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征文精选范文8篇这是一天,是我们祖国历史中深深的伤痕,让我们每每不能遗忘。我们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要肩负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不断的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力量,不忘历史,以史为镜。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征文精选范文8篇。 第一篇
久日天朝忘世长,一朝裂土悔实况。 强国悍军突猛侵,弱邦平民久难进。 血迹滩滩人神懑,罪行昭昭天地愤。 痛思亡灵勿忘耻,扬起轩帆永记起。 ——题记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是派生的。”作为国家的一员,即使铭记自己国家的历史不是必尽的义务,我们也应当有义不容辞的自觉,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国家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的屈辱过往更应当牢记。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向自己的国民宣扬民族仇恨主义,况且也没有人愿意永远生活在无尽的仇恨之中,我们只是想要让自己的人民以史为鉴,为耻奋进。南京大屠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巨大屈辱和灾难,我们必须要铭记这一屈辱惨痛的过往,我们要在痛思亡灵的同时,扬帆勇行。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对中国军民惨绝人寰的屠杀实在是令人愤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要永远铭记日军的暴行,要永远铭记那些被日军残害的中国军民,我们要把它作为前进的动力,我们不希望像日军那样破害其他民族,我们仅仅希望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自己,防止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的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无论是来自外域的侵略者,还是本国的反叛势力所造成的悲惨历史,我们都不能忘记。虽然我们不希望自己的人民永远生活在仇恨的阴影下,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了解并铭记自己国家的历史是我们应当做到的。任何曾经侵略过其他国家的民族都应当发自内心的反思,应当懂得尊重共同的历史尤其是尊重被侵略国家的历史是最基本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应当具备的胸怀和担当,切忌否认历史事实,曲意改动历史。对于本国的反叛势力,更加应当反省,因为他们所伤害的是自己国家的公民,更是自己国家发展史上的“绊脚石”。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达到革命先烈李大钊对青年的期盼: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谋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对于国家的屈辱历史,我们要永远铭记;对于国家的利益,我们要坚决维护;对于国家的未来,我们要奋勇拼搏。
第二篇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也是对先现在的日本不承认侵华战争了有力的说明。
国家公祭日,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使民族精神提升,使人民更加爱国!让中华民族早日复兴的中国梦而早日实现。第三篇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南京沦陷,整座南京城犹如掉入了滚烫的血色地狱,百姓的周围弥漫着的气息,他们手无缚鸡之力,他们能做的,只有绝望地等待死亡的到来。往日的嬉闹被日寇的嗜血游戏取代,安静祥和的生活也被他们用暴力打破。在那个充满了硝烟的世界,灰暗的天空笼罩着那片土地,没有阳光,没有希望,看到的是险恶的日本鬼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血腥,看到的是日本鬼子用尖刀挑着未出生的胎儿的惨无人道!看到的,是绝望的眼神,听到的,是悲惨的哭声。战争,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希望在哪里?祖国,在哪里?
