肯花钱,重视玩游戏的感觉,所以会找一个放心可靠的人帮他们玩号。我曾经有个客户包了2个月,只上线玩了1次。但是我不会因为他上号不频繁而放松给他经验和金钱。”小李认为,自己能够到现在还有稳定的生意,和自己诚实专注的服务态度是分不开的。私人代练之路越走越窄“五年前有很多人都是做私人游戏代练这行赚钱的,现在我认识的人里面,除了我没有人再做了。”小李说自己是为数不多还在网游私人代练服务的人。我们从小李这边了解到,私人代练这个行业逐渐消失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现在的网络游戏更新的速度太快,很多人对一款网游的投入不像前几年那么多了,一般情况是,玩几个月就换下一款游戏了;2,现在网游代练工作室的出现,更加有效率也更加直接,吸引很大部分的客户;3,网游内部会出现限制游戏时间的设置,很多网游每天游戏超过6小时就会出现收益减半或者没有收益的情况;4,在如今的很多网游中,装备可以碾压一切,很多土豪直接充钱买极品装备制霸服务器;

5,手游的增多,使得玩网游的人越来越少。“我现在的客户都是之前老客户介绍的,很少有新客户找我。”小李如是说。关于未来当笔者问起小李对于未来有什么打算的时候,他说:“家里催着自己找个女朋友,毕竟都30岁的人了,我觉得自己可能不会一直干这个,因为,才是未来的趋势,至于将来能干什么职业,我也没想好呢。”

小李告诉记者,他觉得有一天像他这样的私人代练将会慢慢被代练工作室挤垮,所以他感觉不到这个职业会有未来。后记:笔者在和小李的所有交流中他都是一边怪一个边回答笔者的问题,他的桌子上摆放着三台电脑显示器,据说这些电脑的配置可以玩市面上各类高配置的网游。小李一天要工作超过16个小时,每天的就是怪时听听歌或者看看电视剧,他每天要抽2包烟,之前还会每隔几天采购一次,现在他选择用APP直接订饭和生活用,小李说他有快三周没出过家门了!

注:按照小李的要求,我们不上传任何他家中和他本人的照片。对于他的私人信息与明年的愿望,他只允许我们公布:小李(化名),西安人,30岁,从事私人代练职业5年。新年愿望:找一个女朋友。

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年度工作总结
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年度工作总结
科技学院官方新媒体——年度工作总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