日军占领南京仅仅六周之久,我们就有超过三十万的同胞被残忍杀害!人?在丧失人性的侵华日军的眼里,他们已然不知何为人性,更不知何为人。屠杀、抢掠、放火、抢劫、,无恶不作,无所不尽其极!生灵涂炭,尸横遍野。 距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八十一年,八十一年啊,足以让世人忘记所有的痛楚。但是,历史不能忘!屈辱不能忘!曾经在战争中英勇就义的们不能忘!那八十一年前惨死的三十多万同胞,我们更不能忘!我们要时刻谨记血的教训,我们要时刻挂念那些活的灵魂。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们的祖国用血气方刚的品质,用不屈不挠的精神,用无所畏惧的勇气,用家和国安的正义,向世界证明了我们并不是一个懦弱的民族,我们的信仰远超外人想象!那逝去的三十万同胞啊,你们看,祖国已经愈来愈强大,她给了我们一个和平稳定的生活家园,让我们不用饱受战争的摧残,也让我们愈发自信。
但是,当今社会的我们,不应该安于现状,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我们安稳的生活是由无数的同胞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明白祖国的强大和希望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第四篇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征文精选范文8篇
一个个无辜的声音在绝望中呼喊着,地上洒满了鲜红的热血,天空已没有之前那么碧蓝,花草也没有之前那么芳香。空气中弥漫着炮弹激战过的硝烟味,浓烈的尸臭与血腥味,一个悲惨的世界浮现在眼前。 1937年12月13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也不能忘记的日子。这天,日军进站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大规模屠杀。 他们将南京民众以铅丝捆绑,先用机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他们把孕妇腹中的孩子刺死,我替那个不曾问世的婴儿感到哀伤,替那个将为人母的孕妇感到痛苦。 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空留下30多万孤魂野鬼。 我恨日军,他们的冷酷无情,卑鄙,无耻,下流。然而,中国人没有因此屈服。我们承受的凌辱和苦难,激发了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出“患难见真情”的人间关爱,亦即“敌忾情绪演化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事实”……这,便是是血泊中的南京的另一幅光景。
《金陵十三钗》的作者严歌等曾坦言过自己的创作意图:“我的写作,想的更多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人性能走到极致。在非极致的环境中人性的某些东西可能会永远隐藏。”战争自然是能表现隐藏人性的极端环境,中国人的精神之光由此得以放射。 但人性的这种极致体现其实是瞬时性的、不可靠的,拉开一段距离,站在未来的某处浅滩回望历史长河,就会明白,战争及一切暴力只会让人类精神水准总体下降,而不能使人性真正提升。
曾有诗云—— 三十万人齐遇难,空前惨变痛于今。 一江遗恨同胞血,万古深仇父老心。 陵寝巍巍悲仰望,钟山莽莽愧登临。 诸君莫醉笙歌里,席罢应闻警报音。 勿忘国殇,吾当自强。 第五篇 又是一年秋风,吹过古老城墙,吹进深深院落,吹落黄叶作蝶,吹白离人双鬓。那个日子,一晃已是八十一年光阴。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叶,落在历史的转盘上,立于斑驳城墙前,展望这座城,真当白云苍狗,那一年,又是否有人铭记?
在南京眼上踱步,历史彳亍的前进着,那一帧帧画面,也好似历史书上冰冷的黑白照片,褪色泛黄。南京的脚步从未停止,时间的长轴依旧在绵延。展望这座城,灯火似比以往更加明亮辉煌,磨肩之人,步履依旧匆忙。可每每闭上眼,灯光分明是鲜红的,颔首抬头间,所见之人,分明是含恨的。 前世今生,眼前梦中,皆为真实。 六朝古都,看过太多厮杀,太多争斗。然而,八十一年前的种种,时隔近百年,依旧是那么的无力。南京依然记得,当秋风减弱,北风徐徐之时,那响彻城墙的哀嚎,盖过了声声响。鲜红,成了冬日的主色调,看着一双双绝望的双眼,南京,无能为力。冬雪便是眼泪,飒飒东风便为呜咽。那一刻,鸦声噪得吓人,而这座城,却静得瘆人。
此刻的风,早已吹散了血腥;今日的灯火,也已取代了鲜红。天下不会等任何人,八十一年前的人儿们,渐渐随风而逝,南京,也早已不是八十一年前的南京。 驻足,展望这座城,南京已是新的南京,而细细品来,南京,依旧记得那一天。不,不只是南京,千万个和南京一样的城,记得那一天。城里的人们,也从未忘记那一天,记忆,不会老去。传承之中,铭记这一切。
春夏秋冬的风,还会徐徐而来,拂过鬓边,带走一年又一年,可是记忆,未曾老去。历史尽管依旧前行,然而发展的决心,未曾消散。 这一切,幸甚。
第六篇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征文精选范文8篇
那个地方 从前,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人们生活得安定和祥 因为这里,没有痛苦也没有悲伤 那一年冬天,突然的暴风雨 击垮了平静的城墙 在这个不知名的地方,一个恶鬼自诩为王 他带着庞大的军队,无情蹂躏着 没有国王的土壤 人们的生活不再安详 家成了牢房,充斥着痛苦和悲伤刺刀还在挥动,机还在扫荡 空气中是白骨的磷光,土地被埋下屈辱和死亡 三十万冤魂在痛喊血偿,恶鬼还笑立在尸山上 带着锯齿的长鞭划过东方,伤口被鲜血烧得滚烫 后来,人们拿起刀,开始了反抗 恶鬼被撕碎,灵魂被掏光 硝烟的气味消散在时间的风浪 可是历史无法抹去,记忆不能封装 这片土地的过往也不会被遗忘 有一天,这个不知名的地方,来了一个温柔的国王
他带着和煦的暖阳,慢慢抚慰着满是伤痕的土壤 时间的洗礼,让人们的生活重归安详 因为这里,没有了痛苦也没有了悲伤 人们说,王还是个孩子,王还需要成长 我会更加温柔,更加善良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征文精选范文8篇
让这个世界上,没有无尽的战争,没有无谓的死亡 这是,王的愿望 第七篇 时光落下一段尘,覆在那件不愿忆起的往事上,那往事,竟像极了片渗血的红枫叶,静默地躺在天地间,大概,山河快要记不清它的模样。也奈何这般岁月长,是国殇,于国人心中又怎可忘缺。——题记 六朝烟水的典雅和屠杀的刺目疤痕,生硬地在我的脑海里分立而存。也怪我没有能力再去做些什么,只剩悄然,只剩思索…… 南京的路上,多的是梧桐树,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却是由眼及心的况味。这里阳光温熙,老人在树下卧一张木摇椅,两三行人踱步而过,多是欢声笑语,稚童追着蹁跹的蝴蝶自顾玩耍。美好而又静谧,一切都像南京轻缓的呼吸,感觉从过去到现在,仿佛风雨都不曾来过,南京也不曾瘦脊苍白。可是我明明感受到了它内心深处的哀嚎。我忘不掉,也不敢忘。
至此,我始终无能为力将那些于历史读本里读过背过的历史文段和眼前的图文雕塑重合在一起,看到悬挂于展览馆外侧的“300000”,我想不起如何用我那拙劣的数学技法再去数后面那串零,深思许久,想起的却是那一句反驳中方关于大屠杀的说法经不起推敲的“怎么会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我愤恨!狡辩原来真的可以这般穷途末路。我又想起曾有人将南京大屠杀比做一柄名为历史的扇子,扇面是三十万人的名字,那些有着丑陋面孔的人,妄想要将它一把收起,不留一丝痕迹。就像三十万这已然不是什么数据或证据,而是一种痛苦的量值。无需其他的关键词:战火、鲜血、暴行、利益便和各色嬉笑怒骂一起如默片一般一遍又一遍地放映;南京这座城市遭受的战争洗礼,不仅是烧杀掠夺,还包含了沦陷期间南京人的巨大忍让。这种忍让和大屠杀不差累黍。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叶兆言先生曾这么说过,“南京缺少了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一直以为对历史血红的片段,我们大多数人有的是一种严肃的懒散。可当切切实实走了一遭才发现,纪念馆不是一个景点,山河破碎下,哀鸿遍野,现代人记忆的尺带里已经被和平与安详磨平,尚不能在脑海里去重塑那些让人悲泣的画面。在这里,“300000”数字下,所谓的严肃、懒散、期待、好奇,已被偃手以待砍得粉碎。是国殇啊,与执念无关,这是对历史的敬重!
那片时空下,壮士许国不必相送,曾有足够的时间能离开可他们不想离开,一杆长一份军衔是守护的使命。众人平安即是夙愿,全军覆没也死而无憾。 如今,战争的硝烟飘走了,在哪个角落消逝,我们不得而知 三十万亡魂的前生也已不再被人们清晰地记忆。 但是国耻难忘。 哪管它岁月长,是国殇,怎可忘却! 再深沉地唤一声:南京!南京!
第八篇 岁月易逝,时光荏苒。时间偷走了那代人的青丝,却留于他们一脸的皱纹与一头的银发。他们从风华正茂的少年逐步蜕变成历经沧桑的英雄,虽人到暮年,但他们依旧老气横秋。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活着,他们要活着。是的,他们一定要活着,他们是日本军队暴行的见证者,他们要向全世界人民揭露日本军队面具下恶魔般的脸庞,为死去的万万个同胞讨回公道。
年复一年,四季更替,变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留于每个中华民族儿女心底的伤痛。八十一年已逝,似乎伤口已结成痂,但留于心底的伤痛却根本无法治愈,一位位老英雄们庄严肃穆地参观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墙上挂满了承载历史印记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满地尸骸的道路,硝烟弥漫的村庄,恐惧得面色冷凝的老人儿童与仰天大笑、面带腻邪笑的日本军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日本杀人比赛的报纸显目可见,皑皑白骨交错纵横,列列手掌印与墙上……老英雄们都哭了,他们抚摸着一张张照片,手不自觉的颤抖,泪忍不住地下流。没有人能够懂得他们的心到底有多痛,因为他们是战争的经历者、幸存者和见证者,也因为只有经历才会懂得。
1937年12月13日,当炮刺耳的声音打破了南京城原本的静谧,一场腥风血雨渐渐袭卷而来。城里硝烟四起,国民军队早已退去,留下城内担惊受怕的人民。南京城沦陷了,日军浩浩荡荡地涌入,他们为所欲为,中国民众们痛不欲生。在侵华日本的指挥下,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大屠杀。他们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按计划进行着,、放火、抢劫,一切过程中他们没有半点的迟疑,他们似来自地狱红了眼睛的恶魔,贪婪的吞噬着南京城的一切。
“烧光、杀光、抢光”这三光政策使他们本性暴露无遗,轰炸、屠杀、强、纵火使南京城千疮百孔。然而,最受苦最可怜的还是南京城内的人民,他们手无寸铁却要对抗蛮横无理的日军。每天,无数的尸骸被堆得似山一般高,道路上、房屋里呼救声充斥耳畔,那声音刚起时有些震耳发聩,渐渐地则少了点声响,多了丝绝望。妇女被抓去集中营惨遭凌辱,男子、儿童和老人有的则当场进行杀戮,有的则被集中关押,以便供游戏。
最为人所嚼齿穿龈的则数侵华日军第16师团第9联队第3大队少尉炮兵小队长向井敏明与一名日军少尉野田岩所进行的杀人比赛。前者杀了我国同胞106名,后者杀了105名。他们丧心病狂的杀害着我们的同胞,心里却没有一丝颤抖,鲜红的血,在地上汇成小水流,然后凝固,空气中满是血腥味。在这样惨绝人寰的场景下,他们脸上依旧笑容满面,没有半点悔意,反而还感觉引以为豪,对着镜头大肆拍照宣扬。他们早已失去人性,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人性。他们是以杀人为快感的恶魔,一点一点的伤害着我们的同胞,吞噬我们的领土。世界原本和平祥和,而恶魔的闯入,使世界变得动荡,让人民流离失所,一切静谧都变得恐慌。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八十一年前的风风雨雨,即使我们并没有身临其境,但我们依旧感到触目惊心。侵华日军的暴行,依旧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国耻我们不能忘,暴行我们会记住,对于已逝的英烈,我们说声英雄您走好,对于健在的老英雄见证者,我们说声英雄辛苦了,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你们的不怕牺牲的付出,正是因为你们的努力才有了中国的今天。
南京城上空的硝烟早已消散,千疮百孔的建筑也早已更新换代,高楼大厦,霓虹闪烁,在这个繁荣的商业城似乎早已找不到当年的痕迹,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那个静谧的城。然而,每一个中国人民心中却多份痛,那是心痛的感觉。现在,在南京,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碑威严地矗立着,它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30万同胞的仇,我们永远记着,虽然我们“记仇”但我们也向往和平,我们不会以牙还牙,我们会尽己所能,捍卫世界的和平,我们不希望哪个国家也发生这样伤痛的事情,人性本善,不应被泯灭。历史的车辙已离我们远去,我们会遵循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但我们也会记住伤痛,记住1937年的12月13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继续前进,是时代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也应当有所承担,让我们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带着心底的痛,为祖国腾飞的明天,出自己的一份力。 静看英雄渐行渐远的背影,带痛出发……最新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征文精选范文8篇可以看看这篇名叫2017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时间地点 活动安排一览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征文精选范文8篇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征文精选范文8篇
